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的基本特點

  中國畫,簡稱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獨具特色,成為東方繪畫體系的主流。中國畫的特點,首先表現在工具材料上,往往採用中國特製的毛筆、墨或顏料,在宣紙或絹帛上作畫。由於採用特製的毛筆來作畫,使得“筆墨”成為中國畫技法和理論中的重要術語,甚至有時成為中國畫技法的總稱。所謂“筆”,是指鉤、勒、皴、點等運用毛筆的不同技巧和方法,使中國畫表現出變化無窮的線條情趣;所謂“墨”,則是指中國畫以墨代色,運用烘、染、潑、積等墨法,使墨色產生豐富而細微的色度變化,也就是常講的“墨分五彩”***指墨色的焦、濃、重、淡、清等五種不的色度***或“興彩”***上述“五彩”再加上宣紙的白色***,使得以墨代色的中國畫具有獨特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

  中國畫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在構圖方法上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多采用散點透視法***即可移動的遠近法***,使得視野寬廣遼闊,構圖靈活自由,衝破了時間與空間的侷限。例如五代後梁畫家荊浩的山水名作《匡廬圖》,就是一幅全景式的絹本水墨畫,將崇山峻嶺、飛瀑流泉、屋宇庭院、行人小船都巧妙地組織在一個完整的畫面裡,構圖上錯落有致,變化豐富,形成一個全景山水的壯觀場面。中國畫在構圖時,還可發將不同時間和不同空間的事物安排在一個畫面中,猶如一組運動鏡頭把不同的場面集中到一起。例如,五代南唐畫家閎中的不朽名作《韓熙載夜宴圖》,就是以五段連續的畫面來構成一幅長卷,韓熙載這個人物在不同的畫面中多次出現。又如,北宋畫家張擇端的著名風俗畫長卷《清明上河圖》,更是以散點透視法將汴河兩岸數十里的繁華景象組織成一個完整的畫面,通過這種全景式的構圖展現北宋首都汴京從城郊農村到城內街市的熱鬧情景。中國畫在構圖方式上的這一特點,植根於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和高度概括的表現手法。因此,中國畫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非常自由與靈活。在山水畫中可以“以大觀小”,在花鳥畫中可以“以小觀大”,用簡略的筆墨去描繪豐富的內容。

  中國畫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詩書畫印四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相互補充,交相輝映,形成中國特有的內容美和形式美.像任伯年,齊白石的作品.

  從根本上講,中國畫的特點來源於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和豐富的美學思想。中國畫不管是寫意還是工筆,在處理形神關係是都要求“形神兼備”在意境的表達上的表達上都要求”氣韻生動”。用一句話來概括中西繪畫的區別,西方繪畫更重視客觀事物形貌逼真地再現,中國畫則更加重視物象內在精神和作者主觀情感的表達。在華人物畫時畫家能為畫出人物的精神氣質和性格特徵。就是面對無生命的山水無意識的花鳥時,也能寄情於景或寓情與物。賦予他們人格化的精神氣質,活潑的生命與靈氣。像南宋的山水畫家馬遠,夏圭以少勝多的花瓣遍山一角水的殘山剩水。表現自己對失去祖國山水的無奈和無聲的抗議。像朱耷的花鳥畫。正是這種植根於民族文化的美學理想,形成中國畫的基本特徵和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