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肉牛飼養標準

  近年來,我國肉牛飼養受到各級政府的廣泛重視,品種改良步伐加快,區域化、規模化、商品化程度不斷提高,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飼養標準中規定的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量,是動物需要量的下限,因此在飼養實踐中,必須根據動物所處的環境情況,如氣候、季節、圈舍和動物本身的情況如疾病、應激等對飼養標準進行調整。

  我國肉牛飼養標準包括生長育肥牛、妊娠母牛、哺乳母牛的營養推薦量。其中育肥牛的營養標準適用於肉用牛品種、引進肉牛雜交品種以及地方牛品種等。生長育肥牛營養需要,是在150千克到500千克體重肉牛範圍內,不同的日增重***0-1.2千克***,分別給出了主要營養物質的需要量,它們是:

  幹物質:指肉牛每天進食的幹物質,單位是千克。實際中的飼料是風乾物質,因此在計算牛的飼料進食量時,應以幹物質的量除90%,以得出接近的飼料供給量。幹物質進食量受體重、增重水平、飼料能量濃度、日糧型別、飼料加工、飼養方式和環境條件的影響,根據國內生長育肥牛的飼養實驗總結材料,肉牛幹物質進食量的參考計算公式為:

  DMI***kg***=0.062W0.75 + ***1.5296+ 0.00371W***´G

  式中:G為日增重***kg***,W0.75 為代謝體重***kg***,W為體重***kg***,DMI為幹物質進食量***kg***。

  肉牛能量單位:為了實際中便於使用,將肉牛的需要的淨能值折算為肉牛能量單位,本書已在問題6對此做出了描述。

  綜合淨能:肉牛的營養體系將肉牛對能量的需要分為兩個部分:用於維持生存的淨能叫做維持淨能;用於增重的淨能叫做增重淨能。把維持淨能和增重淨能綜合起來做為一個綜合指標即為綜合淨能,利用綜合淨能比較方便,其單位是兆焦耳。

  中國肉牛飼養方法

  一、牛的生物學特性和飼養管理一般原則

  1、牛的生物學特性

  經過人類長期馴化飼養後,牛表現出一些特定的生物習性,瞭解這些習性有助於科學飼養。

  ***1***牛有戀群性。牛喜歡小群活動,一小群3-5頭,當有其他牛來到時,會引起爭鬥。新引進的牛要先進行大群飼養,待個體間互相熟悉後,再進行分群,可減少爭鬥,防止產生不必要的損失,舍飼時最好採用對頭式拴系,使牛有安全感,解除後顧之憂,放心採食。

  ***2***對環境適應性強。從其他地方引入的牛,只要自然環境接近,能較快地適應新環境。在易地育肥時,如果產地與引入地的環境條件一致有助於肉牛的生長。肉牛對低溫的適應能力強於高溫,當環境溫度超過27℃時,採食量減少,影響生長。環境溫度低於8℃時牛的維持需要增加,採食量增加,又浪費飼料。因此,牛舍要注意夏季防暑、冬季防寒,舍內溫度控制在8—12℃為好,相對溼度不高於85%。

  ***3***牛愛吃新鮮乾淨的飼料,不愛吃長時放置的精飼料,特別經拱食黏附鼻鏡黏液的飼料。因此,喂料時應做到少喂勤添,要將料槽中剩餘的飼料及時清掃,晾乾後再喂。

  ***4***採食不仔細,有反芻的特性。***要注意粗精料中的異物、如鐵釘、鐵絲等***

  在飼養肉牛時,要保證牛有足夠的休息時間進行反芻,消化食物,否則會導致消化不良,引起疾病。

  ***5***飲水量大。飲水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如環境溫度、生理狀況、年齡、飼養方式等。氣溫升高,需水量增加;泌乳牛需水量多,每產1㎏牛奶,需水3—4㎏;代謝旺盛的犢牛需水量多;放牧飼養較舍飼牛需水量多1倍。一般情況下,牛的需水量可按每千克幹飼料需水3—5㎏供給,每天在喂料後供給飲水。中午可增加一次飲水,夏季一定保證水的充分供應,最好自由飲水。

  2、飼養管理的一般原則

  ***1***科學配製日糧,滿足牛的營養需要

  牛是反芻動物,有著容積很大的前胃。前胃能使飼料發酵軟化,瘤胃內微生物的活動,可以消化大量粗飼料,合成菌體蛋白,為降低肉牛飼養成本提供了可能。因此,肉牛生產中,不管處於哪個生理階段的牛,粗飼料的供應是必不可少的,根據飼料標準,配製日糧要做到精、粗、青飼料的合理搭配,飼料種類多樣化,適口性要好,易於消化,配製的日糧要做到營養全價平衡。

