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有效引導學生好好學習

  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吧所教的知識都學到,但是學生不好好學習怎麼辦呢?其實,只要老師們巧妙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引導學生好好學習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引導學生好好學習的方法一

  創設各種情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改革的今天,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很快進入 “最佳學習狀態”,這是上好課的第—步。

  1. 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的角色便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 動學習、探究,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 引導者和協助者。

  例如《翠鳥》 —文第三自然段是寫翠鳥行動的敏捷, 這一段學生較難理解。教師可設計這樣—個問題: “從哪些地方看出翠鳥行動的敏捷?” 學生很快找出“難以逃脫” 、“銳利” 、 “像箭一樣飛過去” 、“叼起” 等詞句, 但不一定能找出 “只有葦杆還在搖晃, 水波還在盪漾” 這樣的關鍵句子。

  此時, 通過演示翠鳥釣魚的情景,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看到翠鳥活了、飛了,動作是那麼敏捷。教師順勢提問:“ 葦杆的搖晃和水波的盪漾持續的時間長嗎? 翠鳥到哪裡去了?” 學生茅塞頓開,理解了句子的含義。再反覆朗讀課文, 品味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精煉。

  2.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尊重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想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做學生信賴、喜歡的老師,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如:上課時應用循循善誘的語言啟發學生;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應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們。回答錯了既不能諷刺, 這樣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導這些學生,使之正確的回答完畢, 再予以肯定。這樣,學生體會到探索成功的喜悅, 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了學習語文的信心。

  3.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嚴謹活潑的課堂氛圍。教師必須相信學生有潛在的嘗試能力, 對學生的探索活動要充滿信心,循循善誘。創設師生心理相容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老師既是師長, 也是最可親近,可以與之交心的朋友。

  一般情況下, 上課半小時以後一些學生因為端坐時間較長, 感覺不太舒服, 導致精力的分散和課堂效率的下滑。

  有經驗的語文教師會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站起來模仿一個動作,齊誦一句口號,分組朗讀一組對話等。在課堂上, 我發現坐在最前面一個學生似乎有點不耐煩, 就急中生智地請他上臺表演了一個節目: 課文中描寫老鷹飛翔的一連串動作。我配音朗讀, 他依次表演,學生的精彩表演贏得聽課師生的熱烈掌聲。一個隨意的安排,竟成為一個亮點!

  4.運用多媒體, 調動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 ”電教手段具有形、 色、 光、 畫的獨特效果,鮮明的表現力和直觀的形象性, 最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喚起其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的進入教學內容之中。

  引導學生好好學習的方法二

  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一堂語文自習課上, 一名小女生懶得做練習冊上的那些機械重複的題目,只對造句和看圖作文感興趣。不知什麼時候教師突然來到她身邊,並抽走了她的練習冊。霎時間, 她惶恐不安,如臨大敵。

  然而教師並沒有因為練習冊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發雷霆,卻對小女孩造的句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句子是這樣的:“花骨朵們正在聚精會神地傾聽春天。”

  教師以後,輕柔的朝小女孩一笑, 誇讚道:“非常好, 很有想像力, 多有靈性啊!” 隨後又問道:“為什麼不說 ‘傾聽春天的腳步’ 呢?” 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誇獎,心頭一暖,膽大了起來,反駁道:“有時候春天來時是沒有腳步的, 是披著綠紗乘著風來的。”

  教師沒有說話, 只是輕輕地拍了拍她的頭,走上講臺, 她的練習成為講造句題的範本。欣賞和鼓勵帶給小女生無窮無盡的動力, 在以後的日子裡, 她學習熱情特別高漲,特別用功,成績一躍成為班級第一名。由此說明: 十次說教不如給學生一次表揚,十次表揚不如給學生一次成功。每個學生都願意學有進步和獲得成功。

  引導學生好好學習的方法三

  在質疑過程中,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考和質疑往往是聯絡在一起的,質疑是動腦思考的結果, 也是學生創造的起點。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例如 《誠實的孩子》 一文,在講到第三自然段時, 有個細心的小女孩提了個問題:“為什麼姑媽問花瓶是誰打碎的時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 ,句末用的是感嘆號, 而列寧回答 ‘不是我’ 卻用的是句號呢?”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 我馬上做了個小實驗, 指著一塊本來破碎的玻璃問一學生:“是你打碎的?”學生不假思索地說:“不是我!”這時學生明白了文中感嘆號表示表妹沒有打碎的語氣十分肯定, 列寧的回答用句號,表明了他撒謊, 語氣不十分肯定。

  這時學生感受到了自己提問與自我解決問題的樂趣,於是紛紛舉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共同討論並得出了較滿意的答案。可見在教學中, 教師鼓勵質疑, 會大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1.學習需要勵志的語錄

2.怎麼激勵自己學習

3.好好學習的勵志文章

4.如何正確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

5.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