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與咖啡文化的文化差異

  代表中國的茶文化與代表西方的咖啡文化的差異,更體現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內在差異。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 茶文化

  茶文化主要有地域性、差異性、共同性和開放性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儒釋道合一。

  中國的茶文化可以說是儒釋道三家所共同造就的,茶具有清新、雅逸的自然天性,能使人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修煉身心,這與中國人提倡的“清靜、恬淡”的哲學思想相吻合,也符合中國傳統儒道佛三家追求的“內省修行”思想。中國茶文化是濃縮了中國傳統思想精華的一個文化體系。

  2.物質與精神的統一。

  茶文化是一種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完美結合的中介文化。茶作為一種物質,它的形和體是異常豐富的,其造型千姿百態、命名豐富多彩,其滋味、色澤、香氣又各具特色,形成了極其豐富的產品文化。茶不但具有物質上的文化色彩,又具備精神上的內涵,人們通過茶表達敬意、展顯禮儀、明確志向等,是精神文明的象徵。

  3.高雅與通俗的統一。

  茶文化是雅俗共賞的文化。貴族茶宴、士大夫的鬥茶以及文人騷客的品茶活動,是上層社會高雅的精緻文化,而民間的飲茶習俗,又是非常大眾化和通俗化的,老少咸宜,並由此產生有關茶的民間故事、傳說、諺語等,表現出茶文化的通俗性。上層的茶文化來源於民間通俗茶文化的土壤,而上層茶文化的提倡推崇,又決定了茶文化發展的主要方向。

  4.功利與娛樂的統一。

  茶文化的功能性決定了其功利性。茶是經濟作物,是人們普遍消費的飲料,喝了可以解渴,品之可以怡情養性。民間還有許多敬茶習俗,以茶祭祖或以茶敬神等,因此茶文化表現出很強的功利性。同時茶文化又是一種怡情文化,人們可以以茶自娛,觀看茶藝表演,進行茶文化旅遊等。體現了以經濟為目的的功利性,又體現了娛樂性。

  二、 西方咖啡文化

  與我國的茶文化一樣,咖啡文化背後也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和內涵。阿拉伯人最早把咖啡豆晒乾熬煮後,把汁液當作胃藥來喝,認為可以有助消化。後來發現咖啡還有提神醒腦的作用。由於伊斯蘭教嚴禁教徒飲酒,因而就用咖啡取代酒精飲料,作為提神的飲料時常飲用。十五世紀以後,到聖地麥加朝聖的穆斯林陸續將咖啡帶回居住地,使咖啡漸漸流傳到埃及、敘利亞、伊朗和土爾其等國。咖啡進入歐洲大陸歸功於土耳其的鄂圖曼帝國,由於嗜飲咖啡的鄂圖曼大軍西征歐洲大陸且在當地駐紮數年之久,大軍最後撤離時,留下了包括咖啡豆在內的大批補給品,維也納和巴黎的人們憑著這些咖啡豆,以及由土耳其人那裡得到的烹製經驗,發展出歐洲的咖啡文化。

  西方咖啡文化的特點總的說來是熱情洋溢、奔放自由、簡潔隨意、快捷方便。浪漫法國的咖啡文化是一種優雅韻味,浪漫情調,和享受生活的愜意感。這也是一種傳統獨特的咖啡文化。咖啡對他們來說不只是一種飲品,它隱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遍佈城市與鄉村的咖啡館是法國生活方式的一種標誌。法國人喝咖啡講究的似乎不在於味道,而是環境和情調,他們願意在外面熱鬧的街市花一壺的價錢買一小杯咖啡,慢慢地品,細細地嘗,讀書看報,高談闊論,美國的咖啡文化是童言無忌。美國人喝咖啡,就像進行一場不需要規則的遊戲,隨性放任。美國人喝咖啡喝得自由,咖啡也同時深入他們的生活。美國人幾乎一天二十四小時都離不開咖啡。因此美國是全球咖啡消耗量最大的國家。

