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行業的職業規劃

  城市化作為實現現代化的必經之途,其發展程度儼然已成為後髮型國家測量本國現代化程序的關鍵指標,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對城市化的加速發展無疑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關於房地產行業職業規劃

  第一個方面:房價虛高。如果你留意分析房地產的發展軌跡和房價趨勢,你會發現,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房價就一直“虛高”,房價遠遠高於一個家庭6~8年的收入可以購置屬於自己的永久物業的“國際慣例”。所以在未來可預見的日子裡,房價還是會“虛高”,因為這個是我們的傳統。這個時候你要考慮2個基本的東西了,一個是當地房價租售比,看看到底租金是偏高還是偏低,房價泡沫如何;另一個是把視線轉移出一線城市,看看是不是有一些城市的房價相對於當地的收入和消費水平偏低,房價增速相對於當地的經濟發展速度偏慢。在這個房價“虛高”的時代,你會發現有些地方,樓盤林立,進去一看空如鬼城;有些地方,排隊買房,但是入住率卻非常高。剛需的存在,給房價遊戲提供了基礎,你覺得剛需佔多大的比重呢?

  第二個方面:國家調控。你還是會發現,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調控就一直存在,倒下了一批又一批房地產公司,墜樓了一個又一個董事長,又新生了一批又一批房地產公司,培養了一個又一個董事長。土地財政收入是很主要滴,非常非常主要滴。據國家統計局“專家們”的不完全統計,2010年新增數萬家房地產公司,這個調控到底是調控房價呢,還是調控行業呢?不過有一個事實是,一調控,小房企天天唸叨著融資環境惡化了,苦逼日子來臨了;大房企天天唸叨著自有資金雄厚啊,差異化模式見效啦,標杆形象塑立啦。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房價方面,現在不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不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全都聚焦在北上廣和藏疆蒙,這遊戲就沒法玩了。國家調控方面,對於規範的大型房地產公司,如華潤萬科等,調控對於它們反而是好事,可以清洗行業雜亂現象,利於企業佔據有利地勢,更穩健健康地發展。現在企業們有錢有背景沒地方用,乾脆投商業地產吧,自己持有物業慢慢收租。未來的日子,玩得動商業地產的房企才是一個值得去的房企。

  最後就是,你該不該進入房地產行業,還要和你的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起來,你覺得匹配、合適,這才是基礎。說得縹緲一點,不要放棄追逐自己的夢想。

  接著言歸正傳,說一下同學們最關心的問題。***接下來的文字,無邏輯,無順序,無起承轉合,看明白需要犧牲一些腦細胞***

  關於房地產公司職業規劃

  地產行業裡有一句話,萬保招金中華龍,說的是九家行業領先的地產公司。當然,這裡面沒有涵蓋完全,還有其他一些行業領先的地產公司也是各有特色。TOP100裡面的房地產公司都有它自己的亮點,優勢***S***、劣勢***W***、機會***O***、威脅***T***並存。

  各個房地產公司的用人標準是不一樣的,所以會出現你能拿到萬科的offer但是被華潤篩掉了簡歷,拿得到華潤的offer但是卻進不了保利的面試。TOP10的房地產公司會關注這麼幾塊,硬體方面:學校、學歷、成績、個人經歷;軟體方面:思維***想***、談吐***說***、舉止***做***。這些是通用標準,只是每個公司每個部門每個崗位每個面試官所考慮的側重點不同而已。成績很主要,但成績不是重點,只是敲門磚的一個角,你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簡歷篩選進入面試,直到最後拿到offer。另外,平均分XX分的成績在留學申請上可能是硬傷,但是在申請房地產公司上,可能已經是一個符合TOP10房地產要求的分數。***不排除每年某些房地產公司會調整成績方面的硬性要求***

  關於房地產公司職業規劃

  萬科,龍頭老大,行業中絕對的標杆,王石有絕對的魅力。

  華潤,頂級品牌,母公司是實力最強的多元化央企,還是萬科的大股東。

  保利,實力超卓,繼承兵貴神速的軍工作風,王牌實力霸氣凜然。

  龍湖,志存高遠,高薪酬待遇高發展空間,吳亞軍賦予龍湖堅韌踏實的氣質。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熟為人知的名字,每一個名字後面都有一道光亮吸引著不同的人。萬達、綠城、SOHO、恆大、金地、招商、中海、綠地、復地……

  當你在結合了我全文說的內容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前路依然無果的情況下,那就請毫不猶豫地採取超級戰術——海投麵霸。因為公司們都在海篩海面,這個時候你就不用不好意思了。高築牆廣積糧,積累經驗評判優劣方是王道。待到臨近deadline,自然就有了選擇結果。

