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用非消費型商業醫療保險理財

  隨著國內醫療保險體系的改革逐步深入,公費醫療逐步取消,醫療費用支出成為現代人不得不考慮的一項重要開支。既然未來的醫療費用支出無法避免,那如何將這筆未來支出納入個人財務規劃中,以最少的支出獲得最大的醫療保障已經成為現代人理財的一個重要目標。

  根據資料顯示在基本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下,個人至少要負擔30%的醫療費用,某些重大疾病個人甚至需要負擔50%的治療費用。在面對如何做到“老有所養”的問題時,如果不及早為自己的將來進行規劃投資,未來肯定要面臨更大的壓力。因此,在國家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之外通過商業醫療保險來尋求更全面的健康保障,就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目前國內保險公司推出的商業醫療保險主要分兩類,一類是一年期的純消費型商業醫療保險;一類是非消費型的終生商業醫療保險。 一年期純消費型商業醫療保險保險期限為一年,投保者需要每年續保。這類保險的主要優點在於投保人可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選擇投保年份,有較高的財務自由度。缺點在於,隨著年齡的增大,保險公司的釐定保費會逐年上升。

  同時隨著社會物價水平的上升,保費支出額也會逐步增加。此外,一旦投保人發生重大疾病,在以後年度續保的難度也將加大,保險公司拒保的風險較高。因此,這類商業醫療保險由於缺乏跨年度的統一規劃,因此在控制整體保費支出方面具有較高風險,不利於長期保障。 而對於非消費型的終生商業醫療保險,投保者一般只需要每年繳納保費,不存在中途保險公司提高保費或拒保的現象。可有效的防範短期純消費型險種存在的弊端,但投保人自由度較底,中途不易變更保險公司。

  從理財的角度來考慮,投保終生商業醫療保險更具有一定的儲蓄投資功能,在理財規劃中可發揮更大的作用。投保人相當於在保險公司設立了個人醫療基金,除投保當年起即可享受重大疾病保障外,投保人身故後還將保額與累計報銷金額之差返還給指定收益人。

  以最近信誠人壽推出的一款“心聆一生”終身醫療保險計劃為例:如投保人40歲,購買“心聆一生”終身醫療保險計劃3個單位,將獲得基本保額6萬,20年繳費,保費不變,保額每年遞增,20年後保額為9萬,年繳保費3279元。在投保當年即可享受:住院津貼、重症監護津貼、住院前後門急診費用、重大疾病豁免保費等保障。

  這基本同一年期消費型重大疾病險類似,即通過較小的資金投入獲得較高的醫療保障。在進入普通消費型醫療保險無法投保的65歲年齡段後,投保人在無需繼續繳納保費的情況下也可享受普通門急診費用、住院醫療費用補償等保障。在身故後,將投保額與總報銷金額間的差額返還給收益人。 我們看到總保額9萬元實際相當於按一定利率計算的年金複利終值,保險公司以這一金額作為理賠最高上限。

  類似於設立個人醫療保險資金儲蓄賬戶,個人可在規定的條件下支出賬戶內資金,如身故前未提取完畢則可以由指定收益人繼承。從理財角度來看一方面其財務槓桿作用較大,在投保當年即可將這一年金複利終值納入個人資產;另一方面,同消費型保險相比,投保人繳納的保費最終將給予返還,同時具有一定保值作用。因此通過非消費型醫療保險籌劃個人在65歲以後醫療資金的來源,無疑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