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來到滋陰潤肺才是最關鍵
白露將至,養生的工作要提早進行哦!白露適合吃什麼?白露不宜吃什麼呢?小編即將為您一一盤點。
食品宜與忌:
宜:蘋果、胡蘿蔔、鴨肉
不宜:狗肉、蛋黃、乳酪
養生寶鑑:
二十四節氣的“白露”,此時的氣溫和溼度都有所降低,氣壓有所升高,在這種條件下人體消耗的熱量也增多,使得所需的能量突然加大,而經過整個夏天身體內部能耗的“虧空”還沒有補上,便容易出現倦怠、疲乏的現象。要緩解這種現象首先應調整起居時間和加強運動,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保證休息時間比夏天多出大約一個小時,在清晨和傍晚時分可外出散步,增加運動量,以激發身體的活力。
在飲食上適當攝取滋陰潤肺的柔潤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鹼性食品,如蘋果、胡蘿蔔、海帶等,這些食品有助於消除身體疲勞感,肉類當中可選擇鴨肉,特別是老鴨能補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煩熱,並補血行水、養胃生津,適合初秋食用。不宜食用的有蛋黃、乳酪這樣的酸性食品,還有狗肉,狗肉性溫熱,吃後不僅會引起上火,還會化燥傷陰,加重人體津液的匱乏。
藥膳佳餚:新鮮百合蒸老鴨
做法:新鮮百合約300克洗淨濾幹;鴨子一隻約1500克,去毛、剖腹後洗淨濾幹;將鴨子放入大瓷盆中,背朝下,腹朝上;先將百合放入鴨肚內,再放入已洗淨的鴨內臟;淋上少量黃酒和細鹽,最後將鴨頭彎入腹內;用棉線將鴨身扎牢;上蒸鍋用旺火隔水蒸4小時,至鴨肉酥爛時即可。
食補指南:鴨湯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還可養胃生津,配以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百合,使這道菜成為初秋食補佳品。
在白露季節,如何飲食養生,吃什麼食物最好呢?專家推薦,白露最佳時令飲食是:小米。
小米——優秀的健胃食品
小米又名粟,古代叫禾。我國北方通稱穀子,去殼後叫小米。穀子原產我國,有8000多年的栽培歷史。
中醫學認為,小米味甘鹹性涼,有補虛損、健脾胃之功。《本草綱目》中說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小米芽***谷芽***和麥芽一樣,是一味中藥,有健胃消食的作用。有清熱解渴、健胃除溼、和胃安眠等功效,內熱者及脾胃虛弱者更適合食用。
現代醫學認為,小米是優秀的食品,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質9.7克,脂肪1.7克,碳水化物76.1克。一般糧食中不含有胡蘿蔔素,而每100克小米中胡蘿蔔素含量達0.12毫克,維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糧食之首。小米富含維生素B1、B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瘡的功能。小米還含有一些酶成分。
小米可單獨煮熬成粥,亦可新增大棗、紅豆、紅薯、蓮子、百合等,熬成不同風味的粥。小米磨成粉,製成米糕、點心,美味可口。除食用外,小米還可釀酒、制飴糖等。
很多人知道小米粥有營養,但卻不知道它樸素的外表下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優點:在你沒胃口、食慾差的時候,小米粥的作用不亞於開胃菜;在工作壓力之下,現代都市白領胃部不適已成通病,有一樣健胃食品是最綠色,也最沒有副作用的,那就是小米。
小米代表性菜餚:
小米棗仁粥:小米100克,棗仁末15克,蜂蜜30克。小米煮粥,候熟,入棗仁末,攪勻。食用時,加蜂蜜,日服2次。能補脾潤燥、寧心安神。治納食不香、夜寐不寧、大便乾燥。
小米麵茶:小米麵1000克,麻醬250克,芝麻仁10克,香油、精鹽、鹼面、姜粉各適量。將芝麻仁去雜,用水沖洗淨,瀝乾水分,入鍋炒焦黃色,擀碎,加入精鹽拌和在一起。鍋置火上,放入適量清水、姜粉,燒開後將小米麵和成稀糊倒入鍋內,放入一點鹼面,略加攪拌,開鍋後盛入碗內。將麻醬和香油調勻,用小勺淋入碗內,再撒入芝麻鹽,即可食用。能補中益氣、增加營養、助順產。尤其在冬季適於產婦臨產前食之。
小米小偏方:
小米15克,制半夏6克,水煎服,治胃弱或消化不良引起之失眠。
小米、黃芪各30克,水煎服,治婦女妊娠黃白帶。
小米與花生共煮為粥,適用於血虛諸症。
白露節氣,俗話說:“白露身不露。”意思是暑氣已盡,不該再赤身露體了。白露節氣晝夜溫差加大,應該注意些什麼養生之道呢?
這個節氣除食用冬瓜、絲瓜、苦瓜、小白菜、綠豆芽等消熱食物外,還要吃些薏米、赤小豆,常喝淡粥、清茶、菜湯、豆漿、果汁等。經過炎夏和秋暑的消耗,人體的消化功能逐漸下降,腸道抗病能力也減弱,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腹瀉,容易上火的食物儘量少吃,無論肉類或瓜蔬、水果都要新鮮。在體育鍛煉上,要注意“秋老虎”的威脅,不宜進行過激過量的運動,游泳、散步、太極拳、瑜珈、羽毛球、乒乓球都比較好。俗語說“秋粥宜人”,這段時間應多喝清淡健脾的澹粥,如薏米粥、白果腐竹粥、小麥粥等。
白露時節,夜間氣溫已經達到水汽凝結成露的條件,草木也開始在清晨時凝結成露滴,露水在清晨的田野上晶瑩剔透,因露珠呈晶白色而得名白露。
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羞。”說的是這個節氣時,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詩經》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說的也正是白露節氣。可見,白露實際上是表示天氣已經轉涼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