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艾灸的使用方法

  灸法的運用當起源於人類掌握用火之後,時間亦在石器時代。那麼,有哪些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直接灸

  直接灸法是景聖堂艾條點燃端與穴位面板之間沒有間隔物的灸法。

  ***1***無瘢痕灸

  溫和灸:左手食指、中指放在施灸部位的兩側,距施灸部位1~2公分艾灸。一方面,能感知面板受熱的程度;另一方面,若垂直艾灸,一旦艾灰落在面板上,可馬上補救。灸到面板微微發熱,面板紅潤即可,不要灼傷面板。

  輪換灸:在溫和灸的基礎上,每次灸2~6個穴位,一個穴位稍痛立馬換另一個穴位,如此循序灸,當每個穴位及其周圍的面板紅潤時,可停止艾灸。輪換灸即可節省時間,又能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雀啄灸:艾條的點燃端與施灸穴位不固定,像鳥啄食一樣,對準穴位,上下移動,一起 一落。

  迴旋灸:又稱熨熱灸,將艾條點燃端懸於施灸部位上,距離面板2公分,上下左右水平移動,讓面板有溫熱感而無灼痛。

  發皰灸:艾條點燃端距離面板1公分,當感覺疼痛時繼續堅持3~5秒,穴位處可出現黃斑並有汗出,過1~2小時即可發皰。發皰後不宜挑破,可自然吸收,短期內有色素沉著,但不留有瘢痕。

  溫和灸與輪換灸一般適用於治療慢性病或預防保健用;雀啄灸多用於急性病;迴旋灸適用於美容美體、面板病、風溼病等;發皰灸適合虛寒症,應用時注意。不適於美容美體。

  2、間接灸法

  ***1***隔姜灸:把鮮薑片切薄,用縫衣針在薑片上刺10幾個小孔,放在試灸的穴位上,將點燃的艾條在距薑片0.5~1公分處施灸。生薑辛溫升發,祛寒解表,通經活絡,溫胃止嘔,理氣止痛,兩者結合能發揮協同作用,可以提高療效。

  ***2***隔蒜灸:把蒜瓣切成0.2~0.4公分的蒜片,以縫衣針在蒜片上刺10幾個小孔,放在試灸的穴位上,將點燃的艾條在距薑片0.5~1公分處施灸。

  ***3***隔蔥灸:把蔥片切成厚約0.3公分的蔥片,點燃艾條艾灸。

  ***4***隔鹽灸:僅用於臍部艾灸。小提示:隔姜灸適合一切虛寒證;隔蒜灸適用於牙痛、咽喉腫痛、白癜風等,蒜片在面板上放置不要超過20~30分鐘,以免灼傷面板。隔蔥灸一般用於急性乳腺炎、急性胃炎、低血壓等,蔥放置面板不要嘗過20~30分鐘。隔蒜灸與隔蔥灸不適合美容美體。

  艾灸養生的副作用

  1、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在錯誤的判斷了身體的體質,錯誤的選擇了施灸的穴位,從而造成的身體的不適,經過正確的方法指導是可以調節過來的。

  2、艾灸具有效果明顯、簡便易行、經濟實用的優點,幾乎沒有什麼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當,穴位掌握準確,對人體一般不會產生不良反應。艾灸為身體補充陽氣,尤其適用於陽虛體質。

  3、艾灸有補瀉的作用,對於陰虛火旺熱症體質的人,要先從瀉法開始,滋陰的同時再調理陰陽的平衡。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

  4、如果操作不當,也可能會產生不適,就會被理解是所謂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議應該到專業的地方進行指導。比如專業的艾灸養生館。

  5、艾灸是一種物理和藥理結合的中醫療法。是綠色自然療法,起源於中國古代,是艾草製成的艾絨燃燒來治病養生的方法。

  6、 但由於體質和症狀不同,開始施灸可能引起 面板潮紅、灸泡、灸瘡、 口渴、發熱、疲倦、口乾、全身不適等反應,一般不需顧忌,繼續施灸即能消失。

  7、長期使用,或者頻繁使用艾灸,會對肺部造成不良影響,造成肺大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