梅州茶文化節的舉辦意義

  作為客家人的聚集地梅州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客家人長年在山區耕種勞作,學會了種茶、做茶、食茶。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直以來,梅州不僅盛產茶,更有著自己的茶文化與茶特色。梅州本地有特色優良茶樹品種,諸如清涼茶、鍋叾茶、南臺茶、馬圖茶、西巖山茶、官田茶、黃坑茶和天柱山茶等“梅州八大歷史名茶”。目前梅州茶園面積達到17萬畝,超過全省茶葉種植面積的30%,茶葉產量逾1.38萬噸。

  雖然梅州茶葉在量產上達到了一定數量,然而梅州茶葉產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上游品種單一難合消費者口味,中游生產加工技術落後難以提高產品質量,下游銷售渠道有限難以開啟市場,此外,家庭小作坊、包裝簡陋、品牌意識不強等成為茶葉發展的瓶頸。如何整合資源、塑造統一的梅州茶葉強勢品牌,拓寬市場銷路,成為梅州市茶葉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產業整合 轉型升級

  為解決梅州茶葉產業組織鬆散、質量標準不統一以及品牌不響等弊端,梅州市農業部門以“協會組織化、質量標準化、商標品牌化”三措並舉推進梅州茶葉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以協會為抓手推進茶葉組織化發展。梅州市農業部門遴選全市農業經營主體、組建12個市級行業協會之機,推進梅州市茶葉協會進行換屆。目前已擁有會員單位50家、個人會員90多人。多次組織會員單位外出參觀學習、培訓、參加各地茶博會等,並通過組建嘉應茗茶微信群等方式,有效促進協會內部交流,梅州市茶葉企業得以抱團發展。

  以質量為根本推進茶葉標準化發展。一方面,多次舉辦茶葉質量評比活動和技術培訓班,提高茶葉質量和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目前,全市有高階評茶員148人、評茶技師4人、高階評茶技師2人;茶藝師40人、茶藝技師1人。另一方面,加強對茶葉企業的認證管理,通過有機產品認證的茶葉企業20家,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的茶葉企業2家,通過無公害產品認證的茶葉企業18家,獲得QS認證的企業24家。

  以商標認證打造“嘉應茗茶”品牌。梅州市農科所於2013年4月成功註冊了嘉應茗茶系列商標,包括“嘉應茗”、“嘉應”、“嘉應名”、“嘉應綠”、“嘉應紅”和“嘉應烏龍”等6個商標,同時出臺了《嘉應茗茶系列商標使用管理辦法》。目前,全市省名牌農產品有70個,其中茶葉類達23個,佔總數的1/3。在2014年廣東省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評選活動中,石正雲霧牌綠茶等2個產品榮獲“廣東名茶”稱號。梅州市以“世界客都?長壽硒谷”為品牌發展定位,專門成立富硒產品開發平臺,“嘉應茗茶”業已發展為梅州三大區域知名品牌“梅州三寶”之一,成為代表梅州富硒產品的標籤。

  茶城平臺 雙創啟動

  為打造客家茶文化平臺,整合優化客家茶業資源。今年10月,梅州錦繡國際茶博城舉行盛大簽約儀式暨全面正式籌辦釋出會,錦繡國際與30家茶企簽定合作協議打造世界客都?茶博城,專案計劃總投資1.5億元,初步規劃面積約1萬平方米,將強勢集結客家各地名茶及茶具等相關配套,以專業的運營管理模式為茶業質量提供超強保障。

  在此次茶文化節,錦繡國際啟動茶產業創新創富社群,運用了“文化創意+茶葉”理念打造茶文化交流基地。一是設定創業成果展示區,一批優質創業專案進行了現場展示;二是設定創業指導專家諮詢區,為創業者提供諮詢和指導;三是設定風投機構、金融機構與企業對接洽談區,為創業者提供融資服務;四是開展專案路演,為創業者與相關投資機構搭建合作平臺,推動融資程序。

  梅州茶文化節的舉辦情況

  為期3天的梅州首屆茶文化節於元旦假日期間在梅州錦繡國際茶博城舉辦,通過茶藝歌舞表演、茶壺茶具展示、品茶大賽等活動,展示梅州市獨特的客家茶文化,吸引了1500名茶藝愛好者參加。

  此次活動以“長壽梅州、客家文化、茶鄉風韻、交流合作”為主題,由廣東喜之郎集團和梅州市農業十二協會聯合主辦。意在通過節會形式,在專業人士的現場評選下尋找梅州“品茶王”,也對客家傳統茶文化、茶知識做一個集中展示,為民眾買茶、品茶等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

  梅州市農業局局長劉玉濤表示,廣東盛產單叢茶,梅州則是“中國單叢茶之鄉”,但卻沒能像福建、雲南等省一樣走出知名的茶葉品牌。究其原因是茶葉產業組織鬆散、質量標準不統一以及品牌不響等弊端,對此梅州市農業部門正以“協會組織化、質量標準化、商標品牌化”三措並舉推進梅州茶葉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舉辦首屆茶文化節就是眾多舉措成果的一個展現。

  據悉,作為客家人的聚集地梅州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客家人長年在山區耕種勞作,學會了種茶、做茶、食茶。目前梅州茶園面積達到17萬畝,超過廣東省茶葉種植面積的30%,茶葉年產量逾1.3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