  犢牛要及早放牧或補飼植物性飼料,促進前胃的發育和前胃機能的完善,提高身體素質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給生長牛***或架子牛***提供儘可能多的粗飼料,補飼少量精料,促進牛骨架的發育,降低飼養成本。育肥牛則採用高精料日糧快速催肥,縮短飼養週期,提前上市,提高出欄率和商品率。

  飼餵要做到“四定”,即定時、定量、定序、定人,根據每天的飼餵次數,將飼餵時間固定在一天的某幾個階段,時間相對固定,不要隨意更改。飼餵順序也應確定,一般採用先粗後精再飲水的做法,飼餵順序一旦確定也不得隨意變動。

  ***2***做好牛的疫病防控

  制定牛舍及牛場的消毒清洗計劃,減少病原微生物,控制疾病的發生。制定科學規範的免疫程式,及時做好疾病防治工作,防止疾病特別是傳染病的發生。對斷奶犢牛和育肥前的架子牛要進行驅蟲、健胃。

  ***3***加強飼養管理

  在生產中要求飼養人員做到“五看五注意”,既:看牛吃料注意食慾;看牛肚子注意是否吃飽;看牛動態注意精神;看牛糞便注意消化機能;看牛反芻注意異常;一旦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與獸醫人員聯絡。

  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牛糞便要及時清運到指定地點,清掃牛床,保持牛舍內清潔衛生。牛舍周圍應保持整潔,定期清掃,清除野雜草,減少蚊蠅滋生。清糞喂料工具應嚴格分開,定期消毒。保證牛槽內有水。

  堅持刷牛體。促進牛體血液迴圈,保持牛體清潔,增加面板新陳代謝,防止疾病互相傳染,有利於牛體健康。一般講,牛較適宜的環境穩定為5—21℃,超過或低於這一範圍對牛生產力的發展不利。夏季可給牛通風,定時給牛體牛頭淋水等措施降溫,冬季可採取加墊草、關門窗等措施提高舍內穩定。

  加強運動,提高體質。運動有利於牛新陳代謝、促進消化,增加對外界環境急劇變化的適應能力,防止牛體質衰退和肢蹄疾病的發生。

  犢牛的飼養管理

  犢牛是指從出生到6月齡的哺乳牛。犢牛飼養水平的高低,管理得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成年牛的生長髮育和生產效能。1個月內的牛主要是以母乳為營養來源。大約從2周齡開始學吃草料,隨著瘤胃、網胃和瓣胃的迅速發育,消化功能不斷完善、採食的草料不斷增加,使犢牛逐漸由依靠母乳生活過渡到以飼草料為主。

  初生犢牛的護理

  犢牛出生後,首先應清除口腔和鼻鏡內的黏液,以免影響呼吸而導致窒息,其次要擦淨牛體黏液,特別是外界環境溫度較低時,更要及時進行,以免犢牛受涼。三是斷臍帶,在擦淨犢牛體軀後,往往自然扯斷臍帶,否則在距犢牛腹部10-15㎝處剪斷臍帶並擠出臍帶中黏液,然後用碘酊充分消毒,防止發生臍炎。正常情況下,臍帶在出生後1周左右乾燥脫落,否則可能發生了臍炎,應及時治療。

  2、犢牛的哺育

  ***1***早喂初乳

  母牛分娩後5—7天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初乳期一般為4—7天,結束後應轉入犢牛群,用混合乳飼餵。

  犢牛初生後,必須在2小時內哺食初乳,越早越好。作法:用中、食指置桶內乳中傾斜讓犢牛吮吸舔飲,3—5天習慣後,犢牛可自行舔飲,因犢牛後天免疫力有70%以上是通過初乳而得。初乳的作用:一是能提高對病菌的抵抗力;二是能滿足生長髮育的營養需要;三是有利於犢牛胎糞的排出。

  喂量:按犢牛體重的1/5—1∕6確定喂量,分三次喂之。溫度:水浴加熱到35—38℃.切記:不可讓犢牛自行吸吮乳頭。

  ***2***哺餵常乳

  肉用犢牛常採用母牛直接哺乳的辦法,30日齡內的犢牛營養來源主要為母乳,因此應養好母牛。也可採用人工哺乳。

  ***3***適時補飼青粗飼料及精料

  一般講,母牛泌乳能滿足3月齡內犢牛生長髮育的營養需要。犢牛在出生後20天左右開始出現反芻,50天左右瘤胃微生物區系已經初步形成,具備一定的消化植物性飼料的能力,7—10天開始訓練犢牛採食精料。精料最好是專門配製的犢牛料,精料補飼量應由少到多,逐漸增加。開始時每天每頭可喂15—25克,1月齡後可增加到250—500克。

