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湄潭茶文化的資料

  湄潭已先後獲得中國名茶之鄉等稱號,那麼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中國茶聖,唐代陸羽在其所著《茶經》中對湄潭茶葉已有記載,稱湄潭茶葉“往往得之,其味甚佳”。明朝載入史冊,……“尤以湄江兩岸所產茶著名。”1939年,國民政府在湄潭設立“中央桐茶研究所”,專事茶葉的科研、種植和推廣。抗戰時期,國立浙江大學西遷湄潭期間成立了茶葉中學,培育了一大批茶葉專業人士,同時,推廣先進的種茶和製茶技術,研究培育了一批適合湄潭氣候土壤環境的優良品種,為建國後湄潭茶葉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當代著名茶科學專家吳覺農先生認為湄潭縣是世界茶樹原生地之一。

  解放後,貴州省湄潭茶場、貴州省茶葉科學研究所相繼在湄潭建立,在全縣推廣先進的製茶工藝和優良品種,推出了以湄江翠片、湄潭翠芽,遵義毛峰等為代表的優質名茶,從50年代開始,湄潭成為全國重要的紅茶出口基地,遠銷世界1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茶科所的技術指導下,在縣、鎮政府和茶場的大力幫助下,全縣10個鄉鎮建立了茶葉基地2萬多畝,形成了一批茶葉專業村和一批茶葉大戶,促進了湄潭茶葉大氣候的形成。3年內,湄潭縣茶葉種植面積將發展到10萬畝。

  茶葉產業現已成為湄潭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具有種植面積大、加工總量多、品牌質量高、科技含量重、交易數額大等優勢,這些優勢與茶文化在湄潭交融,確立了湄潭茶文化旅遊的基礎優勢。

  獨特的茶文化旅遊資源優勢

  湄潭茶文化旅遊,在縣境內尚有“一城、一廊、一節、一會、一所、一海、一村‘等幾個獨特的可為’天下第一”的茶文化風情賣點,組合成為絕佳的旅遊資源優勢。

  “一城”,“西南茶城·茶葉交易市場”。為進一步加快湄潭茶葉產業化建設步伐,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建好一個市場、扶強一個企業、推出一個品牌”的發展思路。近年,在縣城湄江河邊,佔地660畝,總投資3000多萬元,已基本建成了茶葉交易市場,冠名"西南茶城"。待其全部建成後,茶城將成為貴州省、乃至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集茶葉生產、加工、科研、貿易、文化、旅遊為一體的茶葉大市場和特色經濟文化園區。“ 一廊”,湄江河畔茶文化風情廊。風情廊由三處景點組成一幅茶廊風情畫,第一處位於湄江大橋對面的連片茶園,其中最大的一片為打鼓坡山,面積達3000多畝。登臨打鼓坡,茶山“年年歲歲茶相似,人間四時景不同”,不僅可賞茶山風光,且可覽山海蒼茫及湄江河如玉帶繞城之美。第二處位於湄江大橋下游近城區湄江岸邊,但見彩旗招展,茶舍座座,茶客川流不息。品茶是湄潭市民的時尚消費,湄江河畔萬人品茗,盛況空前,已形成具有湄潭地方特色的茶文化風情廊道,也是外地遊客的好去處。第三處為琴洲景區,位於縣城東西2千米,佔地廣闊,標誌性景點為湄江河中的琴洲島,主要為田園風光及茶園生態風光。

  “一節一會”。湄潭曾舉辦過影響較大、別開生面的大型茶文化活動,盛況空前,取得了良好效果。2001年4月28日湄潭縣委、縣政府和貴州省茶葉科研所共同舉辦了“貴州遵義·湄潭首屆茶文化藝術節暨經貿洽談會”,開展了第一個"以茶交友、以茶繁文、以茶興業"的大型主題活動。會上成立了“西部茶業論壇”,出版了《中國·西部茶業論壇文集》,公開選拔了茶城公主及十佳茶鄉姑娘,擴大了茶鄉湄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翻開了湄潭人民齊心協力打造中國西部茶海,發展茶文化旅遊的新篇章。今年又舉辦"國家農業部定點市場***貴州·湄潭西南茶城***揭牌儀式暨貴州省名優茶評審會,對加快湄潭茶葉產業化步伐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所”,貴州省茶葉科學科究所。早在1939年,國民政府就已在湄潭設立中央級的“桐茶研究所”,解放後,由於湄潭茶葉在全省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湄潭縣城內建立了省級的茶葉科學研究所,專事茶葉的科研、種植和推廣,為建立湄潭茶葉科研中心,舉起了一面旗幟,近期,茶科所又成立了茶文化研究中心,今後茶科所必將在湄潭茶文化旅遊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湄潭茶文化的發展方法

