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孩子學小提琴

  小提琴號稱樂器之後,是交響樂隊、絃樂組中的高音樂器,聲音優美,表現力極為豐富,目前學習小提琴的學生逐年增多。

  引導孩子學小提琴的方法建議

  講究方法事半功倍

  好的教師除了要教給學生規範的基本功,還應該教會學生科學的練琴方法,使他們能有效地利用時間事半功倍地掌握提琴。要做到這點,家長與老師的配合及對孩子的監督是很重要的。

  每天定時認真練琴

  練琴定時,可使孩子感覺到練琴和吃飯、睡覺一樣是每天必須做的事情。練習時要減少干擾,房間裡不要有人進進出出或在旁邊講話,更不要看電視、聽音響。不想練琴時,小孩子會有對付大人的辦法,不外乎以下三招:練了一會兒,要喝水了;過一會兒要撒尿了;再就是要抓癢了。因此,練習之前,家長要先把這三件事給孩子解決好,練習過程中就不允許中斷了。初學琴的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一般只有20分鐘左右,但練習時間得安排3刻鐘以上。這樣,在養成每天練琴習慣的同時,也鍛鍊了孩子的自控能力,有效延長了孩子集中精力的時間。

  眼、耳、手、腦並用

  不少家長以為練琴只是練手指靈活,其實不然。從技術上講,拉琴要識別音高、區別音準、計算節拍,還要注意左右手手形的正確,按指、運弓方法的規範、以及音樂表現的輕響強弱、跌宕起伏和內心感受等等,這絕不僅僅是手指起落的事,而必須是眼、耳、手、腦的綜合活動。在這活動過程中,啟發和幫助孩子多用耳朵聽——檢驗效果,多用腦子想——分析問題,會大大提高練習效果,同時也開發了孩子的智力和音樂潛能。

  唱音名,背樂譜,親近音樂

  建議從一開始學,就養成識譜、邊拉邊唱音名的習慣,這不僅利於孩子辨別音高、音準,而且拉熟了自然也就背出來了,方便記憶。我有一組上海市音樂幼兒園的學生,十個孩子上集體課,3年來,上課從來不用譜架,都是在心裡唱著音名背奏的,。這些孩子不僅音樂感覺好,還養成了固定調的良好習慣。

  打上括號,解決難點

  不少家長很想嚴格要求孩子,規定每天每條練習從頭到底拉10遍,要是不乖,明天得拉20遍。結果事與願違,反而把錯音、斷處給練“熟”了,以後很難以糾正。到回課時,錯音、不準的音數不勝數,困難片段更是斷斷續續、拉拉停停,不能順利通過。我常對孩子說:“如果你手背上被蚊子叮了一個疙瘩,你得來來回回地抓抓這個疙瘩,使它不癢。總不見得把整條胳膊從上到下一遍遍去抓吧?同樣,你有一個地方拉錯了,就像一個蚊子咬的疙瘩,你只要把這個小節來來回回地練練,使它不錯就行了,不必把整條曲子從頭到底地拉。”像為一個疙瘩抓整條胳膊那樣。”碰到有困難的幾小節,打上括號,每天練習時,先練括號,解決難點,這樣能有效地利用時間,做到事半功倍,還使孩子在巧練中,學會找到關鍵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練琴時的速度

  每當老師佈置了一首新的練習或曲子,孩子常會興致勃勃,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拿起來就拉,由於沒有冷靜地分析而造成各種錯誤。正確的做法是:開始練習前,先把譜子搞清楚。先看調號,是升號,還是降號?而且要當心臨時記號。別忘了臨時記號在一小節內都是管用的;然後看拍號,幾分音符為一拍?一小節有幾拍?別把拍子搞錯。還有,音符上下會有指法記號、弓法記號、弦的記號、表情記號等等,這些都是表現音樂內容必須做到的。所以練琴要“分析清楚,頭腦先行”。

  開始練習時,一定要放慢速度,拉對拉準。因為孩子會先入為主,若一開始拉錯了,則很難糾正,以後到這兒就錯,就停,使音樂連貫不了。另外,要分段練習,像一段段吃甘蔗那樣,把一小段練順、練熟了再來一段,這樣容易形成正確的印象。所以說要想拉快,先得慢練,否則欲速而不達。只有做正確了,才能享受完整而又完美的音樂,同時對孩子的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很好的鍛鍊。

  創造表演的機會

  孩子都有很強的表演慾望,教師會盡量安排各種演出,每人都在鋼琴伴奏下把同一首曲子獨奏一遍、排練一些齊奏曲目、一起參加各種演出等。家長也可以為孩子創造表演的機會。一般孩子學了3個月,就可以“上臺”了。家中有人過生日,可以用D調演奏“生日快樂”,過年時可以拉首D調的“新年好”,家長單位的聯歡會、親朋好友相聚時,都是孩子的表演機會。一曲拉完,大家鼓掌稱讚,家長倍感自豪,孩子也得意洋洋,學習勁頭倍增,感受了音樂給予的歡樂和表達感情的美好。

