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當代價值是什麼
在當代,茶文化正在發揮它的社會功能,這對我們構建和諧社會,弘揚傳統文化、培育和諧文化及建設和諧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當代價值,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的當代價值
茶文化有利於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和諧社會包含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身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等方面。茶文化有利於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當今的中國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受到破壞,茶文化所倡導的“天人合一”精神被人們棄置。人與自然本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人類應尊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人與自然是協調統一的,人既改造自然,又順應自然,這樣才能恩及子孫、澤被後代。茶文化的“和諧”精神還有利於促進人與人的和諧。當今的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以“和”為核心的茶文化精神,應當把茶作為人們交往的重要紐帶,成為連線彼此關係的重要橋樑。茶文化的 “和諧”精神還有利於人類自身身心和諧。在歷史上,茶是中國文人士大夫得志時修性,失意時安慰人生、平衡心靈的重要手段。得志時以茶勵志,以茶修性,而失意時從品茶的境界中尋得心靈的安慰和人生的滿足。保持人們的身心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寧靜、樂觀、平衡的心態不僅有益於個人的健康,而且有助於社會安定與和諧。
茶文化有利於弘揚傳統文化,培育和諧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內在地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和諧文化。和諧文化既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動力。“和”是中華茶文化的靈魂,同時也代表著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所有漢字中,再也找不到一個比‘和’更能突出‘中國茶道’核心、涵蓋中國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
我國有著優秀的文化傳統,其中茶文化中的“和諧”內涵,則是這一傳統中重要的內容。“和”是中國文化哲學思想的核心。雖然儒、道、佛三家對“和”的闡釋各不相同,但“和”是三教共通的哲學思想理念。我們要深入挖掘我國傳統茶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的內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核心,使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得以新生,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體現新的時代精神,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茶文化有利於建設和諧世界。和諧世界的新理念與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是緊密相連,它深深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即“和”的思想之上,它與我國茶文化所倡導的“和”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和”意味著和諧、和睦、和平、和善,即認可世界的和諧本質,以和平與合作的手段謀得利益,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從而達到一種和睦而至大同的境界。“和”文化體現在國際關係上,主張“和”為主,“和為貴”。反對以強凌弱,干預他國內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實現不同文明和諧進步,建立包容的世界。“和諧世界”理念在文化方面的理論內涵,就是要致力於實現不同文明和諧進步,建立包容的世界。中國傳統文化中,“和”思想博大精深,“和”不是強調絕對的“同一”,而是“和而不同”,即指有差異、有特性的事物和諧共處。無論國家的貧富、意識形態的差異,都應該彼此尊重,和平共處,以實現各國和諧共處,建立和諧、和睦的世界。
茶文化的哲學思想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中華民族之國粹。茶文化在不斷沉澱積累的歷史長河中,融合了儒、道、佛各家優秀思想,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以及“和為貴”的民族精神
茶文化中,首先融合了儒家“中庸和諧”的思想觀念。中庸之道是儒家處世信條,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儒家從中庸之道中引出“和”的思想,《中庸》說:“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1]指出了“和”與“中”的關係,“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儒家提倡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表現為親和自然,保護自然;在人與自我的關係上必須節制而不放縱;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上倡導“禮之用、和為貴”。中和思想在儒家文人的腦海中是根深蒂固的,也反映到茶道精神中。無論陸羽提倡的諧調五行的中道之和,裴汶指出的其功緻和,還是宋徽宗提出的致清導和,都是以儒家的中和精神作為中國茶道的精神。在儒家眼裡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當,和是一切恰到好處,無過亦無不及。儒家主張以茶協調人際關係,實現互愛、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並以茶的清廉、高潔之精神磨練自己的意志,要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培養廉潔之風。中國茶文化以“和”為最高境界,充分說明了茶人對儒家中和哲學的深切把握。
茶文化中,還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認為人與自然是互相聯絡的整體,萬物都是陰陽兩氣相和而生,發展變化後達到和諧穩定的狀態。人必須順應自然,符合大道,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才能獲得身心的自由。“和”是道家哲學的重要思想,道家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明確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學命題。陸羽《茶經》創立茶道時吸收了道家思想的精華,天人合一的理念成為中國茶道的靈魂。茶是吸取了天地靈氣的自然之物,人乃宇宙的精靈。茶的品格蘊含道家淡泊、寧靜、返樸歸真的神韻。茶性的清純、淡雅、質樸與人性的靜、清、虛、淡,兩者在茶道中得到高度統一。道家在發現茶葉的生理功效時,也注意到茶葉的平和特性,具有“致和”、“導和”的功能,可作為追求天人合一思想的載體,於是道家之道與飲茶之道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同時,道家的“和”與儒家之“和”有共通之處,二者可以互補。因此,道家的“和”也就融入儒家的“中和”思想範疇,共同豐富了中國茶道的思想內涵。
茶文化中,同時還融合了佛家“普渡眾生”的思想觀念。禪宗強調自身領悟,主張所謂有即無,無即有,重視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教人心胸豁達些,而茶能使人心靜,不亂,不煩,有樂趣,但又有節制,佛教提倡坐禪,飲茶可以提神醒腦,驅除睡魔,有利於清心修行,與禪宗變通佛教清規相適應。佛教思想追求純和境界,禪宗之要義是不借助任何東西,不追求任何東西,不被任何東西所禁錮,在一種絕對的虛靜狀態中,直接進入禪的境界,專心靜慮,頓悟成佛。茶的本性質樸、清淡、純和,與佛教精神有相通之處,因此能被佛家所接受。佛教在推動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發展方面功不可沒,它勢必規定和影響著中國茶道精神內涵。中國茶道追求心無雜念,專心靜慮,心地純和,忘卻自我和現實存在,這些茶道精神是源於佛家思想的。
綜合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和”,“和”意味著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著宇宙萬物的有機統一與和諧。中國茶文化的千姿百態與其盛大氣象,蘊涵著三教合一的文化思想,是在中庸、和諧的環境中,由具有中庸、和諧特性的中國國民培育、澆灌出來的,因而講求和諧成為中國茶文化應有的內在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