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雞蛋注意事項_寶寶吃雞蛋的誤區

  雖然寶寶吃雞蛋好處多多,但寶寶吃雞蛋也有著諸多的講究呢!寶寶吃雞蛋注意事項有哪些呢?本文是小編整理寶寶吃雞蛋注意事項的資料,僅供參考。

  寶寶吃雞蛋注意事項

  1、雞蛋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有些寶媽們為了讓孩子快速吸收營養,幾乎頓頓給孩子吃雞蛋,結果適得其反,反倒讓孩子出現了消化不良、腹瀉等問題,要知道,寶寶吃雞蛋並不是越多越好。嬰幼兒寶寶的腸胃消化吸收能力較弱,過多地吃雞蛋會增加孩子腸胃的負擔。寶寶吃雞蛋,可以一個星期吃一兩個即可,避免過量食用。

  2、吃雞蛋的最佳年齡段

  有些媽咪在寶寶開始新增輔食的時候就給寶寶吃雞蛋,這實際上是非常錯誤的,給寶寶新增蛋黃需要在八個月以後,以免過早新增而令寶寶出現過敏現象;而給寶寶新增蛋白應在一週歲以後,同樣的,也是避免寶寶出現過敏現象,過早給寶寶新增雞蛋輔食,易增加寶寶過敏的機率。

  3、雞蛋完全烹飪熟透才能給寶寶吃

  給寶寶吃的雞蛋,一定要烹飪熟透才能吃,生雞蛋以及半生不熟的雞蛋多功能中都殘留太多的細菌,無論是煎蛋還是煮蛋,如果沒有完全熟透就給寶寶吃,很容易刺激腸胃、造成細菌感染,對腸胃的傷害是非常大的。所以,各位媽咪們注意了,雞蛋一定要煮熟後才能給寶寶吃。

  4、選擇最有營養的雞蛋吃法

  蛋的吃法真是多種多樣,煎、煮、炒、炸、蒸等等,都能夠做出非常好吃的雞蛋,建議家長們給寶寶吃雞蛋,要選擇最有營養的吃法,以免雞蛋的營養成分過多流失。一般來說,煮雞蛋是保留雞蛋中營養成分最多的做法,其次是蒸、燉和炒,當然,打雞蛋湯也非常適合寶寶吃。寶媽們可以多給寶寶吃煮雞蛋、雞蛋羹、雞蛋湯等等,更容易被寶寶消化吸收。

  5、切忌單獨將雞蛋作為寶寶的輔食食用

  可以單獨將雞蛋作為寶寶的輔食食用嗎?其實是不行的,簡單的一頓雞蛋輔食,由於雞蛋當中所含碳水化合物較少,所以,寶寶便無法吸收這種營養,進而導致蛋白質也不能夠完全被身體所吸收。因此,家長們給寶寶新增雞蛋輔食的時候,可以將雞蛋搭配在米粥、米糊當中,調勻後再餵給寶寶,以增加對蛋白質的吸收能力。

  在給寶寶吃雞蛋之前,一定要確保寶寶對雞蛋沒有過敏反應,有些孩子吃雞蛋後身體會長出疹子或腹瀉不止,這是吃雞蛋過敏的表現,在少數寶寶身上會發生。所以,家長們應確保寶寶吃雞蛋不會過敏之後,再新增雞蛋輔食。

  寶寶吃雞蛋的注意要點

  雞蛋不要單獨作為輔食

  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但是卻不含碳水化合物,嬰幼兒腸胃嬌嫩,他們大部分能量都是從碳水化合物中取得的。如果只吃雞蛋羹,人體就會把部分蛋白質轉換成能量。這樣,蛋白質就會發揮不了促進生長的作用;同時,還增加了寶寶新陳代謝的負擔。所以,在給寶寶新增輔食的時候,如果做雞蛋羹的話,就在裡面加一點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或者在給寶寶餵雞蛋的時候,將蛋黃取出來,壓碎了,放入米粥之中,這樣才能增加蛋白質的利用率。

  第一次新增輔食別吃蛋黃

  在過去,給寶寶新增輔食,第一個就是先加蛋黃。然而事實上,蛋黃中的鐵吸收率僅為3%,遠低於瘦肉和動物肝臟***鐵吸收率20%***。而且,蛋黃本身就會容易導致寶寶過敏。因此,6個月開始新增輔食時不應包括蛋黃,專家建議在7~9個月開始新增。剛開始的時候不能吃完整的一個,要先吃四分之一的蛋黃,等寶寶適應了以後,慢慢的增加到二分之一,然後完整的蛋黃。

  給寶寶新增的第一種輔食應該是嬰兒米粉。現在的嬰兒米粉中都強化了鐵、鋅、維生素等,而且還不容易引起過敏,最主要的是米粉易消化且沒有任何負擔。與此同時,也可以新增一些果汁、菜汁,但一勺兩勺的量並不作為正規的輔食。

  需要注意的是,寶寶1歲之前不宜吃蛋清,這是因為嬰兒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全,腸壁很薄,通透性很高,而雞蛋清中的蛋白為白蛋白,分子小,可以直接透過腸壁進入寶寶的血液中,易引起一系列過敏反應或變態反應性疾病,如溼疹、蕁麻疹、喘息性支氣管炎等。建議1歲以後再在輔食中新增雞蛋清。

