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兒童心理特點及教育方法

  不同年齡的兒童心理特點都有所不同,那麼七歲兒童心理特點有哪些?適合用哪些教育方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準備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七歲兒童心理特點

  7歲對於一個兒童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成長意義。這時如果我們仔細去觀察孩子,會發現孩子已經成了一個鬼怪的小精靈了。

  通常,大人對於6歲兒的評語多是“他愈來愈壞了!”而對到了7歲的兒童就會改變以前的看法,而成“他最近乖多了。”7歲兒比較不像以前那般處處需要別人的照顧;雖然不是完全可以靠自己,但是比較不會麻煩人,而且也慢慢懂得自己去處理身邊的事情。

  無論他做什麼事,都希望得到大人的讚賞,所以此時期的兒童也特別喜歡討人歡心。從這現象看來似乎是一種道德觀的成長,不過以一個7歲兒的心理髮展狀況而言,目前還沒有成形的道德觀念。我們可以說這是因為他的感受性較強的關係。他慢慢懂得尊重父母、老師等大人的權威;當然,其中也許會碰到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認為老師說的話就是代表了絕對,這也就是為什麼7歲兒通常開口閉口都會說:“這是老師說的!”另一方面,對於兄弟姐妹和朋友之間的關係,也會較少出問題,這主要是因為他們不想去惹麻煩,反而會以逃避的方式來應對。此現象代表他們懂得以善意的態度來達到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且他們無論對方是善意或惡意,都會因怕受傷便自然而然地採取逃避的態度。也因此,7歲兒較喜歡有自己獨處的時間,無論是在運動、遊戲或是讀書的時候,都會以較長的時間來完成一件事情。對於這種現象,有些大人或許認為不好,反而會說:“你又在做這個了!”此時,即使是很文靜乖巧的7歲小孩,也會產生強烈的抵抗反應。他們將漸漸會有自己的主張。反而,大人的行為有時會壓抑了他們的想法。這時候,孩子的主張是不應該壓抑的,因為這讓他們慢慢學會獨立。比如,我們不要罵他:“你又在頂嘴了!”反而應該聽聽他們的觀念與想法,如此更能教導他們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7歲兒慢慢會有自己的個性,大人的指導也需要更加細心的觀察與應對。

  七歲兒童的教育方法

  作為家長,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1、應培養兒童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想念孩子的力量和能力,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讓孩子甩開處處依賴別人的“心理拐仗”,獨立行走。

  2、鼓勵孩子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多方創造條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做遊戲,並多陪兒童一起參加社交活動,讓兒童適應公共場所的活動。對已經出現退縮行為的兒童,父母和教師應幫助他們克服孤獨感,適應外界環境,在小夥伴之間建立和和睦的人際關係。

  3、家長對孩子不要溺愛,以免養成過分的依賴性,也不可粗暴,以免使孩子恐懼不安,害怕與人接觸。要鼓勵孩子從小熱愛集體,主動與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動,培養開朗的性格。家長和教師的親切和信心,有利於孩子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塑造其開朗的性格。

  4、應對兒童在社交中出現的合群現象,給予獎勵,逐漸增加他們的社會活動,克服退縮行為,經過多次社交實踐和家長的正確心理誘導,絕大多數有退縮行為的兒童,都可成為性格開朗的人。

  兒童心理健康的7個標準

  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觀察事物,記得快、記得住、記得對。能就具體直觀的事物進行概括。肯動腦筋,想像力豐富,善於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提出各種問題,並能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問題。

  2、愛父母,愛老師,愛小朋友。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對人有禮貌,會用禮貌用語,有同情心,適度怕羞。

  3、跌跤或受點輕傷都不哭,遊戲輸了不胡鬧。不懼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異的小動物。

  4、不以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過分的要求。熱愛勞動,愛惜物品。喜歡種花和飼養小動物,喜歡聽音樂、看圖冊、唱歌、跳舞、繪畫和參加各種智力遊戲,並能從中感到快樂。

  5、能對自己的行為作具體、簡單的評價,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東西。服從約束。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建議。

  6、與大家在一起時比一個人獨處時愉快,能遵守遊戲規則和順序,在玩法上服從大家的意見,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別人的麻煩,肯幫助其他小朋友,能為小朋友取得成績而高興。

  7、在新環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過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東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買一些簡單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車輛較多的馬路旁的人行道上獨自行走。

  >>>下一頁更多精彩“七歲兒童必須學會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