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家行草書法
草書的情態抽象觀念植根於中國文化深厚的土壤中, 天人合一 同自然之妙有 無法之法 意在筆先 等觀念影響著書法藝術的發展,是草書中的情態抽象觀念,而抽象表現繪畫中的情態抽象觀念則是動態的、感性的、移情的。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1
2
3
4
5
草書書法書寫技巧:
五指法在執筆時手需要注意以下四個要點。
1、手指實。指手指都應確實地壓在筆管上,穩固地持著。
2、手心虛。指手掌心不須繃得太緊,應適度並足以靈活地運筆即可。
3、手背圓。是形容執筆時,手掌背圓弧且上豎的樣子。
4、手掌豎。是指將手掌豎起直立,能使手把筆拿直即是。
唐太宗說過:“指實則筋力平均,掌虛則運用便易。”書寫時手需要注意的部分內容大致就是這樣了,剩下細節就有賴於書者自己去體會了。
執筆時,鬆緊程度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種見解。求緊者因執筆時緊握才能拿穩,也為了使字看上去顯得有力。求鬆者卻因拿筆太鬆而使字枯骨盡露、毫無邊勁。其實他們的意思相近,只是重點部分不同而已。五個指頭應各司其職、著實有力,做到“五指齊力”,執筆應“緊而不死”。適度的鬆緊才是正確的道理。
其他方法中如四指法是指當小指不抵無名指而空懸著,甚至向外翹起作蘭花狀以求“優雅”;三指法是指連無名指也頂不住筆管而空懸著。這兩種方法都不能充分利用正常人的肢體功能,是不全面、不可取的方法。
鵝頭法,是五指法的一種方式,是食指朝上彎曲更甚且呈鵝頭狀,可以使掌豎起,手腕平貼案面以便於作小楷書法。
虎口法,也是五指法的一種方式,是大拇指與食指處在一個平面上,虎口圓開以利於懸腕作大字書法。
捻管法,也是五指法的一種,是清代書法理論家包世臣倡導的。他在書論中以其前輩書法家劉墉的體驗,推行五指執法作書時應當不停地捻動筆管的執筆方法。這與前人“執筆在指,運筆在腕”的論述相牴牾,但是對追求筆畫形象變化多姿似乎有一定可取的道理在其中,學書法的人可以自行體驗作出取捨。
迴腕法,也是五指法的一種,由清代書法家何紹基倡導。他說:“五指執筆,迴轉手腕書寫,即使隆冬季節都會汗流浹背。”由於他的字深孚眾望,因此仿效他的字跡的人很多,實際上這種在肌體內消耗內力、自討苦吃的執筆方法是很不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