  熱情洋溢的義大利有兩件事值得觀光者注意,即男人和咖啡。義大利有這樣一句名言:男人要像好咖啡,既強勁又充滿熱情!義大利咖啡的特色,表現在它的英文名字上,就是一個快字;做得快不超過十秒鐘,喝得也快,因為只有兩三口。一般義大利人起床第一件事馬上煮一杯咖啡,不分男女幾乎從早喝到晚,為了配合義大利式咖啡壺瞬間萃取咖啡的特殊功能,義大利的咖啡豆是世界上炒得最久的一種豆子。

  中、北歐人不像義大利人那麼熱情如火,也不像法國人那麼浪漫似水,他們喝得理智溫和,正像他們一板一眼的民族性一樣。從奧地利、瑞士、德國,以至於北歐幾個國家,品嚐咖啡的習慣與口味可以說是大同小異,口味屬於中濃度。他們通常在家煮咖啡,最常使用的大多是簡便的家庭用電熱咖啡壺。

  中國位於歐亞大陸的東方,面向大海,地域廣闊,物產豐饒。中國文化生長於一個既相對封閉又十分廣闊的地理空間,文化傳統受半封閉的、溫帶大陸型地理環境、農業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即“家國一體”的宗法社會所決定。千百年來,中國社會佔支配地位的意識形態,首當其衝是以小農經濟為背景的傳統儒家思想文化,其特點是“中庸”、“守常”、“平衡”、“對稱”。儒家把“中庸”思想引入中國茶文化。茶為清潔之物,通過飲茶可以自省、省人,也可以養廉,賦予茶以清廉、高潔的品性。儒家學說認為通過飲茶可以溝通思想,創造和諧氣氛,增進彼此的友情,協調人際關係,促進和諧。

  西方人有很強的個人奮鬥和競爭意識。但丁認為,沒有個人無所謂家族,而家族的光榮和高貴,首先在於有光榮和高貴的個人。人類的價值和尊嚴的肯定首先是人類的每個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是自己按照自由意志對自我本性界限的確定和發展。對西方人而言,生活就像煮咖啡,如果做過的事情失去了原本的新鮮感,那麼就換一種重新開拓,重新冒險,就像咖啡沖泡過一次之後,就失去了它原來的風味,在口味上變得清淡無味,那就丟棄再換新的開始煮。

  茶文化與咖啡文化的發展

  1、中國茶文化的興起與發展

  茶最開始是其藥用價值在民間流傳,隨著歷史的進展,逐漸轉為人們生活中的飲料,後更是成為一種文化。秦漢時期,巴蜀地區的人們已開始飲茶,文人已與茶結緣。有文字記載曰“吳主禮賢,方聞置茗;晉臣愛客,才有分茶”,即認為在社交活動中以茶待客始於三國時代,而禮儀化、程式化的飲茶一分茶確立於晉代。在晉代茶己成為人們的日常飲料,人們在飲用過程中開始賦予茶葉超出物質意義以外的品性。

  “茶”蛻變為“茶文化”,就不得不提“茶道”。我國素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稱謂,其中“客來敬茶”自古就被尊奉為一則禮儀信條,不言自明,婦孺皆知。 “茶道”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其中雲南白族“三道茶”就較為有名,它以獨特的“頭苦、二甜、三回味”,早在明朝時被白家用來敬待客交友之道,並逐漸成為一種禮儀。至於後來鬥茶品茗過程中嫻熟的手法,典雅的姿態,精美的茶具,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名揚四海,為各國所效仿。 除了上述顯在的文化禮儀蘊意外,還不得不提的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源頭―――儒、釋、道。 儒家向來強調一個“和”字,即天、地、人的中庸之道,而茶文化正是主張在飲茶中溝通思想,和諧氣氛,增進友情等等。 說到佛家,就必須要說禪與茶之間的奇妙關聯。 茶之味苦,飲後若甘,而參禪打坐,自明心性,最終也得出了“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結論。 也就是說,禪和茶都是一個先苦後甜的過程,都是在苦澀中蘊藏著真諦的古樸文明;而老莊的道家思想,其核心是返璞歸真,道法自然,超凡脫俗,清靜無為,喝茶能使心境變得恬淡自然,彷彿和宇宙萬物合為一體,達到忘我、與世無爭的境界。[2]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茶文化是儒、釋、道三家的合一,同時也是天地人的統一,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高雅與通俗的統一。   而茶文化的興起則是在盛世唐朝,茶史專家朱自振說道:“在唐代,荼去一劃,才有茶字;陸羽作經,才出茶學;茶始收稅,才建茶政;茶始邊銷,才有茶的貿易”,總之,是在唐代,茶葉生產才發展壯大,茶文化才真正形成。

