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奏曲的簡介

  變奏曲是指主題及其一系列變化反覆,並按照統一的藝術構思而組成的樂曲。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變奏曲的相關知識吧!

  變奏曲的概述

  還可以在拍子、速度、調性等方面加以變化而成一段變奏。變奏少則數段。多則數十段。變奏曲可作為獨立的作品,也可作為大型作品的一個樂章。是最古老的曲式之一,它的起源與民間音樂有密切聯絡。當分節歌及其器樂伴奏部分每次反覆,並將旋律作某種程度的變奏發展時,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變奏曲。這種手法至今在民間音樂中依然盛行。15世紀佛蘭德樂派作曲家開始使用固定歌調創作復調作品。

  變奏曲的分類

  主題及其一系列變化反覆,並按照統一的藝術構思而組成的樂曲。“變奏”一詞,源出拉丁語variatio,原義是變化,意即主題的演變。從古老的固定低音變奏曲到近代的裝飾變奏曲和自由變奏曲,所用的變奏手法各不相同。

  變奏曲可以包含一個主題,也可以包含兩個主題。包含兩個主題的變奏曲又稱復變奏曲或雙主題變奏曲。這種變奏曲有兩種結構形式,即兩主題先後分別變奏或兩主題依次交替變奏,前者如М.И.格林卡的幻想曲《卡瑪林斯卡亞》,後者如J.海頓《第一〇三交響曲》的慢樂章。

  變奏曲可以作為獨立的作品***聲樂曲或器樂曲***,如:A.亞當的《莫扎特主題變奏曲》***花腔女高音獨唱曲***、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變奏曲也可作為奏鳴曲、協奏曲、交響曲、室內樂、組曲等套曲的一個樂章,並常用於慢樂章,如貝多芬《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熱情***的第2樂章。某些變奏曲,按其藝術構思將一系列變奏劃分為幾個部分,因而使變奏曲具有組曲的性質,如С.В.拉赫瑪尼諾夫為鋼琴和樂隊而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見變奏曲式***。

  固定低音變奏曲

  以4~8小節的低音旋律或和絃進行為主題***前者如J.S.巴赫的c小調《帕薩卡里亞》,後者如他的d小調《恰空》***,當主題不斷反覆時,上方聲部蜿蜒不絕地變化復調結構與和聲織體。在巴羅克時期的組曲中,有些舞曲反覆演奏時,往往將旋律加以裝飾,或同時改變其織體,稱為“復奏變奏曲”。

  裝飾變奏曲

  將一個結構完整***通常為二段式***的主題,進行一系列的變奏。常用的變奏手法有:①裝飾主題的旋律,並改變其織體;②保持主題的旋律,而改變其和聲與織體;③改變主題的速度、節拍、節奏、調性、調式;④從主調體變為復調體***卡農、賦格***等。固定低音變奏曲,主題和變奏是連續不斷地發展的;裝飾變奏曲,主題和每個變奏都是結構完整的段落,變奏少則3、4次,多則幾十次***L.van貝多芬的《迪亞貝利主題變奏曲》多達33次***,除了從主調體變為復調體的變奏外,主題結構都保持不變。

  自由變奏曲

  不僅主題的結構常起根本的變化,主題的性格和體裁也變幻不定***如從抒情性變為諧謔性,從進行曲變為舞曲等***;保持不變的,只是主題的個別音調和若干和聲輪廓,因此又稱“性格變奏曲”。R.舒曼的《交響練習曲》是性格變奏曲最早的範例。19世紀末葉的標題音樂常利用性格變奏曲移步換形的特點來揭示特定的標題內容。如R.施特勞斯的《堂吉訶德》***1897***,主題帶有騎士性格,各個變奏描繪了堂吉訶德的10次奇遇,終曲則描寫了他的死亡。在V.丹第的《伊斯塔爾變奏曲》中,甚至運用了獨特的倒裝變奏的形式,從最複雜的變奏開始,隨後的一系列變奏描寫伊斯塔爾在經過七重門時所受到的考驗,最後才出現齊奏的主題。在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中,往往同時運用裝飾變奏和自由變奏,如П.И.柴科夫斯基為大提琴和樂隊寫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變奏曲的曲式

  樂曲形式之一,是按照一定的藝術構思和結構原則組合而成的一種樂曲結構形式。採用同一主題材料,根據樂曲的發展要求而加以變化重複,形成主題——變奏1——變奏2——變奏3——變奏4的曲式結構。主題可以是作曲家自創的,也可以是其他作曲家作品中的主題,或是以民間音樂作為主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