  關於部門和崗位職業規劃

  TOP10的房地產公司部門設定大同小異。基本配置為:行政部、人力資源部、設計部、財務部、法務部、專案部、成本治理部、招標採購部、工程治理部、投資運營部、市場營銷部、前期配套部等。實力強大的公司也會有商業地產部。

  籠統地說,有三分之一的崗位是有比較高的專業要求的,有三分之一的崗位是建議某些專業優先考慮,但是對其他專業也不限制;還有三分之一的崗位是完全沒有專業要求。只要你有一個清楚的定位、合理的準備、突出的表現,那恭喜你,你可以跨入房地產行業了。如果你想特指某個公司,那請仔細看往年的招聘資訊中的硬性要求,不要鑽牛角尖去碰運氣,比如你是碩士,但某崗位一定只招海歸博士後;比如你學生命科學,但某崗位是做現金流治理或者室內精裝修設計。這樣沒法匹配的事情,就不要去嘗試了。

  部門和崗位決定發展軌跡,剛才說了這麼多部門和崗位,軌跡都不盡相同,連幾年後的薪酬都不同。最好可以先分析一下自己的性格、興趣、目標,結合現實和夢想,然後給自己一個具體的答案。否則10萬字都未必能寫完每個部門每個職位的介紹,更不用說每個崗位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軌跡了。

  關於薪酬和職位職業規劃

  關於薪酬和職位情況,這是一個多麼敏感的事情。掃了一眼網上的帖子,發現真假摻半,把學生們看得暈頭轉向的。不看還好,越看越迷茫。待遇這個話題實在是很大。首先,要看公司,待遇分三六九等;其次,看崗位,薪酬組成和層級也分三六九;然後,看城市,不同城市的薪酬肯定是不一樣的;再然後,你要看薪酬增幅,這個很要害;最後你得看價效比了,說得直白點,就是時薪了,一天工作4小時,給你月薪4000元,感覺可憐巴巴的,扣完五險一金後都沒資格當納稅人了;一天工作14小時,給你月薪8000元,立馬感覺有點白領的感覺了,結果去趟醫院就什麼都白領了。

  如果只說以上這些,那當然會被罵。所以,接下來要說的才是乾貨。以2010年-2012年近3年的應屆碩士畢業進入房地產來說,以萬科龍湖萬達金地為首的,基本上公司會為你付出20萬以上的代價。如果公司業績夠好的話,獎金和福利這方面就難以估量了。當然我不可能透露給你萬科會發20個月年終獎這種事情,也不會透露給你華潤會組織迪拜遊這種事情。

  在大型房地產公司,薪酬3年翻一番是很常見的事。當然,前提是你在不斷前進。雖然無法和投行諮詢IT新貴比較,但是拿著幾十萬年薪的地產人士滿地都是,所以比起金融街青年才俊的個案來說,相信適合更多同學的胃口。以我認識的朋友為例:妹紙A,本科畢業3年,在某家央企地產做市場策劃,主管職級,目前年薪25萬。妹紙B,碩士畢業3年,在某標杆型民營地產公司做投資運營,經理職級,目前年薪38萬。男A,碩士畢業3年,在某微博控大佬的地產公司做招商,經理職級,目前年薪44萬。男B,碩士畢業5年,在某TOP10民營地產公司做專案治理,總監職級,目前年薪60萬。以上說的都不是個案,如果想聽個案的話,請自行百度。我怎麼可能告訴你,還有若干人在30歲以前就當上城市公司的總經理,拿著百萬以上的年薪。

  關於發展職業規劃

  關於這個問題,當年我不幸被很多專家忽悠。首先關注3點:行業及公司、部門及崗位、領導及同事。行業前景好,公司在行業裡牛逼,有差異性的強競爭能力;部門是核心部門,崗位是核心崗位,工作內容與公司發展息息相關,為公司的發展直接貢獻價值;領導不僅現在牛逼,而且潛力無限,為人處事深得人心,同事優秀,團結互助,差異化配合與競爭。這樣的話,恭喜你,你很有前途。你說“我在乎的不是剛畢業的時候一個月拿多少工資,我在乎的時候這個職位能提供給我的機會還有發展潛力。”這裡我想插一句,剛畢業的時候是不需要太在乎一個月拿多少工資,但是當你起薪3000,我起薪10000的時候,你工資增幅20%,也才600,我工資增幅10%,就是1000了。在同一個行業,工資增幅是差不了多少的;而在同一個公司,工資增幅的差距就更小了,同樣的崗位同樣的職級,絕對會出現不同的薪水。當然,同一個公司,應屆生薪酬基本都是統一的,社招人士的薪酬就相差甚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