  一是實施龍頭企業帶動戰略。合理佈局茶葉加工廠,支援老企業技改升級,鼓勵新建涉茶加工廠;對建廠或技改投資規模達到中型龍頭加工企業以上標準的,享受貸款貼息3年;企業投產後按其當期實現的縣級地方稅收數額連續等額獎勵3年;對省、市、縣龍頭企業優先安排產業化專案和技改專案,促其儘快做大做強;積極幫助企業申報國家、省、市級龍頭企業,對獲得成功的,縣政府分別給予企業一次性100萬元、10萬元、1萬元的獎勵;同時,縣政府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獲得QS、ISO、HACCP認證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2萬元的獎勵。目前,全縣已有初具規模的茶葉加工企業23家,其中市級龍頭企業2家,縣級龍頭企業4家,目前還有3家企業正在申報市級龍頭,4家企業正在申報縣級龍頭,而且蘭馨茶業公司正在向省級龍頭企業邁進。全縣依託綠色食品工業園區,僅茶葉一塊,今年就將陸續有慄香茶業公司投資1600萬元、年產茶葉800噸的名茶和大宗茶生產線,蘭馨茶業公司投資1300萬元、年產茶葉950噸的名茶和大宗茶生產線,陸聖康源公司投資3000多萬元、年產300噸的茶多酚生產線,南方嘉木公司投資1000萬元、年加工2萬噸茶籽的茶籽油生產線在園區建成投產,投資3000萬元的和泰茶業公司也將在工業園區分別建一條眉茶和名茶加工線。在茶區,最近投資1000萬元的遵義老村長集團“湄潭茶葉加工及茶生態旅遊專案”已經開工,茗茶公司投資600萬元的茶葉加工專案在金花村已經動土,投資1200萬元的璞真茶業公司已完成徵地,這些專案的實施,使湄潭茶產業走向了多元化發展的格局。

  二是實施品牌推動戰略。完善工藝、健全機制、統一規格、提升品質,逐步實現“湄潭翠芽”生產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清潔化,著力實施名茶精品工程,全力打造“湄潭翠芽”品牌。凡企業參加“中茶杯”、“中綠杯”和國際名茶評比活動,對獲得最高獎的一次性獎勵企業1萬元;獲得省著名商標、省名牌產品的一次性獎勵2萬元;獲得國家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銷售收入達到3000萬元、稅收達到100萬元以上的一次性獎勵企業100萬元;在省級以上電視臺廣告“湄潭翠芽”連續3個月以上的一次性獎勵3萬元;在出省高速路永久性廣告牌上廣告“湄潭翠芽”半年以上的,每幅一次性獎勵2萬元;在地級以上城市廣場組織推介以“湄潭翠芽”為主題的品牌周活動,每次獎勵2萬元。在今年的第七屆“中茶杯”評選中,貴州所選送的26支茶樣,有2支獲特等獎,13支獲一等獎,其中“湄潭翠芽”榮獲1支特等獎和6支一等獎,佔了貴州的半壁江山。特別是近年來主要生產的扁形名優茶和針型綠茶兩大類主打產品,在省內外市場以其沖水後直立性強、味道清香、顏色翠綠、觀賞性較高等特點而著稱,深受客商青睞。

