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馥書法作品

  桂馥***1736-1835***,清朝著名學者、文字學家、書法家、篆刻家。擅書法,尤工隸,筆力雄勁。今濟南千佛山歷山院《歷山銘》隸書石刻,即由其所書。工篆刻。尤潛心於文字、金石之學。當時與段玉裁相齊名,學者以"桂段"並稱。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桂馥人物簡介

  ​桂馥***公元1736-1805年***,字未谷,一字冬卉,號雩門,別號蕭然山外史,晚稱老苔,一號瀆井,又自刻印曰凟井復民。山東曲阜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入國子監,補長山縣***今屬鄒平***縣學訓導。曾與歷城友人周永年在濟南五龍潭畔創立潭西精舍、借書園,藏書萬卷。乾隆五十四年***1789***赴鄉試中舉,五十五年***1790年***中進士,任雲南永平縣知縣。為政寬簡,轄境稱治。嘉慶十年***1805年***卒於任上,享年七十歲。桂馥從小博覽群書,潛心研究小學,精通《說文》聲義。他曾言道“士不通經,不足致用,而訓詁不明,不足以通經。”故他遍讀經書典籍四十餘載,幾近每日必取許慎《說文》與諸經之義相疏證,曾著有《說文義證》五十卷,此書力窮根本,確為桂馥傾注一生心血積累。此外還著有《繆篆分韻》、《續三十五舉》、《札樸》、《晚學集》、《清朝隸品》、《詩集》等為清代傑出學者、著名的文字學家、書法家、篆刻家

  桂馥書法成就影響

  桂馥少承家學,博覽典籍,特別精於金石六書之學。曾任長山訓導,與周永年共同“買田築借書園”。他們在濟南五龍潭畔修建了潭西精舍,桂馥撰《潭西精舍記》一文,刻石立於潭旁,今仍存。桂馥認為“士不通經,不足致用;而訓詁不明,不足以通經”。桂馥治學嚴謹,“發揮旁通”,使學者能引申貫注,便於後學。桂馥生當“樸學”大盛之時,畢生精力治文字考據之學,但他能不被時尚所囿,看到“樸學”的弊病,他引除幹《中論》之語:“鄙儒博學,務於物名,詳於器械,考於訓詁,摘其章句而不能通其大義之所極。故使學者勞思慮而不知道,費日月而無功成”批評時下學風,其見識在當時樸學之上。桂馥著有《札樸》、《晚學文集》、《說文諧聲譜考證》、《歷代石經考略》等。《歷山銘》刻石尚存千佛山。桂馥的漢隸也雅負盛名,兼能山水畫藝。精通文字學,經40年努力,以《說文解字》與經籍相參照疏證,寫出《說文義證》50卷,對字義有獨到研究,成為清代著名的文字學家,另撰有考證經義、文字、名物的專著《札樸》10卷,援據巨集富,辨證精詳。擅書法,尤工隸,筆力雄勁。今濟南千佛山歷山院《歷山銘》隸書石刻,即由其所書。工篆刻。尤潛心於文字、金石之學。當時與段玉裁相齊名,學者以"桂段"並稱。繼著《說文諧聲譜考證》,欲與《義證》並行,惜後來散佚較多。又請人繪《說文系統第一圖》刻於石。為乾嘉樸學中頗有成就的學者。

  桂馥的歷史評價

  桂馥“學間刻苦,於石考據之學。翁方綱、阮元極推之。篆刻、漢隸雅負盛名。愈小愈妙,其八分書論者以為百餘年來第一。暮年始好寫生,別饒古韻。間作墨竹一叢,蒼苔數點,意趣橫逸。在陳道復、徐渭之間。錢杜嘗輿討論,謂畫中惟點苔為難,故自號老苔雲。有說文義證、繆篆分韻、續三十五舉、晚學集、清朝畫品。卒年七十,一作七十一。兼能山水,宗倪、黃。”《墨林今話、廣印人傳、清畫家詩史、桐陰論畫、鬆軒隨筆、遲庵隨筆》

  桂馥的隸書更多表現的是學者的理智和謹嚴,筆墨技巧應規入矩,結字工穩平實,因而亦難免有失生氣靈動和藝術家的情感色彩以及鮮活的個性特質。但他的書法藝術長期淫於漢碑,可謂盡得漢隸風神之典範,於後學者不啟迪。尤其是對當今淺嘗輒止、急功近利的學書心態與浮躁之氣,不失為一劑清心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