  少兒小提琴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1.練習曲、樂曲的學習穿插進行

  兒童普遍對單純的音階、練習曲訓練提不起興趣。但音階、練習曲的訓練對於兒童掌握髮音、音準、基本技巧是必不可少的。為了激發兒童學習音階、練習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筆者根據學生的水平,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熟悉的、旋律優美的樂曲***有時根據需要進行一些適當的改編***,如《渴望春天》、《彩雲追月》、《我們多麼幸福》、《歌聲與微笑》等,並鼓勵學生,如果表現出色,即可上臺表演。這些悅耳的曲目,學生耳熟能詳,容易理解,在加上學生對上臺的嚮往,也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此時,再進一步的引導和啟發學生,要演奏好這些曲目,把音樂作品充分表現出來,引起觀眾的共鳴,則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練好基本功。學生在體驗到其中的樂趣之後,再回到基本技巧的練習,進行音階練習、練習曲的訓練,學習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了。

  2.分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標

  每次學習教師都要提出新的要求,以實現目標作為保持積極性的手段。學習新的曲子,首先要求學生看譜自學,用比較慢的速度練習,把握音準、節奏。當學生能夠做到順利地演奏、達到基本要求之後,就要兼顧指法、弓法的科學性,從會拉琴到拉得更好些。其後,以質的提高為目標,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音樂的情感和風格,將音樂的表現手法、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教給學生。一首曲子完成了,又佈置新的曲目,確立新的要求和目標。如此,伴隨學習活動的內容不斷變換,使學生的學習動機經常處於新鮮的狀態,孩子們能真切地看到自己的進步,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大大降低了他們的厭學機率。[next]

  3.以競技遊戲的方式啟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筆者在課堂教學時,注重營造輕鬆、活躍的課堂氣氛。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提供當眾表演和發言的機會,鼓勵學生主動表演,其他同學“品評”,說出其優點和缺點。這種經常性的競技遊戲,既強化了表演者的心理素質,也鍛鍊了“聽眾”的耳朵。實踐證明,在小提琴班學習兩三年的學生已經能就音準、節奏、弓法、音色等做出比較準確的點評。由此,通過學生間的交流、溝通、互補,使學生在相互競爭中共同提高,在遊戲的快樂中學習。

  4.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教師應依據學生的年齡、個性、水平和能力等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挑選學習的曲目,把握教學的方式和進度。例如,對待初入門的年幼兒童,應該選擇一些容易理解、短小明快的曲目,吸引其愛學樂學;在進行右手持弓姿勢教學時,需要化抽象繁複為形象簡明,以形象的比喻加深理解,以簡明的講述加以指點,一邊示範一邊讓孩子練習持弓放鬆動作——感覺好象是小鳥在飛;而對待集體班學有餘力、有潛質的學生,筆者通常鼓勵其爭取跳班,集體班的進度要兼顧平均水平,顯然有部分學生存在“吃不飽”的狀態,幫助這些學生確立了追求的方向之後,可以高漲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得到明顯的進步。

  二.自始自終嚴格要求,促使學生練好基本功

  激發興趣,並不等於僅僅是誇獎和鼓勵。著名的小提琴家和教育家尤·伊·揚凱列維奇堅決主張“學生該誇獎時就誇獎,該批評時就批評,這樣他才能瞭解自己演奏的客觀情況。”筆者認為,中肯的評價能夠避免視錯誤為當然而形成定勢,也有利於學生的自我定位。對學生的教育,即便很嚴格,但只要從小抓緊,培養孩子的自覺性,也就不會使學生感到有任何痛苦。所以特別強調在小提琴學習的起步階段就嚴格要求,打下紮實的基礎,不允許的錯誤,從一開始就要糾正。如果錯誤的方法一旦形成習慣,糾正起來就事倍功半了。對於音準這一最基本的問題,更是不能含糊,必須要求學生嚴格區分半音和全音的關係,似是而非、“樹大自然直”的心態只會誤導學生,甚至嚴重阻礙學生的發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生錯誤不可避免,教師的責任就在於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對於學生的每個錯誤,筆者都會不客氣地批評,確保學生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大量的訓練,得到鞏固之後再進行下一個環節的教學。

  當然,教育方法嚴格不代表專制,嚴格的教育要把握分寸,絕不能強迫學生盲目順從,以至損害學生的判斷力。通常,每一種演奏的方法必定有其理由,或為了避免頻繁地換弦和換把,或為了音色的特殊處理,或為了揚長避短。筆者在糾正學生的錯誤時,務求讓學生明白其中的樂理和奧妙,不但要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在感悟中提高。

  三.鼓勵學生多聽好的音像資料,多用鋼琴伴奏配合練習

  音像資料要注重選擇,要聽好的版本,但又不要盲目的模仿,特別是在技術純熟時。音樂感覺是中國學生在注重技巧以來所忽略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在曲子訓練到一定階段,學生可以通過多聽音像資料來培養自己對樂曲內在情感的理解,從而達到融情於琴的演奏目的。

