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

  書法藝術欣賞是對一幅書法作品全方位地審美、品評,是對書法作品從整體風格、整體結構、筆法筆力、章法佈局、文字內容方面去欣賞,也是對書法家精神、氣質、學識、修養、品德的再現。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1

  2

  3

  4

  5

  為什麼“瘦筋體”會變成了“瘦金體”?

  “瘦金體”為宋徽宗趙估所創。趙估***1082-1135***,宋神宗的第十一子。趙估為政昏庸,在位25年,後與其子欽宗被金人擄掠到北方五國城,並死在那裡。趙估雖然在政治上無所作為,但在藝術上卻是個絕頂的天才。他廣泛搜求古代書畫作品,詔令編***宣和書譜》、***宣和畫譜***等,他在書法上總結前人成功經驗,創造了“瘦金體”,在書法史上獨樹一幟。

  陶宗儀***書史會要》認為趙估的書法來源於薛稷。極是褚遂良的傳人,他的字“用筆纖瘦,結字疏通”,趙估是承其法度而已。唐人追求瘦硬書風,遊壽《書苑鏤錦》:

  “近者把玩唐人石刻,高宗末年,伊洛墓刻,甚好,尚且為之瘦勁,至武週中此瘦勁書成一風氣,每篇起止用筆頓挫,特見鋒芒,尤以宮人墓書全是此種書體,與宋徽宗之瘦金書相似。唯唐人書貴筋勁,宋書柔媚,結體較勝。”趙估“瘦金體”從黃山谷書法中也受到啟發。來源書法屋,書法屋是一個書法學習基地。蔡絛《鐵圍山叢談》中說他“作黃庭堅書體,後自成一法”,“趙估主要是繼承山谷結字的開張、疏朗。“瘦金體”結體修長,用筆纖細而瘦勁,用鋒而不用毫,中宮緊湊,外拓見精神,瘦金本來是“瘦筋”,強調字的筋骨,但由於是帝王所創,筋便變成“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