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太伏中學學生死亡視訊在哪看
4月1日,四川瀘縣太伏中學一初二年級學生趙金化名在校內死亡,瀘州太伏中學學生死亡的視訊也在網上瘋傳,瀘州瀘縣太伏中學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事情的真相是什麼?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瀘州太伏中學學生死亡視訊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瀘州太伏中學學生死亡視訊_瀘州瀘縣太伏中學事件視訊_瀘州太伏中學事件現場毆打視訊
瀘州太伏中學學生死亡視訊
剖析瀘州太伏中學學生墜亡事件
微博截圖:
原文:
關鍵1:不實資訊與謠言遏制不足
每次分享輿情課,我都反覆提及“確保資訊源真實性的重要性與關鍵性”。我一直認為,不實資訊與謠言的傳播如果在事件發酵之初不能被有效遏制,會對後續處置造成巨大障礙,產生惡劣的負面影響,是處置輿情最關鍵又最難的一關。可以清晰地看出,這次瀘州太伏中學學生墜亡事件,“2015年武當山某中學暴力事件”、“法國華人被槍殺抗議活動”兩段視訊被人惡意嫁接到這起事件上,造成了嚴重誤導,對事件網上資訊的真實性與穩定性形成了巨大的負面衝擊,誘使網上討論出現了大幅度偏離,給公眾對事件的判斷與討論製造了許多“麻煩”。
分析:事件引發關注與聚焦後,公眾對事件情況、過程細節等資訊都有強烈的需求欲,一旦權威發聲不足、滯後或缺失,許多打著“真相揭祕”、“內部渠道”旗號的小道訊息、坊間傳聞就會趁虛而入,輕而易舉地佔據公眾心理,並依託微博微信等網路平臺及微信群、朋友圈超強的“信任”吸附力進行全網播散,導致網上失真資訊的比重越來越高,討論氛圍也隨即被不斷帶偏帶歪。
評析:從當前負面輿情總體情況看,微博依然是最主要、最重要的全網處置平臺。我在微博搜尋中輸入“瀘縣釋出”、“瀘縣宣傳”、“瀘縣新聞辦”等關鍵字均未找到相關政務釋出賬號,只有當地公安局@平安瀘縣粉絲數:2417在苦苦對衝謠言資訊,影響面及處置能力都極為有限,難以形成對不良資訊的有效對衝。另外,4月1日就已出現的謠言,@平安瀘縣在4月3日11時17分才開始微博闢謠,時間已顯滯後;而面對“2015年武當山某中學暴力事件”、“法國華人被槍殺抗議活動”這兩段傳播極為廣泛的謠言,公安部門闢謠時並未標註謠言視訊出處,說服力並未充分體現,不良勢頭也沒能徹底糾偏。
關鍵2:傳播引導乏力
引爆全網後,輿情很快便會進入“分層”模式,即“本地圈”與“外圍層”。本地圈,是指瀘州當地網民在當地論壇、微信群、朋友圈等平臺持續發帖,形成討論聲勢,關注度與話題點主要集中於事件本身,例如:關注墜亡原因、背後細節等;外圍層,是指區域性話題成為全網焦點後,瀘州外圍的網民會加入事件討論,通過微博、微信、天涯論壇等全網平臺參與討論,隨著熱度攀升,輿論焦點會從事件本身向多點發生轉移,出現輿情的“併發症”效應,比如:關注釋出是否及時、擔憂學校教育現狀、政府是否打壓等延伸性問題上,話題會不斷偏離,關注點也會隨即不斷延展。當然,每個輿情的分層分界各有不同,要視具體事件而定。
分析:綜合網上情況看,瀘縣當地微博政務平臺發聲明顯不足,瀘縣釋出甚至嚴重缺位,這直接導致事件成為全網焦點後,一些營銷號、網路大V可以肆意傳播謠言視訊,博取關注度、煽動對立情緒的同時而不受到約束。闢謠乏力、微博發聲不足,也使得瀘縣當地漸漸失去了引導輿論的主動權,雖然有“@闢謠與真相”這樣的自發闢謠力量全力協助,但顯然效果相當有限,對瀘縣當地極為不利的負面輿論氛圍仍在不斷加劇。
評析:微博運營是逐步積累的過程,平時荒廢陣地,關鍵時刻哪來的底氣發聲,區區2417粉絲的微博何以能扛住3100多萬粉絲大V的謠言施壓?莫怪傳謠造謠太無恥,還要從自身找原因。
關鍵3:迷戀微信處置
這幾年,微信逐漸成為政府外宣的主要平臺。因微信對跟帖言論能較好把控,受到許多政府部門青睞,使用“微信”處置輿情的現象與日俱增。從微博微信屬性看,微信適合單向網宣,即“只需把宣傳題材推送給訂閱受眾,就已達到目的”,至於後續是“吐槽”,還是“贊同”,已不再重要;微博則不同,微博資訊在傳播時是十分充分且足夠開放的,即“可以根據資訊,充分表達觀點”,更傾向輿情處置與網評,兩者可以交叉互補,但絕不可互相替代。要知道,即使微信篇篇文章閱讀量都上10萬+,對微博閱讀量來講,都相當有限,不可能達到很好的處置效果。
分析:從4月1日起,瀘縣縣委宣傳部通過官方微信“瀘縣釋出”持續推送權威資訊,而在微博上卻異常沉默。可以看出,當地很可能已把更為可控的微信當做了輿情處置的唯一平臺,認為“該發的,我都發了,其他的我就無能為力了”。錯選平臺應對的後果,就是對不實資訊與謠言傳播不能形成有效的遏制與對衝,並令事件的全網討論出現了大幅度偏離,無形之中加劇網上對政府的對立態勢。
評析:微信是微信,微博是微博,面對全網輿情的洶湧,不能存有僥倖思維、迷戀思維。輿情在哪裡,發聲就應在哪裡。
關鍵4:存在刪帖思維
刪帖,是網上管控較常見的一種手段,主要針對謠言、不實資訊及政治有害言論而言,其目的是要切斷有害資訊的傳播,而非不讓發言發聲,可以作為輿情處置中負面導向的及時糾偏。從網上資訊來看,當地可能對輿情處置存在嚴重的“刪帖思維”,認為“刪”既簡單粗暴,又快速有效,還能使事件熱度快速下降,卻忽視瞭如果“刪”的同時,沒有資訊進行“疏”,是很容易激發輿論反感,進入“越刪越火”的惡性迴圈。
分析:從截至目前該事件網上情況看,當地對負面資訊的“一刀切”管控可能引燃了公眾牴觸性傳播的願望,二次助推熱度攀升的同時,也給一些大V煽動、營銷號碰瓷製造了熱點良機,這需要引起我們的深度反思。
評析:刪帖,可以作為負面輿情糾偏的一種手段,但決不能成為處置引導的“唯一”方式。該案中,及時刪除謠言及不實資訊的同時,還應通過官方微博將闢謠及真實資訊傳遞到位,形成“有堵有疏”的輿論引導良性氛圍。另外,輿情處置重在“疏”,而非“堵”,疏堵應有側重分工,疏真相、疏態度、疏關切;堵謠言、堵串聯、堵碰瓷,不能混淆,更不能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