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數學課外活動計劃

  數學活動課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有利補充,有利於發揮學生特長,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智力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課程標準》指出:“‘實踐與綜合應用’將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絡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實踐活動是數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標準中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它不同於一般的數學課外活動或創設生活情景的教學方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讓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作用意識。在這學期我準備這樣開展數學活動課。

  一、從學生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體會“有價值的數學”。

  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的內容安排相應的實踐活動內容。如在學習了第一單元“對稱,平移與旋轉”後,我打算組織安排學生先測量校園內各建築物,確定它們的位置,然後確定比例尺,畫出校園的平面圖。在學習了第三單元“統計與可能性”後,我準備安排學生調查自己家每個月的用水量,並計算出自己家一天、一月、一年浪費的水量。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明確數學知識服務於現實生活,體驗到“有價值的數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二、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掌握“生活中的數學”。

  圓柱、圓錐和球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立體圖形,如易拉罐、八寶粥罐子和鉛筆,堆起的麥子和玉米,乒乓球、玻璃彈和地球儀等。瞭解這些圖形的特徵,不但是生活所必須,同時從中可以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與數學密切相關,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讓學生走出教室,通過觀察、操作等社會實踐活動,收集有關這些立體圖形的資訊,初步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不但能夠帶回有關資訊,同時也將帶回許多數學問題。這些數學問題,在學生眼中不再是簡單的文字,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東西。這種學生應用現實生活學習數學,再把數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真正體驗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樂趣。

  ***二***

  一、指導思想:

  數學活動課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有利補充,有利於發揮學生特長,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智力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培養目標:

  通過課外活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使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有很大的價值。

  三、基本情況分析:

  活動課是對階段教學活動效果的展示,它注重知識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注意發揮學生的特長。開展活動課,是讓學生在樂中學、樂中思、樂中用,讓有才華的學生有展示自己的場所,讓他們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感受到所學知識的使用價值。

  四、方法和措施:

  ***一***認真學習新課標和教材,挖掘知識交叉點,確立活動課實施進度。

  ***二***制定學期活動課實施方案。對每一節活動課都確定活動目標、活動主題和活動形式,並以課程形式 將其固定下來。

  ***三***精心設計活動課教案,做好課前準備。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活動前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也需要師生 雙邊的配合。

  六、活動課安排表:

  周次 活動內容

  2 不等式的應用

  4 軸對稱圖形的設計

  6 學法交流

  8 勾股定理探究

  10 期中試卷分析

  12 知識競賽

  14 更優的種植方案

  16 期末複習指導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