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秋季養生的知識

  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養生任務,而養陰的關鍵在於防燥,這一原則應具體貫徹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1、注意養陰潤燥

  養陰潤燥的食物主要有蜂蜜、百合、銀耳、山藥、蓮子、核桃、芝麻、梨、香蕉、話梅等。“話梅特別適合秋季食用,中醫認為酸甘化陰,話梅酸酸甜甜正好符合‘以潤為主,佐以酸味’的養生法。” 此外,秋季養生小常識告訴你應該注意多飲水。

  2.中醫稱“宜食麻以潤其燥”。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蘿蔔、西葫蘆、茄子、綠葉菜、蘋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種溼熱之氣積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發功用的辛香氣味食物,如芹菜。

  3、慎食瓜果

  有些人喜歡吃瓜果,儘管秋季涼爽,但也習慣在飯後吃點瓜果,以為是助於消化,這一觀點是大錯特錯,立秋後,瓜果類食物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俗話說“秋瓜壞肚”,吃太多,也容易造成腹瀉等病症。

  4、多吃根菜

  古人云: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秋冬相接的季節,應季的根菜大量上市,這時的根菜既新鮮又便宜,而且耐儲藏,特別適合多多食用。像常見的蘿蔔、山藥等,雖然普通,營養價值卻很大,可謂是“滋補珍品”。

  5.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6.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乾喉痛、大便乾結的人食用。

  7.秋季要儘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8.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佳,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9、適當進補

  中醫講“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要遵循“不虛不補”、“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對於體內缺少的,可以補,但必須補之有度,否則也會造成人體的陰陽失衡。同時應懂得藥補不如食補,是藥三分毒,能用食補的不要用藥補。

  關於秋季養生的原則

  一、多喝水

  可以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因此成人每天必須攝取大約2000~2500毫升的水分。

  二、多吃溫食

  要吃些溫食。初秋時節,仍然是溼熱交蒸,以致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

  《本草經疏》譽粳米為“五穀之長,人相須賴以為命者也”。《隨息居飲食譜》謂:“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貧人患虛症,以濃米飲代蔘湯。病人、產婦粥養最宜。

  三、多休息

  熬夜加班、上網路或享受夜生活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熬夜會導致睡眠不足,造成免疫力的下降。因此該睡覺的時候要睡覺,該起床的時候就要起床,順應人體的生理時鐘,充分的睡眠和作息,才能保持身體的免疫力,對抗病毒!

  四、多運動

  每天至少做三十分鐘的有氧運動,例如:步行、游泳或騎腳踏車等,擁有保持健康的身體,維持理想的體重,才能有充沛的活力對抗病毒喔!

  五、多吃7大除秋燥食物

  1、大棗:寧心安神抗過敏

  大棗具有寧心安神、益智健腦、增強食慾、除腥祛味,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壓、骨質疏鬆和貧血,是秋季的補養佳品。

  2、菊花:祛燥潤喉防感冒

  菊花可疏風平肝,清心除煩,祛燥潤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對感冒、頭痛都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3、紅薯:預防癌症助排毒

  紅薯被評價為餐桌上的最佳食物,它具有預防癌症、防止便祕、減肥的功效,常吃紅薯可以延年益壽。

  4、核桃:溫肺定喘又補腦

  核桃是補腦的最佳食品,亦是補腎固精、溫肺定喘的食療品,對腎虛、尿頻、咳嗽等症有很好療效。常吃核桃,能夠頭腦清晰、耳聰目明。

  5、板栗:補脾健胃養元氣

  栗子有百果之王的美稱,既可以補脾健胃,又能夠補腎強筋,還具有活血止血作用。在深秋季節,每天吃幾顆栗子,有利於補養元氣,強壯腎氣。

  6、香蕉:養陰潤燥排毒好

  香蕉性寒,根據“熱者寒之”的原理,最適合燥熱人士享用。其軟糯的口感對胃腸道沒有刺激,還能保護胃黏膜;此外,香蕉中含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物質,可以抑制血壓的升高。

  7、秋梨:生津清熱解秋燥

  中醫一直把梨作為治療“秋燥”的良藥,主要是因為它味甘、性涼,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作用。每天堅持吃上2個梨,就能有效地減少“秋燥”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