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盒的使用方法_詳細用法圖解***5***

  艾灸的最佳時間

  中醫專家指出,最適合進行中醫艾灸療法的季節就是夏季。因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醫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脫了衣服施灸容易受涼。而且天氣熱,人體對溫度就比較敏感,不容易被燙傷。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

  中醫認為,陽虛、氣虛人群更適合進行鍼灸療法。生病的人大多屬於陽虛體質。艾葉是溫性的,屬於純陽之物。艾灸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溼,補益人體陽氣。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最重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溫補的作用更強。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能夠達到最佳。

  艾灸後的反應

  1、艾灸後常常會有疾病加重的反應,這是正邪交戰的正常現象,我們人體是個整體,這裡有陰陽之分,不可能只允許正氣存在而把邪氣都驅逐。那麼病邪在體內寄居很久,他也不會輕而易舉的乖乖就範。所以這時候就免不了有反應,你用艾灸的方式激發正氣想把我趕出,那麼我就先頑強抵抗。這時的正氣不足,而邪氣旺盛的時候,當然你會有各種不適反應出來。當你逐漸艾灸,體內慢慢累計了很多正氣的時候,這時的病邪就會逐漸地趕出體外了。

  2、失眠:艾灸後常常會有失眠的症狀,如果出現初次艾灸後失眠,也是一種反應,此時的失眠,多很疲乏無力,或嗜睡。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艾灸後,這時如果睡眠很少,但不會出現疲乏無力的現象,反而因為艾灸,而顯得精力充沛。此時,不要因為睡眠時間的不足而煩惱,也不要刻意用***來湊夠睡眠的時間,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還會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艾灸的走竄現象,有時候我們艾灸中脘,會有肝區不適,或會有胃脘部不適,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隱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會主動幫助你去調整,這就是艾灸的通竄功能。所以說,我們的身體有一個自我調整的功能,只要你調動的好,這些都會起來工作。假如你艾灸關元穴,也許會反應出你婦科方面的隱患或前列腺方面的問題或生殖系統的一些疾患 。人體“陰陽”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規律的,元氣逐漸充足了,“陰陽”就必定按照其規律執行,該升的就自然會升,該降的就自然會降,根本就不必用人為的方法去調動升降。

  3、艾灸的上火現象,很多人艾灸後會出現口乾舌燥,這也是艾灸的一種反應,這種現象表明陰陽正在調整,陽不勝陰,這時要多喝白開水。此時患者會覺得喉嚨異常幹痛,這是病邪***寒邪***逐漸外發時的必然症狀***病邪被驅趕到哪裡,哪裡就會出現西醫所謂的炎症,此時許多中醫專家都會任認為灸過火了,會立即停止治療,使得功虧一簣***。

  4、艾灸後身體出現類似過敏的現象,有很多人艾灸後身上出現很多紅疹的現象,此時多以為是過敏了,其實,這些表現出來的症狀,都是真陽元氣驅趕寒邪外出的表現。也是病邪在體表的反應。如果此時停灸,病邪還會入裡,侵蝕臟腑。如果此時面板表現嚴重,可以用放血療法使邪出有門。可以在大椎、足太陽膀胱經的腧穴還有委中穴放血,給病邪以出處。

  5、艾灸後的精神反應:有很多人會出現類似抑鬱症的現象,這時可以找人傾訴,可以到狂野處大哭或大喊,一定要發洩出來,不要鬱悶在心,免得徒增新疾。

  所以在艾灸期間,一定不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過肌過飽、不要房事,要吃清淡的食物,還要保持心情愉悅,多到戶外運動或散步,光艾灸不鍛鍊 也是不行的。要每天至少保持30分鐘的鍛鍊,才能達到更好的療效。

  艾灸治療的常見病

  治凍瘡

  穴位:合谷穴***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之中點處***、足三裡穴。

  方法:在凍瘡區域性先揉按5分鐘。選準穴位後,點燃藥用艾條,對準已發或將發凍瘡處,各懸灸3~5分鐘,以區域性面板潮紅色為度。若凍瘡在上肢或耳朵,必須加灸合谷穴3~5分鐘;若凍瘡在下肢,必須加灸足三裡穴3~5分鐘。用本法連續艾灸3天,凍瘡不再復發。

  治胃痛

  穴位:中脘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足三裡穴。

  方法:選準穴位後,點燃藥用艾條,在中脘穴、一側足三裡穴上各懸灸10分鐘,以穴位上面板潮紅色為度。胃痛可立即緩解。使用時要注意力集中。

  說明:艾灸足三裡穴能使胃痙攣趨於弛緩,胃蠕動強者趨於減弱;又能使胃蠕動弱者立即增強,胃不蠕動者開始蠕動。因此,除胃潰瘍出血、穿孔等重症,應及時採取措施或外科治療外,其他不論什麼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現代醫學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及胃神經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時止痛。

  感冒:風池,大椎,風府,合谷,肺俞,列缺

  急性支氣管: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氣管炎:肺俞,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淵,定喘,合谷,足三裡

  咳嗽:膻中,肺俞,膏肓,天突,風門,列缺,大椎,足三裡,豐隆

  支氣管哮喘:定喘,肺俞,膻中

  支氣管擴張:孔最,尺澤,膻中

  肺結核:肺俞,太淵,三陰交,膏肓腧,足三裡,太溪

  胸膜炎:肺俞,內關,期門,陰陵泉,俠溪,膻中

  膈肌痙攣:中脘,足三裡,內關,巨闕

  急性胃腸炎:天樞,中脘,氣海,上巨虛

  腹痛:氣海,中脘,內庭,脾腧,足三裡,天樞

  胃下垂:百會,足三裡,中脘,樑門,關元

  胃痙攣:天樞,中脘,樑丘,幽門

  消化性潰瘍:中脘,樑門,足三裡,胃樞

  腸梗阻:足三裡,天樞,支溝,下巨虛

  便祕:足三裡,天樞,大橫,大腸腧,支溝

  失眠:湧泉,三陰交,內關,足三裡,百會

  貧血:足三裡,關元

  高血壓:足三裡,絕谷,曲池,血海

  心絞痛:心俞,至陽,厥陰俞,膻中,少海,內關

  無脈症:心俞,內關,太淵,厥陰俞

  糖尿病:關元,太溪

  脫肛:長強,百會,足三裡

  膽囊炎:陽陵泉,期門,日月,膽腧,太沖,足臨泣

  肝硬化:期門,中脘,足三裡,水分,三陰交

  遺尿:關元,足三裡

  尿瀦留:三陰交,中極,膀胱腧

  前列腺炎:陰陵泉,三陰交,氣海,中極,會陰,腰陽關

  前列腺增生***肥大***:關元,曲谷,腎腧,命門

  陽痿:中極,關元,腎腧,命門

  男性不育:氣海,關元,三陰交,命門,足三裡

  遺精:中極,腎腧,三陰交,關元,志室

  上熱下寒:關元、神闕、 足三裡、 血海、 曲池、太溪,每天灸一兩個,或者選兩個長期堅持

  疏通脾胃:中脘

  退熱:大椎

  角膜炎:絲竹空,印堂,風池,太陽


艾灸盒的用法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