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為什麼走音

  為什麼有些人唱歌會五音不全、走音跑調?小編為你整理了一些人唱歌跑調的原因,請閱讀!  

  關於唱歌跑調的歷史研究和記載

  ➀有統計表明,有10%的人先天五音不全,唱歌跑調。其中的4%是先天性對音調精細識別的失敏。許多著名的人物,如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美國第18任總統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第26屆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革命家切•格瓦拉,以及貨幣學派代表人物弗裡德曼等,都唱歌不著調。

  ➁其實早在1825年,弗•戈爾***F.Gall*** 就曾提出人腦中的某個特殊區域存在著“音樂暗盒”,它會在創傷性事件後受到損傷進而影響人的樂感。而在1865年,法國醫生詹尼•露•比多***Jean-Baptiste Bouillaud***首次對由大腦損傷而致使的一系列失樂症狀進行了描述。爾後的1878年,英國科普作家格蘭特•艾倫也對此進行了更進一步的闡釋。1890年,德國醫生諾布洛克***August Knoblauch***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音樂處理的認知模型,並首次定義了amusia ***失樂感,失歌症***。

  ➂而直到百年後的2002年,第一份關於失歌症的正式研究性論文才得以發表。領導此項研究的是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伊莎貝拉•珀利茲***Isabella Peretz***教授,她們對失歌症者的腦部進行了全面的掃描,發現有大約一半的失歌症者在韻律認識方面有問題,且發現了他們有一個與辨別音高和記憶旋律有關的大腦區域的腦白質與普通人的細微不同。伊莎貝拉•珀利茲教授推測,人腦中應該是存在一個專門處理音樂的“模組”,當此部分發育不全就易導致失歌症症狀。

  跑調受遺傳因素和後天的環境影響

  ➀人為什麼會唱歌跑調?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研究結果。不過從理論上來講,它應該是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先天因素來講,人類大腦的右半球主管著人的想象、顏色、音樂、節奏等。遺傳基因等方面的原因會導致“音樂腦”產生對於音高的識別障礙,且這種識別障礙在現實音樂情境下會被放大,進而出現音樂相關的記憶障礙。就像色弱者無法分清波長相近的顏色一樣,失歌症患者也無法區分音高相近的音符。

  ➁有研究表明,失歌症與大腦左側額葉的發育有關。左半腦額葉區的運動性語言中樞,管理語言、性格、判斷力、注意力、書寫等功能,與情感的清晰表達,聲音的精準模仿等都密切相關。故當大腦左半球顳葉前部產生病變後,易致使患者部分或全部喪失本有的認知音符、歌唱演奏以及欣賞樂曲的能力,進而唱歌跑調。

  ➂2009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Teppo Särkämö博士對53例腦卒中患者的左或右半球大腦中動脈***MCA***進行了長期的跟蹤研究。結果表明,失歌症組的左、右半球與正常人群並無太大差異,只是失歌症組常有較多的額葉和聽覺皮層病變。試驗結果表明,後天失歌症的產生與一系列的認知功能、注意集中力、大腦執行功能,以及記憶能力相關。此外,許多關於失歌症的研究也同樣支援諸如初級聽覺皮層、次級聽覺皮層,以及邊緣系統等多個皮層區域在音樂的處理中的重要性。並且也認為其它皮層區域的病變,以及皮質厚度的異常,神經連線及大腦可塑性的缺陷等,也都與失歌症的發生有關。

  聽力智力和記憶力正常但對音樂感知度差

  ➀一般說來,“失歌症”患者通常會有如下症狀:聽力智力和記憶力正常,對音樂感知度差;無法準確唱歌,但往往意識不到,甚至自以為是;對音樂的記憶和理解能力差,甚至常感到困惑。 且由於言語交流過程中語音語調的廣泛運用,失歌症者還可能由於無法準確把握交談者語氣而造成溝通障礙。對於遺傳等原因造成的失歌症,目前尚缺乏相應的預防和治癒手段。但是,從小培養孩子對聲音的辨別力和敏感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或避免跑調的發生。

  ➁誠然,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唱歌跑調的都是失歌症患者,其實大部分五音不全的人只是由於未接受正統的音律訓練,樂感較差而已。他們對音節、節拍的高低不太敏感。這其中的相當⼀部分是可以通過發音訓練得到糾正,而另一些失歌症者則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治療才能得以改善。

  ➂和“五音不全”相比,失歌症者的最大特點就是唱歌跑調但自己卻渾然不知,而且其空間處理能力一般都比較差。例如,給他們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建築物照片,他們分辨不出照片上是同一幢建築。由此科學家們曾推測,在大腦裡,人對音樂中音高部分的處理可能與空間認知能力有關。且認為,在人的大腦中,空間處理與旋律識別這兩個認知過程之間存在一定的重疊,當這兩項同時進行時,就可能因為存在衝突而使得錯誤率明顯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