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之後的不良反應的處理方法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蔘加獻血,其實獻血是有很多的好處。你知道獻血之後出現不良反應該怎麼處理。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獻血不良反應的處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獻血不良反應的處理

  1.暈厥:獻血不良反應中最為常見,屬迷走神經血管性暈厥,主要症狀為頭昏、虛弱、出汗、噁心、面色蒼白,較重者意識喪失、驚厥及大小便失禁。檢查可見皮膚髮涼,血壓下降,脈率減慢至難以觸及。遇到這些症狀應立即使獻血者平臥、抬高雙腿、頭低位、鬆開衣領及腰帶、保持呼吸通暢。可用手指掐人中穴或合谷穴,必要時也可給吸入芳香氨醑,但要適度。

  2.噁心、嘔吐:是一種偶見的反應,通常稍加休息即可恢復。讓獻血者平臥、頭側位,提供一個適當的容器及一杯漱口水,指導獻血者進行慢而深的呼吸。若仍有嘔吐,可用些鎮靜藥或鍼灸治療。

  3.肌肉痙攣或抽搐:這種情況很少見,多由於獻血者精神過度緊張而引起換氣過度所致。表現為一個或幾個肢體有短促的、微弱的抽動,也可為手或面部微弱的肌肉抽動或強直性痙攣。出現此症狀,囑獻血者安靜,戴面罩呼吸,一般可很快恢復正常,必要時對症治療。

  4.區域性不良反應:

  ①由於穿刺不佳造成血腫,這是最常見的區域性不良反應。一旦發生應立即停止採血,拔出針頭,用無菌棉球或紗布塊緊壓穿刺孔,讓獻血者將手臂抬高至心臟水平以上持續幾分鐘,以利減少血腫塊。

  ②由於消毒不嚴格或化學物質等原因引起區域性感染、蜂窩組織炎、靜脈炎、淋巴管炎等。這種情況並不多見,早期可行熱敷或根據各種不同病變採取相應處理。

  5.其它:心功能絮亂、驚厥、既往疾病的復發或加重,這些情況極其罕見。另外,還應注意短時間內反覆多次獻血可導致失血性貧血。

  採血時應安排有急救知識的醫護人員在場。

  獻血的過程

  途徑

  公民可以參加由單位***包括街道、鄉村、學校***組織的獻血;也可自行到轄區獻血辦公室登記獻血或者自行到血站或流動採血車上獻血,公民在獻血前要進行體格檢查和如實填寫健康諮詢表。

  步驟

  1.獻血登記:請攜帶本人身份證、社保卡、或軍官證、士兵證、護照、駕駛執照等有效身份證件,這些證件有一定要求:有本人照片和身份證號碼的

  2.進行體檢:為保證血液的質量,檢驗是否有血液傳染類疾病或者遺傳性疾病,還有就是要確定你的血型 ,併為了獻血者的身體考慮,必須進行體檢。

  3.等候獻血:由於獻血者集中到達,而獻血總要逐個進行,耐心等待是不可避免的,可事先準備書報雜誌閱讀。

  4.刷洗手臂:手臂不清潔容易造成本人手臂穿刺部位的感染和血液的汙染。請務必認真洗刷。

  5.碘酊消毒:消毒後請勿接觸消毒部位。

  6.採血前核對:請回答採血人員核對時提出的問題,如“您叫什麼名字?”,“您是什麼血型?”等。

  7. 採血:請躺在採血椅上,保持傾斜姿態,穿刺前請握緊拳頭;一旦採血針刺入靜脈,拳頭作握緊、放鬆動作直至採血完畢。

  8.止血:採血完畢請按住止血棉球至少10分鐘,請不要捻動止血棉球,以防皮下出血、淤血。 然後保持棉球按壓在針頭處4-6個小時,以防感染。

  反應

  首次參加獻血的人中有極少數人會發生暈眩反應。其表現為心慌、頭暈、面色蒼白、噁心等,然後出汗,出汗後面色逐漸紅潤,症狀很快消失。極個別會出現嘔吐現象。上述暈眩反應經適當護理,無一例發生意外。

  造成這種反應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對獻血缺乏生理知識,精神緊張;有的是心理因素,看到別人暈眩,自己也覺得暈了;有的睡眠不夠充足;有的未進早餐;有的獻血前疲勞過度等等。

  獻血的好處

  降低血液粘稠度

  科學獻血,特別是單獻紅細胞和血小板等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顯降低,血液流速加快,腦血流量提高,緩解或預防高粘血癥。

  增強造血機能

  多次獻血後,人體對血液減少的反應更加靈敏,補充血液的速度更快,從而能一直保持造血機能處於的旺盛的狀態。

  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血液中過剩的鐵和銅,是誘發心臟病的重要因素,而適量的科學獻血,能減少血液中多餘的鐵和銅,從而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促進新陳代謝、延年益壽

  人體內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血細胞在衰老死亡,同時又有新的血細胞在誕生成長,而獻血後,人體內的血液減少,會刺激造血器官加速生產血細胞,新產生的年輕血細胞,不但可以輸送更多的氧氣和營養成分到達全身,而且具有很強的吞噬病毒能力和抗病能力,起到延年益壽作用。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獻血前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