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懸的音樂
“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裡,我最喜歡你”是多少文藝女青年的口頭禪,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評析一下這個歌曲創作者張懸以及她的音樂。
張懸音樂的背景:
華語主流流行樂壇的大環境是成人抒情***“中國風”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成人抒情”***。進入21世紀後眾多歌手突破了成人抒情大框架,但囿於聽眾口味也好,服從唱片公司安排也罷,總也擺脫不了成人抒情的影子——今年好聲音又選出一個唱成人抒情的冠軍…算了不吐槽了。
張懸被認為是“小清新”。廣義小清新把區別於成人抒情的、節奏不激烈的流行歌曲都劃了進去,所以陶喆周杰倫王力巨集林俊杰不是小清新,蘇打綠王若琳方大同是小清新。狹義小清新是什麼?說白了就是吉他流行民謠。加上電聲就是民謠搖滾。論風格創新,國外早就有了,Bob Dylan六十年代就玩轉這兩種風格。但在國內,能突破成人抒情風格的歌曲都能讓人眼前一亮。這是張懸能引人關注的原因之一。
張懸當然不是華語樂壇“小清新”的先行者。早前臺灣民謠前輩因為不夠商業化算不上“小清新”。陳綺貞陳老師就不提了,戴佩妮剛出道時其實也是吉他流行民謠這一路的,第二張專輯在此基礎上加大電聲分量,有幾首歌有點民謠搖滾的意思***我不喜歡《怎樣》,成人抒情味太濃***,是為數不多的我很喜愛的一張國語專輯。可惜到第三張專輯就一頭扎進“流行”大海不回頭***《街角的祝福》你懂的***,我對此頗為惋惜。范瑋琪貌似也走過吉他流行民謠的路?
“小清新”由於受眾相比成人抒情聽眾少、商業化相對較低而顯得逼格高***想想五月天的尷尬,“那麼商業還能叫搖滾嗎?!”***。其實小清新的門檻和成人抒情一樣低,要說起來王菲的《浮躁》、《寓言》門檻可能都比小清新高。原因在於受華語樂壇環境限制,成人抒情是主流,唱片公司都往這個方向砸錢包裝推廣。如今小清新在商業上抬頭了,陳老師盧廣仲等一波波歌手商業成績也不差,唱片公司也捨得砸錢宣傳。換言之,小清新依然是商業化的產物。相比之下張懸的受眾範圍相當好***無論這是有意無意的結果***:既沒有小眾到無人聽聞,也沒有大眾到街巷皆知***這樣太掉逼格***。而十年前轉型就胡蘿蔔的范曉萱…只能說範的運氣不好。
華語流行樂壇的風格突破趨勢是天時,作為小清新大本營的臺灣地區是地利,受眾範圍恰到好處是人和,以上為大背景。接下來要看張懸的自身實力了。
張懸的音樂唱功:
在關於張懸唱功的問題中,有知友提到張懸唱功並不算出眾。的確如此,她的嗓音條件不適合成人抒情歌曲,也沒經過正規聲唱訓練。打個比方,我不能想像Feist去唱My Heart Will Go On或者I Will Always Love You。但是對於民謠歌手或者獨立流行歌手的唱功,無論國內國外,我的要求都放得極寬,反正夠用就行。我是聽作為整體的“歌”,而非歌手的嗓音表現,歌曲風格器樂搭配才是我關注的重點——樑指導給其偶像Arctic Monkeys主唱隆隆的唱功打了30分,算是一幫獨立樂隊主唱的平均分了。張懸選擇現在的風格是明智之選——粉絲也不想看她用小細嗓唱成人抒情唱到聲嘶力竭如泣如訴吧?
張懸的音樂歌詞:
歌詞。張懸的歌詞寫得…可以稱為“有特點”——好壞這個判斷太絕對,但肯定好過一幫內地網路歌手。“不生湊韻腳”是令我讚賞的行為,當年吸引我的《城市》歌詞也不錯。關於歌詞個人理解不同,我就不多說了。但我要提醒一點,“歌詞”對於歌曲的作用是錦上添花,如果歌詞真的如此重要,那乾脆詩朗誦配樂算了——Patti Smith真這麼幹過。
張懸的音樂旋律:
旋律,一個有趣的話題。我說過“以旋律為推動力的創作歌手,或遲或早要面對旋律創作能力下滑的窘境”。一般來說,第三張專輯是個坎兒,從第三張專輯以後歌手旋律創作能力會有明顯的下滑,這就所謂“一專紅,二專淡,三專胡蘿蔔”。現在想想周董真不容易,給別人寫了那麼多好歌,還楞是把自己專輯的質量維持到第四張《葉惠美》以後。而那些成人抒情歌手,由於背後站著整個製作團隊,可以不斷收歌攢歌,幾乎不受旋律匱乏之苦。這真是個黑色幽默:華語流行樂壇的風格突破要靠那些單打獨鬥的創作歌手,待到它們被唱片工業流水化生產線榨乾創作力,“人多力量大”的成人抒情歌手就可以來收割風格創新的果實了。
但是,張懸與以上現象統統無緣,因為她的旋律創作能力真的不強,這也是她相對小眾的原因。陳老師有《旅行的意義》,蘇打綠有《小情歌》,戴佩妮有《街角的祝福》,還有一鳴驚人的盧廣仲,阿信寫出那麼多旋律吸引人的歌曲,這不就是五月天能紅的原因嗎?你覺得張懸最“好聽”的歌曲是哪首?《寶貝》?《城市》?《玫瑰色的你》?離“廣為傳唱”距離甚遠。由於拿不出能夠口耳相傳的歌曲***商業宣傳也是原因***,張懸本身就超脫出“紅、淡、胡蘿蔔”的迴圈,當然這也是有代價的:她不會像小清新陣營中其他人那樣大紅大紫***“你不懂,你沒紅過。”***。也許粉絲很滿意這一結果,還能集中精神討論歌詞深度。
按理說吉他流行民謠居然“不流行”,這是自尋死路的節奏——坦率的說,張懸那些原聲吉他作品聽得我寡然無味。但是歌曲配器,或者說“風格化”拯救了平淡的旋律。《神的遊戲》果斷上電聲樂器是明智決定——既然“旋律”沒高低起伏,靠配器效果來製造起伏效果嘛***同樣例子可類比The National最近兩張專輯***。《神的遊戲》的配器很豐滿,鋼琴頗有點睛之筆***想起同樣引入鋼琴卻受爭議的The Hiatus,嘆了口氣***。“旋律”從來不是張懸的創作長項,《神的遊戲》的風格化掩飾了這一短板。這麼說來張懸走民謠搖滾/另類搖滾甚至迷幻搖滾才是正途。
總結。張懸的小規模成功是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優勢:華語流行歌壇風格突破、民謠商業化帶來的小清新潮流、小眾帶來的高口碑、歌曲風格化、歌詞。劣勢:唱功、旋律創作能力偏弱、商業推廣。由於華語聽眾聽歌主要還是聽“旋律”,所以張懸註定無法大紅大紫。不過她的風格化摸索效果不錯。《神的遊戲》可聽性不錯,只要你把注意力從“旋律”上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