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樓梯膝蓋疼是怎麼回事

  不少人可能有這個發現,那就是上下樓梯時膝蓋會不自覺的疼,使得無法行走,這裡小編就為你排憂解難!

  膝蓋疼的原因是什麼?

  1.膝蓋受涼:

  膝蓋疼與寒冷刺激有關,常與膝蓋受涼、受潮、受風、過度勞累有關。膝蓋在寒潮侵襲下,區域性面板溫度降低,血管痙攣性收縮,膝蓋組織血液供應減少,血中尿酸成分沉積,誘發疼痛。此時,要進行保暖,寒冷潮溼季節,可以戴護膝。疼痛時,採用熱敷緩解,貼敷祛溼止痛膏藥。

  2.肥胖所致:

  我們知道,膝蓋是機體承受重量的主要關節,肥胖會加重膝蓋負荷,降低膝蓋耐壓性,導致膝蓋周圍的血管、神經、肌肉過度承壓,引發疼痛。往往體重越重,膝蓋疼痛越嚴重。因此,減肥是關鍵。

  3.缺鈣所致:

  膝蓋疼常見原因是缺鈣。膝蓋軟骨缺乏鈣質時,會出現骨質疏鬆,骨質變薄變僵,承受壓力的耐受性也相應減弱;此時若過度勞累或過重的區域性壓力,就會出現疼痛。需及時治療骨質疏鬆,適當補鈣,多吃含鈣高食物,如牛奶、豆奶、豆腐、骨頭湯、蝦、腐竹、小白菜等。

  4.慢性勞損:

  膝蓋疼也與日常習慣、工作強度有關,如長期姿勢不良、長時間負重、用力、過度牽拉、運動量過大等,均可導致膝關節軟組織損傷,引發膝蓋疼痛。多見於運動員、舞蹈家、工人等。應去醫院拍片檢查,明確受損程度後,對症治療;改變不良習慣,避免長時間站立及行走。

  5.外傷所致:

  外傷引起的膝蓋疼痛較易分辨,多在骨折、膝蓋受到撞擊、韌帶拉傷後出現,關節疼痛、腫脹明顯,這種情況,往往將原發病情治療好,疼痛即可消失,注意休息。

  6.小貼士

  除了上述因素外,骨關節炎、滑膜炎、風溼性關節炎、痛風、骨刺等均可有膝蓋疼症狀,建議及時去醫院拍個片子,明確病因和診斷後,對症治療。

  膝蓋損傷後的恢復事項及方法

  ***1***直腿抬高是一種簡單易行的鍛鍊方法。平躺在床上,把腿伸起,讓大腿上的肌肉收緊、繃直,與床成45度夾角,每次維持1秒鐘,再慢慢地放下,如此重複50次。持續練習,對加強膝關節的抗負荷能力很有幫助。

  ***2***貼牆蹲起是另一種有效保護膝關節的方法。背靠牆而立,腳後跟離牆1只腳的距離,在兩膝蓋間放置一隻球***可以是籃球、足球***,夾緊球,身體沿牆壁緩慢下蹲,直到膝蓋與小腿成90度直角,默數三秒,再慢慢直起身體。因為背部貼牆,支撐了一部分體重,膝蓋受力相對比較少,因此較安全。堅持每星期運動2至3次,每次重複15次。

  ***3***跳繩對膝蓋的衝擊力量只有跑步的1/7 至1/2,而且只要你能掌握跳繩的技巧,用腳底的前端著地,就能降低對身體的衝擊,這樣膝部既得到了鍛鍊又保證了安全。

  ***4***堅持按摩或拍打膝部可加速膝部的血液迴圈,但力度要適當。

  膝蓋疼痛的自我檢查方法

  現象一:下蹲時感到膝關節發脹,

  判斷:膝關節裡面有水***關節液、膿或血***,而且多過正常。

  解釋:比如我們要摺疊一個塑料袋,如果袋子裡有水或空氣,就不容易摺疊。下蹲時膝關節要打折,蹲下時就會感到關節發脹,下蹲困難。這種情況疲勞性損傷多見於青中 年人,跑動和登高***上樓***、長時間行走後最容易出現。膿或血則見於感染和暴力性損傷。

