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收藏與投資的技巧方法

  很多東西都在投資的時候都要講究技巧,具體有什麼好的技巧呢,懂得一些投資技巧在投資的時候你會更加得心應手,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書畫投資技巧

  第一,眼尖。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收藏者,必須具備好的眼力。眼力的提高,需要收藏者廣泛涉獵鑑藏知識和相關學問,以提高自己的鑑賞能力。歷代很多收藏家本身也是書畫家,他們懂得書畫,明瞭其中的奧妙,因此能在魚龍混雜的作品中選得珍寶。作為初涉書畫收藏者,無須在書畫創作上有多高的水準,但懂得一些基本的書畫常識和歷史知識是最起碼的要求。此外,還要多看實物,尤其是真跡,真的看多了,假的自然看的出。其次,還要多跑跑畫店,多參加畫展,如果有條件甚至可以直接與書畫家面對面,觀摩其創作過程,瞭解其藝術風格,日子久了,方可練得火眼金睛。

  第二,腿勤。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走勢決定投資意向。及時準確地瞭解市場行情也是收藏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密切關注自己準備投資的書畫家作品的市場價格對成功的收藏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把握目標作品的市場定位,較準確地預測其走勢,為隨時出現的價格波動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另外,對於目標作品的價格發展動向、書畫家當前的潤格、畫店的實價、同期同題材作品的國內外拍賣價格都應瞭然於胸。但也應注意任何書畫作品都存在一定的炒作成分,要避免被道聽途說的虛假資訊所誤導。

  第三,耳靈。儘可能廣交書畫界的朋友,多向他們請教以拓展獲取資訊的渠道。多與圈內的同道交流,收集各方面的資訊,做到“兼聽則明”,然後加以比較鑑別,去偽存真,為最後的決策提供依據。

  第四,嘴巧。書畫買賣中要講究語言藝術。選定了目標作品之後,要當機立斷,馬上進入實際操作,與賣家積極交涉,協調好雙方的利益關係。

  第五,腦清。收藏界的風氣往往變幻莫測。不認清形勢缺乏分析一味跟“風”,十有八九要吃虧。以拍賣會為例,個別書畫家託親戚朋友做托兒,藉機哄抬畫價,不知內情者很容易上當受騙。因此,收藏書畫作品時,頭腦務必要保持冷靜,切不可粗心浮躁盲目購入,否則稍有不慎就會跌破眼鏡吃大苦頭。

  除了以上諸因素外,收藏投資書畫作品時還應注意,收藏書畫,不論尺幅大小,只求精品。遇到書畫家應酬之作,即使價格很低,也不要購入。因為大凡應酬之作,多不太專心,一般很難體現出書畫家的真實水平,因而升值空間不大。如果收藏者經濟微薄,可以考慮收藏一些尚未成名而大有發展前途的中青年書畫家的精品之作。比如說他們為參加國內書展、美展而精心創作的作品就可以被你納入收藏之列。因為日後他們很有可能成為知名書畫家,那時先期投資將會給你帶來豐厚的回報!

  書畫投資五大注意

  一要重實力,輕“名頭兒”,記住“虛名不增值”。對書畫收藏投資危害最大的,是媒體炒作的、繼承名號的、知名度遺留的和靠年齡、資格熬出來的幾種虛假知名度。只要收藏者能保持冷靜與理智的心態,就很容易把“虛名”剔除。

  二要重個體,輕群體,記住“一魚要三吃”。曾有位香港收藏界的朋友炫耀:“買了本《中南海收藏書畫集》,按照那上面的名字收。中南海收藏什麼,我就收藏什麼。”一位收藏家苦思冥想出了一條投資妙策:“按照中國書協、中國美協的會員名單,挨個兒收藏。”這種心態乍看似有道理,然而其實,中南海藏品也只是一部分具有珍藏價值和升值潛力,中國書協美協會員未必都是稱職的書畫家。有位美院資深教授、50年代的老美協會員,至今一幅四尺整紙的作品價格仍在600至800元上下。某山水畫家,今天畫價仍不超過百元。榮寶齋特約畫家秋聲,沒入過任何協會,作品卻能憑著其獨到的藝術實力,價格步步走高。所以,投資者千萬不要看到理事會長一級畫家,就貿然掏腰包,一定要仔細研究個體,把個體從群體中分離出來研究。

  三要重質量,輕數量,記住“不撿藝術垃圾”。書畫藏品必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多,最終,那些質量低下的藏品將遭到無情淘汰。不注重質量而靠數量取勝的投資者,弄不好就會血本無歸。

  四要重長線,輕短利,記住“放長線釣大魚”。北京收藏圈子裡有“山東人敢買假畫,廣東人敢花大錢”的說法。其實,書畫收藏投資的真正投資價值是長線投資效益,而高位進貨是無法作長期投資打算的。現在花5萬元買進一張黃胄的作品,碰巧了也許能5.5萬元賣出,但誰敢保證10年以後一定能賣到10萬元?賣不到10萬元,投資者就有虧本的可能。要想獲得藏品升值無限的長線效益,一是要瞪起眼往前看,二是要放開眼看世界,三是要眯起眼認真地研究作品。

  五是重功力,輕地域,記住“走進大市場”。書畫收藏投資有較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北京的董壽平和廣東的關山月,一南一北兩支梅。在北京,關不敵董;在廣東,董不敵關。其實,兩位大師的功力不相上下,價格的變動只因地域不同。對於投機者來說,這正好提供了賺取差價的商機。而理性的投資者則一定要注意,書畫收藏投資中藝術功力價值在逐步加大,地域差價正逐步縮小。摒棄地域和門戶之見,樹立大市場意識,就能踏準節拍,掌握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