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五年級的繪畫美術作品

  兒童畫是孩子表達內心世界的最直接、最能見效的一種方式,在他們的畫裡,那些看似隨意甚至亂七八糟的線條和圖形其實都代表著兒童的某種情緒和真實感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欣賞

  1

  2

  3

  4


        5

  水墨詩心

  授課時數:2課時

  教學目標:1、通過作品欣賞,使學生深入瞭解中國山水畫的藝術特色,及其在歷史長河中是如何發展和完善的。

  2、通過討論和教師對作品的介紹,提高學生對作品的鑑賞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興趣。

  3、通過分析中國畫不同作品之間的藝術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藝術之美。

  教學重點:中國畫在不同時期的藝術特色。 領會蘊藏在畫中深刻的中國傳統人文思想。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己去發掘中國畫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

  課前準備:國畫用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名畫賞析

  1、李可染先生畫的《秋風吹下紅雨來》,這只是他眾多的牧牛圖中的一幅。漫天飛揚的紅葉,概括出整個秋天的景色,一個牧童悠然騎在牛背上,牛用一塊重墨,使主體突出。這雖然表現的是普通的農家生活,但在畫家的筆下,卻滿是詩情畫意,充分體現了畫家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真摯感情。

  2、《蛙聲十里出山泉》創作於1951年,是齊白石老人91歲時為我國著名文學家老舍畫的一張水墨畫。縱129釐米,橫34釐米。老舍與齊白石是一對好朋友。有一次,老舍先生到齊白石先生家做客。他從案頭拿起一本書,隨手翻到清代詩人查慎行的一首詩,有意從詩中選取了一句‚蛙聲十里出山泉‛,然後想請齊白石先生根據這句詩作幅畫,用畫去表現詩中聽覺器官感受到的東西。齊白石先生欣然接受,但這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它涉及到藝術上一個深層話題。***據說齊白石先生經過了幾天的認真思考***。最終,齊白石老人憑藉自己幾十年的藝術修養,以及對藝術的真知灼見,經過深思熟慮,終於完成了任務,創作出了這幅著名的《蛙聲十里出山泉》。齊白石把‘蛙聲’這一可聞而不可視的特定現象,通過酣暢的筆墨表現出來。

  ***二***作品內容介紹:簡略的筆墨在一遠山的映襯下,從山澗的亂石中瀉出一道急流,未畫青蛙,只畫幾隻蝌蚪在逆水遊動,旁邊是山石。六隻蝌蚪在急流中搖曳著小尾巴順流而下,它們不知道已離開了青蛙媽媽,還活潑地戲水玩耍。人們可以從那稚嫩的蝌蚪聯想到畫外的蛙媽媽,因為失去蝌蚪,它們也在大聲鳴叫。雖然畫面上不見一隻青蛙,都使人隱隱如聞遠處的蛙聲正和著奔騰的泉水聲,演奏出一首悅耳的樂章,連成蛙聲一片的效果。白石老人以詩人的素養、畫家的天才、文人的氣質創造瞭如此優美的意境,把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準確地表現了詩中的內涵,達到了中國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高境界。‛這正切合了‚蛙聲十里出山泉‛這句詩的意境。

  二、說說詩意

  1、嘗試用簡短的文字指出課本35頁右邊兩幅作品的詩意。

  2、學生交流討論。

  3、小組代表發言

  第二課時:

  一、討論:

  老師選擇以下詩,進行賞析,然後讓學生談感受,理解詩意,老師最後作總結,並根據學生的思路,畫一幅詩意畫的的創作步驟圖。

  ***1***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2***王維《山居秋螟》:“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3***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作畫步驟:***教師示範***

  ①立意、②構圖、③勾線、④著色、⑤調整、⑥題詩、⑦蓋章。 老師先只寫幾個序號,待示範和講解完後,讓學生作答,以加深印象,再把字補上。

  二.學生作業

  1、選兩句詩為題作畫,要求學生完成一幅詩意畫創作。教師行間輔導

  2、要求 以強調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為主,不過多強調技法、技巧,凡是有新意的作品,均以肯定。

  四.交流評析作業: 自評.互評,及時發現好的作業,給予表揚,激發學生創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