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芽奇蘭茶有什麼榮譽

  白芽奇蘭茶的榮譽也是挺豐富,你知道具體的榮譽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白芽奇蘭茶,希望對你有幫助。

  白芽奇蘭茶的榮譽

  白芽奇蘭茶的榮譽平和白芽奇蘭茶選育成功以來,在國內外評比中屢獲殊榮:***5月獲“福建省名茶評比一等獎”。1991、1992、1993年連續三次獲“福建省優質茶獎”,1993年又獲得第二屆“中國專利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和國家農業部“優質產品證書”,1994年獲首屆閩臺“天福杯”一等獎,1995年、1996年又連續二次榮獲“福建名茶獎”。1997年獲國家“綠色食品”證書,1997年又獲義大利“國際米蘭輕工博覽會金獎”,1997、1998年連續獲福建名茶獎,1998年獲“國際茶文化博覽會金獎”,1999年獲“中國99昆明世博會福建特色產品展示會金獎”。2000年平和縣被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授於“中國茶葉***白芽奇蘭茶***之鄉”,2001年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2001年被授予中國女排專用茶,2002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評為福建省名牌產品稱號。2002年9月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白芽奇蘭茶原產地商標註冊認證,2003年獲上海國際茶文化節金獎,在漳州市秋季茶葉大獎賽上獲得茶王桂冠。

  白芽奇蘭茶盛產於平和縣大芹山麓的崎嶺、九峰一帶,這裡山巒起伏,山高霧多,溪流潺潺,土壤肥沃,林竹茂密,所產的白芽奇蘭茶,內質香氣清高爽悅,品種香突出,蘭香幽長,滋味醇爽,品種香溢,湯色橙黃明亮,葉底軟亮。同時,產於大芹山、彭溪巖壑之處的白芽奇蘭茶深受消費者青睞,已成為漳州市乃至福建省的時尚禮品,產品暢銷閩粵等省,遠銷港、澳、臺、日本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

  白芽奇蘭茶是平和縣農業三大綠色食品之一,也是西半縣山區人民的重要經濟支柱產業。到目前為止,全縣已推廣種植白芽奇蘭茶6萬畝,年產6000多噸。為進一步加快白芽奇蘭茶產業化步伐,平和縣委、縣政府提出“以茶興農,培植名牌,擴大規模,搞活流通;以茶為媒,廣交朋友,外引內聯,富民強縣”的發展戰略。規劃西部地區的霞寨、崎嶺、九峰、長樂、秀峰、蘆溪等鄉鎮為百里白芽奇蘭茶產業化基地,同時,加大科技投入和人力、物力、投入,計劃至2010年,努力把西部建成面積10萬畝,年產名優茶6000噸,實現年產值3億元的平和縣白芽奇蘭茶產業化商品基地,讓平和茶業衝出亞洲走向世界,讓白芽奇蘭茶香飄五湖四海。

  白芽奇蘭是福建省優質烏龍茶的後起之秀,與一些名茶如龍井、鐵觀音、普洱、大紅袍等相比,白芽奇蘭起步較遲,知道的人並不多。曾經平和縣的領導帶著家鄉產的白芽奇蘭茶到北京做品牌宣傳與推介時,竟有人發問:“只聽說福建有白茶,沒聽說有白芽奇蘭茶呀!”

  白芽奇蘭是什麼茶,聽聽平和人講的故事:相傳明成化年間,開漳聖王陳元光第廿八代嫡孫陳元和,遊居平和縣崎嶺鄉彭溪水井邊時,發現有一株茶樹,枝稠葉茂,其芽梢呈白綠色,葉片青翠欲滴,茶葉發出自然茶香,氣味似蘭,清沁心脾,遂採其芯葉精心炒焙。不想製出的茶葉清香濃郁,沖泡後香氣徐發,飄散出蘭花的芬芳,抿上一口,滿口清香,片刻即感清甘醇爽。因芽梢呈白綠色,帶有奇特的蘭花香氣,故人們取名為白芽奇蘭。

  白芽奇蘭是什麼茶,看看1993年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鑑評時給出的評語:“外形緊實勻稱,深綠油潤,湯色橙黃,香氣清高,滋味清爽細膩,葉底紅綠相映。總評:白芽奇蘭茶品質優良,屬青茶類中的優質產品。”

  白奇蘭茶的特徵

  植株中等,樹姿半開張,分枝較稀,葉片呈水平或下垂狀著生。葉長橢圓或橢圓形,葉色綠或黃綠,部分老葉邊沿黃白色,葉面微隆起,富光澤,主脈粗明,葉緣平,葉身稍內折或平,葉尖鈍尖或圓尖,葉齒較鈍淺稀,葉質較厚軟。芽葉黃綠帶乳白色,茸毛少,一芽三葉百芽重73.5g。花冠直徑3.3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芽葉生養力較強,發芽密度較稀,持嫩性強,一芽三葉盛期在4月中旬。產量較低,每畝產烏龍茶可達70kg以上。春茶一芽二葉幹樣含氨基酸2.4%、茶多酚34.3%、咖啡鹼3.9%。制烏龍茶,光彩褐黃綠潤,香氣高強細長,具奇蘭類品種特徵香型,滋味醇厚甘鮮,品質優良。抗旱性與抗冷性強。扦插繁殖力較強,成活率較高。

  白芽奇蘭茶的價值

  白芽奇蘭茶,系福建省平和縣農業局茶葉站和崎嶺鄉彭溪村科技人員聯合從地方茶樹群體品種中單株選育成功的我國珍稀烏龍茶新良種,屬灌木型,中葉種,新梢白毫明顯,樹勢中等,樹冠半開張,分枝較稠密,著生部位較低。

  價值

  白芽奇蘭茶,系福建省平和縣農業局茶葉站和崎嶺鄉彭溪村科技人員聯合從地方茶樹群體品種中單株選育成功的我國珍稀烏龍茶新良種,屬灌木型,中葉種,新梢白毫明顯,樹勢中等,樹冠半開張,分枝較稠密,著生部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