  在唐代,劉貞亮概括出茶有“十德”:“以茶散鬱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驅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精闢地道出了物質及精神文化,使我們充分了解了茶的功用及其所反映出的精神內涵。之後,人們又賦予了茶更多的人文情懷,將茶品與人品,茶德與人德聯絡起來,以茶的“君子性”來使茶文化與道德文化相聯絡,用茶和飲茶的禮儀程式來達到使人修身養性的目的。此外,在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演變過程中,還逐漸形成了茶的品飲藝術,使飲茶向藝術化、審美化的方向演進,對茶樹、茶葉、茶具及品飲過程都賦予美的意義和形式,使茶文化成為了一種“怡情”文化。

  真正使茶文化達到鼎盛的是在宋代,由於茶葉生產技術的進一步提高、茶區的不斷擴大、茶的種類也逐漸增多,在宋朝名茶的數量就達到200種左右。飲茶風俗在宮廷貴族和文人之間更為流行,而且也深入地傳到平民百姓的生活當中,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王安石《議茶法》記載:“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無。”茶因此成為宋代社會普遍接受的飲品,由此茶肆、茶坊與茶館也漸漸興起。茶與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產生了聯絡,出現了很多與茶有關的社會現象、習俗或觀念,使茶文化的內容更為豐滿。

  茶文化的發展不僅提高了飲食文化的品位,而且滲透到社會各階層並漸漸形成頗具特色的制度、道德、倫理、風俗習慣、儀式禮節、修身養性等相對規範的茶文化,進而發展成為人們社會交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成為精神文化的載體。

  2、 咖啡文化的興起與發展

  在全球範圍內,咖啡被認為是消費最多的飲料。至21世紀以來,咖啡在中國也得到了人們普遍的接受。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壯大,人們的生活也日益富足,在這片以飲茶為主的土地上興然而起了對咖啡的熱愛,尤其得到了年輕一代的認可,逐漸而興的便是一股“咖啡文化”之風。在各個城市咖啡館、咖啡書店成為了人們看書、休息等悠閒生活的好去處。而這種最初只流行於西方國家追求自由、舒適、新穎、實效內涵的咖啡文化是怎樣逐漸形成的呢?這值得我們的深入瞭解,以便將這種文化更好的傳遞豐富起來。

  產生於非洲埃塞爾比亞的咖啡,隨著全球交通的發展,資訊交流的暢通,逐漸被世人所認識。目前,咖啡的出產地涵蓋了中西非、中東、東南亞、印度和太平洋地區等50多個國家。咖啡逐漸流行於整個西方國家,從上流社會的裝飾演變成百姓日常的必需品。

  而真正開始傳播咖啡“力量與熱情”文化內涵的則為法國,據說法蘭西民族中那種自由、浪漫的氣質與咖啡品質中的香甜十分吻合。後又在法國咖啡文化基礎上,演變出了定位為“您的鄰居”的為我們所熟知的美國星巴克咖啡文化,和在日本興然而起的“真鍋咖啡文化”。這裡以美國為例,由於美國咖啡文化追求的是親切、輕鬆、休閒和大眾化,所以美國人的這種咖啡文化,使其著名品牌星巴克所到之處無不掀起一股咖啡熱浪。美國人喝咖啡像進行一場無規則的遊戲,隨性放任,百無禁忌,咖啡同時也深入到他們的生活而難以分離,影響之深甚至達到沒有咖啡就不算生活的地步,常常形成“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的情景。

  現今,咖啡文化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廣泛快速的傳播,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更適應了咖啡的味道和感覺,更把其看成是時尚的標誌,這使得咖啡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讓咖啡暢行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