  三是實施市場聯動戰略。在逐步完善“中國西南茶城”交易市場的基礎上,建成了8個茶青專業交易市場。並累計投入近1億元,新修和硬化茶區產業公路500餘公里,連線了基地、市場和幹線公路,茶農採摘的鮮青都能在半個小時內進入市場交易。同時與貴陽龍洞堡機場聯營建立了湄潭茶專營貨運部,“中國西南茶城”銷售的茶產品可在24小時內貨運全國。支援企業和經營大戶到大中城市建立經營網點,構建湄潭茶葉營銷網路。凡在地級以上城市專業市場開設統一標識的“湄潭翠芽”專賣店,經營一年以上的每個一次性補貼2萬元;在全國知名茶葉專業市場開設統一標識的湄潭茶葉批發部,經營一年以上的,每個獎勵1萬元。現在湄潭茶葉產業的發展已初步形成了“基地→茶青交易市場→加工企業→西南茶城交易市場→省內外市場”的“產-加-銷”網路體系。在北京馬連道、安徽鵝橋、廣西橫縣、江蘇溧陽、湖南高橋等很多省外市場都有湄潭茶銷售。

  四是實施“五化”標準化生產保障戰略。茶樹良種化。依託省茶科所,實行集約化育苗,商品化供苗,建立“湄潭茶樹良種繁育基地”,培育地方性優良茶樹品種,打造茶葉無性系良種苗木基地縣。現已有集中育苗基地5個,面積800餘畝,育有優質茶苗9600餘萬株,為今年發展3.2萬畝茶園提供苗木保障。基地規模化。圍繞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茶產業發展的意見》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00萬畝發展目標,鼓勵企業、單位、能人、外商和茶農合作組織,通過反租倒包、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建立協會、集團幫扶等形式,建設新茶園,改造低產低效茶園,對發展無性系標準茶園,實現組織化管理的茶園主體,每畝補貼120元;已建成的茶園,組建專業合作社管理,實現基地化經營,每畝一次性補貼合作社工作經費2元;茶園通過有機茶認證獲得證書的,每畝一次性補貼100元。技術標準化。嚴格從茶樹育苗、茶園管理、採摘、初制、精製、包裝、倉儲至銷售各環節與國內國際市場接軌的茶葉生產技術標準來要求,制定了“湄潭翠芽”地方性標準,嚴把品牌質量關,鼓勵和支援茶葉企業建立和完善茶葉質量保證體系,目前全縣已有17家企業獲得了QS認證。環境清潔化。充分發揮我縣茶園生態條件好的優勢,通過宣傳、示範、引導,積極推進茶葉清潔化工程。通過大力發展“豬—沼—茶”的生產模式,推行使用頻振式殺蟲燈,加大高毒、高殘留農藥和劣質化肥的市場監管,控制農殘指標,成為全國首批20個“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示範縣”之一。生產機械化。針對茶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人工採摘勞動力不足之間的矛盾。我們在有目的地對獨芽採摘工人進行重點培訓的基礎上,大力鼓勵一芽二葉、一芽三葉以及高中低檔茶開發,積極推進茶葉生產機械化,以此提高生產效率,加快茶葉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目前全縣已建成無公害茶園12.5萬畝。

  五是實施文化助推戰略。為進一步挖掘、提煉和豐富我縣茶文化內涵和外延,縣政府已與省茶科所、鳳岡縣政府、餘慶縣政府組建了“中國西部茶海特色經濟聯合體”,形成區域聯盟,整合資源,共同開發推介茶葉生態觀光和茶文化旅遊。通過爭創“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示範縣”、“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區”,舉辦“遵義市首屆名優茶評審會”、“2001貴州***遵義·湄潭***首屆茶文化節”、“2004貴州省名優茶評審會”、“2006貴州·湄潭中國西部春茶交易會暨貴州省第二屆茶文化節”等活動,提升了湄潭茶葉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縣委、縣政府通過多方籌資建成了獲上海基尼斯紀錄的“天下第一壺”,目前正在加緊完善配套功能,力爭把其打造成為濃縮湄潭城市精華、蘊涵湄潭茶文化精神的“中國西部茶鄉”城市標識。創立湄潭茶文化研究會,進一步繼承和挖掘民間習俗;整合資源,組建了湄潭茶鄉藝術團,成立了專門的茶藝表演隊伍;不定期廣邀全國茶業界專家、文人、茶商及企業界人士舉辦不同層次的茶葉論壇,為湄潭茶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不斷奠定基礎。而今,在湄潭“客來敬茶”已成為城鄉人民的普遍禮儀,上茶樓、進音樂茶座品茗已成為湄潭人民較為高雅、恬靜的一種精神享受,也是湄潭人民迎接客人的最佳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