  鋼琴伴奏對於小提琴演奏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幫助小提琴把好音準、節奏關,而且能帶動曲子的氣氛,讓琴童在良好的樂曲環境中培養情緒,體會樂曲的情境。久而久之,孩子們就能在鋼琴的帶動下自發地去體會樂曲的意境培養出良好的音樂感。利用鋼琴進行唱譜也是很好的訓練樂感的方法,在筆者多年的經驗中,樂曲的難點常常可以通過唱譜的方式得到解決,而且長期的唱譜訓練能培養琴童的內心聽覺,對小提琴演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幫助。

  兒童小提琴教育雖然大多屬於業餘性質的普及教育,但並不代表其教育的隨意性。通過嚴謹規範的小提琴訓練,能夠發現和培養一批有發展前途的音樂人才,同時能夠培養學生堅持不懈、迎難而上的特質,這對兒童日後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幫助。無論他們將來進入任何學習和工作領域,都是一筆財富,終身受用。兒童小提琴教育面對的學生年齡小,容易疲勞,他們在專注性、感受力、理解力等方面相對而言比較弱;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每個兒童對音樂都有一種天然的愛好,孩子們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對音樂感知和敏感度大、可塑性強,只要教育方法得當,揚長避短,將充分發揮其優勢,就能為將來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無論是今後從事專業學習或是業餘學琴的少年兒童,一定要在有紮實的基本功的基礎上,廣泛地接觸更多的音樂體裁,開闊自己的藝術視野。教師在兒童小提琴教學中,要從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入手,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紮實基礎、循序漸進,使教學過程充滿愛心和歡笑,才能最終使孩子們變成駕馭自己和音樂的主人。

  如何教孩子學小提琴

  WHAT——瞭解小提琴

  如果讓您挑出出幾種較好的樂器來,小提琴定是排在前幾位的。被大家稱為“樂器之後”的小提琴,是一件非常富有表現力、歌唱性的絃樂器。由於是使用弓子拉奏的樂器,可以演奏持續的長音,外加上有左手四個手指按弦,能夠以歌唱見長,就像美麗的夜鶯的歌唱,柔美動聽——既可以演奏非常抒情、甜美的旋律,又能演奏出熱情、激動昂揚的曲調和活潑、歡快、強有力的音樂。

  WHO——什麼樣的寶寶適合小提琴

  學琴,為的不是造就小提琴家,而是造就人。音樂對人的性情有極大的陶冶作用,會使人成為一個感情豐富、有格調和品位、富有同情心的人。所以說,寶寶學琴最重要的是一種素質的培養,能創造一個良性迴圈,讓孩子愛藝術、愛生活、愛創造、人格健全。只要小孩子的手的機能正常,不是太小,都可學琴,甚至智障的寶寶都能學習。要想從事小提琴專業的話,需要:

  1、愛音樂及小提琴的聲音。

  2、手指條件要相對好,左手小指太短或手指過於肥胖都會有所影響。

  3、音樂素質,如耳朵能分辨音準、音色的能力、樂感和節奏感和兩手的靈活性,及良好的記憶力。這些通過訓練都可改變,會提高,但若自身條件好,學習起來會更容易。

  WHY——為什麼要學小提琴

  學習小提琴鍛鍊數學思維,把理性的知識化為一種情感的表達。作為一種審美的修養,把手、眼、腦完美地連在一起,達到全面開發智力和情商的目的。寶寶學習小提琴可以:

  1、左右手齊動,同時開發左右腦的思維,使寶寶更聰明;

  2、學琴過程中因眼睛不停地掃射樂譜,能提高孩子對事物的關注能力;

  3、小提琴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方便演奏。

  WHEN——寶寶幾歲學琴合適

  小提琴演奏由於是單手拿琴站立演奏的,這3-4歲的寶寶過於勉強,5-6歲寶寶骨骼發育較好,學習小提琴較好。但父母可讓寶寶做些準備:如接觸一些簡單的樂理知識,培養對音樂的興趣等。有條件還可讓寶寶學習鋼琴,瞭解些初級的音樂理論和知識,對他將來無論是學小提琴、大提琴、管絃樂或者民族樂器都有幫助。

  WHERE——讓寶寶在哪學琴

  寶寶學琴要選擇合適的地方讓他們好好學琴,父母親要好好把把關,應該找相關人士諮詢清楚學習小提琴的相關事項,並且問問身邊一些父母親相關小提琴的學習的地方的信譽和內容。各方面收集好資料在斟酌要選擇什麼地方讓孩子們學習小提琴。

  雖小提琴看似簡單,但要想學好它不易。他有許多規則要遵守——演奏時站著拉,左、右手動作不對稱,左手還須把琴持平,琴頭與眼睛等高,手心得轉向左邊,其次小提琴的音準完全靠演奏者靈敏的耳朵和手指的感覺。想要教好孩子學好小提琴,父母要想好各種方法,多多積累一些經驗和知識,相信通過努力就會獲得很好的效果,孩子慢慢進入音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