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女版畫家

  德國表現主義版畫,不僅對世界版畫藝術的復興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也對世界現代藝術產生了重大影響。德國曆史上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版畫家。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簡介,一起來看看吧!

  簡介

  凱綏·柯勒惠支***Katie Kollwitz 1867年 7月8日 - 1945年 4月22日***是德國表現主義版畫家和雕塑家,20世紀德國著名的女版畫家。

  柯勒惠支出生於俄羅斯克尼哥斯堡***現在的加里寧格勒***的一個德裔家庭,原名凱綏·施密特。14歲時即開始學習繪畫,1884年進入柏林女子藝術學院學習,後來又到慕尼黑學習。18***和在貧民區服務的醫生卡爾·柯勒惠支結婚,1898年開始在柏林女子藝術學院任教。其間幾次遊歷巴黎和義大利。1909年回國後為一個漫畫雜誌Simplicissimus.工作。這時她已經成為一個社會主義者。她的早期作品《織工反抗》、《起義》和《死神與婦女》、《李卜克內西》 、《戰爭》***組畫***等,不僅以尖銳的形式把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階級的悲慘命運和勇於鬥爭的精神傳達出來,而且喚醒人們反對侵略戰爭,要根除戰爭根源,實現世界大同的理想。

  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的兒子被徵入伍在西線陣亡。1920年她和愛因斯坦等人組織成立了國際援助工人組織。1932年她和其他社會主義者組成反對納粹的陣線,希特勒上臺後,她被取消普魯士學院院士的榮譽,雖然她是第一位被選為普魯士學院的女性院士,並禁止她的作品參加展覽。1940年她丈夫去世,1945年他的孫子又在東線陣亡。1943年她的住宅被炸燬,她離開柏林到德累斯頓附近的一個小鎮居住,並在那裡逝世。

  她因為和丈夫居住在貧民區,瞭解普通人民的貧困境遇,她的作品從一開始就反映普通人民的貧苦生活,因此在第一次獲得金獎時,就被當時的[威廉二世國王取消。後來她又創作了《悼念卡爾·李卜克內西》和為工人組織創作的一系列招貼。兒子去世後又創作了許多悲傷母親的形象,宣傳反戰思想。她的作品充滿悲傷和悽慘的情緒,如實反映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底層人民的可悲狀況。柯勒惠支還對銅版畫和石版畫的技術有許多改進和創造。

  柯勒惠支的作品首次被魯迅先生介紹到中國,對中國現代版畫的發展起了很大的影響。魯迅評價她的作品是:“她以深廣的慈母之愛,為一切被侮辱和損害者悲哀,抗議,憤怒,鬥爭;所取的題材大抵是困苦,飢餓,流離,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聲,掙扎,聯合和奮起。” 她的作品題材多以表現工人、農民的苦難、飢餓、疾病、死亡、掙扎和反抗、鬥爭,如組畫《農民戰爭》中《磨鐮》、《反抗》、《俘虜》和《紡織工》、《團結就是力量》、《紀念李卜克內西》等,她的版畫和素描,人物形象生動真實、用筆剛勁、單純統一,富有感染力,她的作品經魯迅先生介紹後,已廣為人知。

  1945年4月22日卒於德累斯頓。

  作品介紹:《戰爭 犧牲》

  這幅版畫刻畫了一個母親悲痛的獻出她的兒子,去為戰爭做無謂犧牲的場面。畫面氣氛凝重、深沉,富於激情,母親悲痛欲絕的神情是對戰爭最強烈的控訴和聲討。年幼的兒子緊緊抱著母親不忍離去,這生死訣別的時刻,包含著無盡的傷痛,是對戰爭的譴責,也是貧苦人民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只能任人擺佈的悲慘境遇的寫照。這副版畫,人物形象鮮明,線條粗獷有力,黑白色彩對比鮮明,其中蘊含著一種特別的藝術感染力。

  看完了以上的簡介之後,下面就來欣賞一下的作品吧!

  作品欣賞

  
【作品:1】

  
【作品:2】

  
【作品:3】

  
【作品:4】

  
【作品:5】


1.德國版畫家珂勒惠芝

2.德國版畫家丟勒

3.德國版畫藝術作品

4.德國版畫圖片大全

5.德國木刻版畫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