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資料

  茶文化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喝茶的禮儀

  沏茶禮儀

  沏茶時茶水要適量。先說茶葉,一般要適當。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從醫學角度來講,喝茶不要太濃,如果客人有特別要求的例外。以茶待客講究要上熱茶,但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

  為訪客準備的茶水,大都是在茶水間倒好再端到會客室裡去的。到會客室的距離越長,茶水溢位來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將茶水加滿的,在端到會客室去的路上,托盤就會溼透,這樣會不禮貌。第一遍泡的茶要道掉,第二杯茶才能給客人喝.所以應注意使茶水保持大約七分滿即可,上茶時應向在座的人說聲:“對不起!”再以右手端茶,從客人右方奉上,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並說:“這是您的茶,請慢用!”

  奉茶時,應依職位的高低順序先端給不同的客人,再依職位高低端給自己公司的接待同仁。先將開水衝入空壺,使壺體溫熱。然後將水倒入各種茶盤中。用茶匙向空壺內裝入茶葉,通常按照茶葉的品種決定投放量。切忌用手抓茶葉,以免手氣或雜味混淆影響茶葉的品質。

  端茶禮儀

  端茶要得法。按照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只要兩手不殘廢,都是用雙手給客人端茶的。雙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對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指甲要保持乾淨,端茶的時候,手指不能碰到茶水,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用茶盤端出的茶色要均勻,並要左手捧著茶盤底部,右手扶著茶盤的邊緣,如有茶點,應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上茶時應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並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

  擺放前,一定要輕聲示意,避免對方無意碰撞,擺放時右進右出,順時針斟倒或擺放***添水也同樣***,擺放位置為飲水者右手上方5—10公分處,有柄的則將其轉至右側,便於取放.

  如果有茶壺的話則擺放在中間,便於大家取用,當然,如果有可能的話就由服務人員親自操作,此時則就近擺放在操作人員跟前;端茶給客人時,要雙手捧送表示尊重,切忌單手握杯送茶。上茶時,要用雙手捧上茶杯,從客人的左後側雙手將茶杯遞到客人面前,儘量避免從客人的正前方上茶。

  請茶禮儀

  請茶時茶杯應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請客人喝茶,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並用雙手奉上。當賓主邊談邊飲時,要及時新增熱水,體現對賓客的敬重。客人則需善“品”,小口啜飲,滿口生香,而不能作“牛飲”姿態。

  奉茶時

  應依職位的高低順序先端給不同的客人,再依職位高低端給自己公司的接待同仁。如果用茶水和點心一同招待客人,應先上點心。點心應給每人上一小盤,或幾個人上一大盤。點心盤應用右手從客人的右側送上。待其用畢,即可從右側撤下。

  給訪客上茶的禮儀,上茶時要特別小心,不要將茶具放在檔案等重要的物品之上。要先上茶給客戶,然後再給本公司的職員。如果客人多,可以遵循先客後主、先主賓後次賓、先女後男、先長輩後晚輩的原則;可以以進入客廳為起點,按順時針方向依次上茶;也可以按客人的先來後到的順序;還有一種“偷懶”的辦法,就是把所有的茶都泡後,讓客人自己拿。

  倒茶的時候

  如果分賓主的話,要先給賓客倒,然後才是主人;賓客裡如果有多人,則根據他們的年齡,職位,性別不同來倒茶,年齡按先老後幼,職位則從高到低,性別則先女後男。倒的茶則一般是七分就好,不過這個不太要求,一般情況下是不用講究的。倒茶,這裡所說的倒茶學問既適用於客戶來公司拜訪,同樣也適用於商務餐桌。

  飲茶禮儀

  在商務活動中,當別人奉茶時不要以手去接,以免增加奉茶者的困擾。但若是領導或長輩親自給你奉茶,則要起身雙手恭敬地迎接。受人招待奉茶時,如無法說感謝,要以和藹的眼神予以奉茶者回應,絕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是非常失禮的行為。如需調和糖與奶精,應在調好之後茶匙橫放在碟子上,再以右手端起杯子***除非你慣用左手***。

  喝茶時

  不需將杯墊一起端起,以單手端起茶杯,另一手輕扶杯墊,預防杯墊掉落即可。但若坐在矮茶几旁,則必須連同杯墊一起端起,以免不慎打翻。喝茶時不可出聲,尤其是喝功夫茶時,不要因怕將茶葉喝人口中而用嘴濾茶,如果發出聲音是十分不雅的,女士喝茶先用化妝紙將口紅輕輕擦掉些,以免口紅印留在杯子上。

  品茶時,講究小口品飲,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於意會而不可言傳。另外,可適當稱讚主人茶好。和別人說話的時候,最好別喝茶。即使要喝,禮貌的做法是小口地品嚐。不要連茶葉一併吞進嘴裡。萬一把茶葉喝進嘴裡,也不要吐出來或是用手從嘴裡拿出來,而是吃掉,或是在其它地方吐掉。

  續茶禮儀

  添水時,如果是有蓋的杯子,則用右手中指和無名指將杯蓋夾住,輕輕抬起,大拇指、食指和小拇指將杯子取起,側對客人,在客人右後側方,用左手容器填滿,再按照原位擺放即可。

  在為客人續水斟茶時,不要妨礙到對方。一手拿起茶杯,使茶杯遠離客人身體、座位、桌子,另一隻手把水續入。;主人續水時,在杯中茶水到一半左右,即應該加水。最好不在客人面前續水。

  壺中茶葉可反覆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飲盡,主人可為其續茶,客人散去後,方可收茶。客人喝完茶,杯中應留下少許茶為有禮貌。

  :茶文化特性

  歷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其歷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漢朝 ,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代,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 無”,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

  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易發展。茶文化是伴隨 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的。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為主,著重於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並演變為各民族的禮俗,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

  時代性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這一新時期,茶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新時期茶文化溶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 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茶的價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識進一步確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新時期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 會化和國際化趨勢。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為世人矚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愛飲茶,茶與民族文化生活相結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禮、茶藝、飲茶習俗及喜慶婚禮,以民族茶飲方式為基礎,經藝術加工和錘鍊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藝,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表現出飲茶的多樣性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納西族、哈薩克族、錫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諾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與喜慶婚禮, 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區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勝、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區茶文化。我國地區廣闊,茶類花色繁多,飲茶習俗各異,加之各地 歷史、文化、生活及經濟差異,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經濟 、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獨特的自身優勢和豐富的內涵,也形成獨 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屆國際茶文化 節,顯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點與魅力。

  國際性

  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 文相結合,演變成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 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國,飲茶成為生活一部分,是英國人表 現紳士風格的一種禮儀,也是英國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式和重大 社會活動中必需的儀程。日本茶道源於中國。日本茶道具有濃郁的日 本民族風情,並形成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韓國人認為茶文化是韓國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為全國茶日。中國茶文化是各國 茶文化的搖籃。茶人不分國界、種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 人聯合起來,切磋茶藝,學術交流和經貿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