  現象二:我們下蹲後站立困難或有疼痛,行走或者上樓梯時或下樓彎曲時膝蓋骨疼痛,或屈膝久坐後疼痛。

  判斷:是髕骨和股骨髁凹陷的關節面有損傷。

  解釋:這是因為站立和上樓需要伸直膝關節,髕骨和股骨髁凹陷處貼緊,膝彎曲時貼的更緊,髕骨和股骨關節面受到擠壓,如果關節面有損傷,受到擠壓就會疼痛。許多年輕人運動後、中老年人長時間或長期行走後,坐位長時間屈膝都會有這個情況。

  現象三:膝關節經常疼痛,屈伸時有咯噔的響聲和感覺,甚至有疼痛。並且瞬間不能活動膝關節。下樓梯時***或不能走下坡路面***,腿彎曲時疼痛。

  判斷:可能是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解釋:膝關節彎曲時,股骨的內外髁在脛骨的關節面上有向前滑移的研磨動作,對半月板擠壓。如果半月板有損傷,會產生疼痛。如果碎裂的半月板不平,滑移時就會產生咯噔感和響聲。如果碎裂的半月板緣在滑移的推動下打折,會產生瞬間的劇痛。

  現象四:跪倒受傷,膝前有大包,不能碰觸,有疼痛甚至劇痛。

  判斷:髕骨前血腫。或者髕骨骨折。

  解釋:大包是直接碰撞,血管破裂出血。跪倒時,髕骨在股四頭肌腱和髕韌帶牽扯下,被股骨髁擠壓,引起碎裂。

  現象五:跪倒時,小腿在外側,膝關節內側疼痛或者外側也有疼痛。

  判斷:內側疼痛是內側副韌帶損傷。外側疼痛是外側半月板損傷,也有可能是脛骨或股骨外髁的骨折。

  解釋:這個動作等於把膝關節向內側掰,股骨內髁和脛骨內髁的距離瞬間增大,內側副韌帶容易受傷。同時股骨外髁和脛骨外髁過度受壓,受壓的外側半月板可能碎裂。力量過大,可以使骨頭碎裂。

  現象六:有過撞擊性的外傷後行走時膝關節不穩定,感覺晃動,膝關節無力。

  判斷:可能有前後叉韌帶損傷。

  解釋:前後交叉韌帶是限制膝關節活動的中央韌帶,如果損傷,會使股骨髁在脛骨髁上活動度加大,引起關節不穩定,容易反覆受傷。

  現象七:睡眠中莫名其妙地出現膝關節紅腫疼痛。

  判斷:如果白天有醫生穿刺經歷,可以是用的藥物刺激,如果沒有注入藥物,可能是細菌感染。沒有穿刺經歷,可能是痛風性膝關節炎。

  現象八:膝關節單足站立痛,行走時疼痛腿軟,支撐時間不及好腿時間長,形成跛行。疼痛點膝內側或膝外側。

  判斷:脛骨或股骨內髁或半月板損傷。

  解釋:腿負重最吃力的部分在膝關節的內側髁,當有損傷時,會出現負重痛。股骨或脛骨髁輕微損傷,沒有外形的改變,拍X片看不到,只有做核磁共振檢查能看到。半月板相當於股骨和脛骨之間的楔子,墊在兩個骨的縫隙中起穩定膝關節的作用。半月板損傷後,膝關節不會很痛,會出現痠痛伴膝軟。所以行走時出現跛。

  現象九:腿彎疼痛,行走加重,休息減輕。有時囊性包快。

  判斷:膝關節囊後壁、膝後筋膜、脂肪血管或韌帶損傷。

  解釋:膝關節後比較薄弱,主要是膕筋膜防護,行走的時候,膝關節反覆地屈伸,在用力過度伸直時會損傷筋膜和膕窩內脂肪和血管。膝關節囊可以穿過損傷的筋膜洞疝出,就是膕窩囊腫的一種。筋膜反覆摩擦產生積液或脂肪內小血管出血,就形成了另一種形式的囊腫。行走時腓骨有縱向旋轉,行走活動過久,會傷及膕腓韌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