  ***4***保證清潔充足飲水

  從犢牛出後第一天開始就要供給清潔的飲水,讓其自由飲用,特別是在補飼期間,犢牛的飲水量更大,保證飲水的供應,能促進犢牛增加採食量。飲水最好是自來水或井水,不可飲用汙水,廢水和泥塘水。冬季忌飲冰碴水,最好飲用溫水。

  ***5***犢牛早期斷奶

  早期斷奶是指將犢牛的哺乳時間縮短至2個月內,減少哺乳量,提高犢牛成活率的方法。大量試驗證明,延長哺乳時間增加哺乳量可提高犢牛的日增重和斷奶重。但不利於犢牛消化器官的生長髮育和機能鍛鍊,而且影響母牛的健康,體況和生產效能。

  育成牛的飼養管理技術

  滿6個月已斷奶的犢牛即進入育成期,育成牛飼養的狀況直接影響到成年牛的利用效能,這一階段飼養管理的重點保證牛的正常發育和適時配種。剛斷奶的牛消化機能較差,所供給的飼料質量要好、要便於牛的消化吸收。育成期也是小牛快速生長的時期,要保證日增重在0.4㎏以上,否則會使小母牛初情期和適宜配種繁殖年齡推遲。

  育成母牛的飼養管理技術

  1、斷奶至12月齡

  這時母牛正處於生理上最高生長速度時期,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日增重較高,母牛的性器官開始發育。這一階段在飼養上應給予大量的優質牧草、乾草、青貯飼料和多汁飼料,同時要求補飼一定量精飼料,根據牛體重大小和青粗飼料質量不同,每頭牛每天用量為1.5—2.5㎏.

  2、12—18月齡

  育成牛消化器官的發育已接近成熟,又無妊娠和產乳的負擔,如能採食到足夠數量優質青粗料,即能滿足牛的營養需要,如果粗料質量不佳時,可考慮適當補喂精料。此階段青粗料應占日糧幹物質的70—75%,混合精料佔幹物質的25—30%,每日約補飼精料2—3㎏,可考慮在運動場飼槽放置乾草、玉米杆、青貯等。

  3、18—24月齡

  這時配種受胎,生長速度減慢,體軀向寬深方向發展,一般情況下,可仍按育成牛飼養,在分娩前2—3個月加強營養,以保證胎兒生長髮育的需要。如果這一階段營養過於豐富,容易在體內大量沉積脂肪,影響母牛的繁殖,失去利用價值。日糧應以品質優良的青乾草、青貯飼料和多汁飼料等為基本飼料,少喂或不喂精料。在妊娠後期,每日補精料2—3㎏.

  對育成母牛,需要加強運動,保持良好的體質。在舍飼的條件下,每天要有2小時以上的驅走運動。

  為了刺激乳腺發育,對12月齡至初配育成牛每天按摩乳房一次,18—24月齡懷孕小母牛每天按摩2次,產前1—2日停止按摩。每次按摩時要用熱毛巾敷擦乳房。

  運動可增強妊娠牛的食慾,促進消化,有益健康,對順利產犢及產後恢復有很大的好處,因此必須進行適度運動。在分娩前2周應將牛移入產房單欄飼養。

  母牛預產期的推算方法:

  母牛的妊娠期一般為275—285天,平均為280天。產犢日期可用下列公式推算:

  配種月-3﹦預產月配種日+6﹦預產日

  例如:2009年10月6日配種,即10-3﹦76+6﹦12

  預產期為2010年7月12日。

  肉牛的繁殖技術

  牛的繁殖是用優質公牛細管凍精通過人工授精,使母牛受胎,產犢而完成。繁殖是增加牛的數量,提高質量的必要手段。在營養與飼養管理條件滿足其需要的情況下,母牛一年可繁殖一胎,一頭母牛終生可產犢5—9頭。

  現有的肉用***牛體成熟期通過改良有所提前,一般適宜的初配年齡母牛為20—24月齡,體重達300㎏以上。如果發育不好,營養不良,體重達不到標準時,可適當推遲配種年齡。

  ***母牛的發情周期平均為21天,範圍在18—24天。一般正常母牛發情的間隔時間是不變的。配種時間,一般是早晨發情表現,晚上配種,為了準確起見,第二天早晨再復配一次;晚上發情,次日配種,次日早、晚各配一次。掌握好配種時間,是提高母牛受胎率,防止空懷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