  沒有煮熟的雞蛋不能給寶寶吃

  很多大人都喜歡吃煮的要熟不熟的雞蛋,覺得很嫩,口感很好。但是不熟的雞蛋不但存在沙門氏菌汙染問題,還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素蛋白兩種有害物。給寶寶吃的雞蛋,一定要煮熟。小寶寶最好吃蒸的蛋,如果做白煮蛋,用冷水下鍋水沸後再煮上7分鐘為好。但也無需煮太長時間,如果超過10分鐘或更久,雞蛋蛋白質結構會變得更緊密,不容易與寶寶胃液中蛋白質消化酶接觸,比較難消化。另外,雞蛋中的蛋氨酸經過長時間加熱,會分解出硫化物,與蛋黃中的鐵發生反應,形成不易吸收的硫化鐵,營養損失較多。

  寶寶不宜吃煎雞蛋

  煎雞蛋金黃香脆,大人孩子都喜歡吃。但對於嬰幼兒寶寶而言,煎雞蛋卻是一種美味的負擔,並不適合食用。這是因為雞蛋被油包住,高溫的油會使部分蛋白焦糊,使賴氨酸及其他氨基酸受到破壞,失去營養價值。食用後在口腔和胃內不易和消化液接觸,使孩子發育不完善的消化系統受到影響。

 

  另外,許多媽媽們都會覺得,雞蛋營養豐富,所以寶寶吃得越多越好,就拼命給寶寶吃雞蛋,沒有節制。其實不然,嬰幼兒消化能力差,如果吃了大量雞蛋,不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由於雞蛋白中含有一種抗生物素蛋白,在腸道中與生物素結合後,能阻止吸收,造成嬰幼兒維生素缺乏。一般而言,1~2歲的孩子,每天需要蛋白質在40克左右,除普通食物外,每天新增1~1.5個雞蛋就已經足夠了。

  寶寶吃雞蛋的誤區

  一、嬰幼兒不宜吃太多雞蛋

  很多家長以為,雞蛋營養豐富,孩子吃得越多越好。其實不然。因為嬰幼兒消化能力差,如果讓他們大量吃雞蛋,不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由於雞蛋蛋白中含有一種抗生物素蛋白,在腸道中與生物素結合後,能阻止吸收,造成嬰兒維生素缺乏,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

  嬰兒補充鐵質需要吃蛋黃,開始時也只能將1/4個蛋黃研碎,放在奶糕中食用,以後逐漸加至0.5-1個。如果食入太多,孩子的胃腸負擔不了,會導致消化吸引功能障礙,引起消化不良和營養不良。1-2歲的孩子,每天需要蛋白質40克左右,除普通食物外,每天新增1-1.5個雞蛋就足夠了。

  二、不宜將蛋黃作為第一次輔食

  第一次正規的輔食應該是嬰兒米粉。嬰兒米粉強化了鐵、鋅、維生素等,又不容易引起過敏,是寶寶首選的輔食。果汁、菜汁等也可以早期新增,但一般不作為正規的最初輔食。肉泥、肝泥也可以在早期嘗試新增。

  三、一歲內不宜給寶寶吃雞蛋清

  需要注意的是,一歲內前不宜吃蛋清,這是因為嬰兒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全,腸壁很薄,通透性很高,而雞蛋清中的蛋白為白蛋白,分子小,可以直接透過腸壁進入寶寶的血液中,易引起一系列過敏反應或變態反應性疾病,如溼疹、蕁麻疹、喘息性支氣管炎等。建議一歲內不要在寶寶輔食中新增雞蛋清。

  四、不宜吃未煮熟的雞蛋

  給孩子吃雞蛋,一定要煮熟,以吃蒸蛋為好,不宜用開水衝雞蛋,更不能給孩子吃生雞蛋。有的家長喜歡用開水衝雞蛋加糖給孩子吃,由於雞蛋中的細菌和寄生蟲卵不能完全被燙死,因而容易引起腹瀉傷寒沙門氏菌”和“腸炎沙門氏菌”,兒童會因此而患傷寒或腸炎。如雞蛋中不含活菌而只有大量毒素存在,則表現為急性食物中毒,潛伏期只有幾小時,起病急,病程持續1-2天,症狀為嘔吐、腹瀉,年長兒訴腹痛嚴重,伴有高熱,疲乏等。

  此外,民間有“生雞蛋治療小兒便祕”的說法,事實上,這樣做不僅治不了便祕,還會發生“弓形蟲”感染。這種病發病較急,全身各器官幾乎均會受到侵犯,常常引起<肺炎心肌炎、斑丘疹、肌肉和關節疼痛、腦炎腦膜炎等,甚至導致死亡。

  五、不宜吃煎炸雞蛋

  因為在煎雞蛋和炸雞蛋時,蛋被油包住,高溫的油會使部分蛋白焦糊,使賴氨酸及其他氨基酸受到破壞,失去營養價值。食用後在口腔和胃內還不易和消化液接觸,使消化受到影響。

  六、發熱病兒不宜吃雞蛋

  雞蛋蛋白食後能產生“額外”熱量,使機體內熱量增加,不利於病兒康復。

  Tips:初次新增蛋黃時,要觀察寶寶吃過後面板有無出現皮疹、蕁麻疹、嘔吐等過敏現象,因為嬰幼兒免疫力較弱,對新品種食物有可能出現過敏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