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違約是怎樣一種風險教育

  ,今天小編來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希望對您的投資有所幫助。

  主權債務違約風險 , 即由於東道國政府停止支付或延期支付 , 致使外商無法按時、足額收回到期債權本息和投資利潤。目前存在這一風險的主要是一些重債發展中國家 , 主要發達國家的貨幣是國際廣泛接受的清償手段 , 其政府在理論上可以開動印鈔機無限償還債務 , 所以外商在與主要發達國家中央政府的交易中通常不存在延遲支付風險 , 但外商與發達國家地方政府交易時則未必能夠高枕無憂 , 因為地方政府沒有貨幣發行權 , 完全有可能陷入財政破產 , 這方面例項並不少見 , 甚至紐約、慕尼黑等世界聞名的富庶城市政府也未能倖免。

  企業違約事件接連發生。這些爆發問題的案例所屬產業各異,但問題的源頭卻本質相近。基本上,產能過剩、投資與借貸過度,是共同的現象,而經濟增長速度趨緩,需求的增長落後於供給,更是背後最根本的因素。另外,這些事件皆發生於中型民營企業,到目前仍屬個案,危害範圍有限,不至於擴散為系統性風險;甚至因為這幾個受矚目的案件,可提醒企業和資金投資人風險管控的重要。

  首先,因無法支付兩年前發行的一筆10億元公司債的債務利息,上海超日太陽能3月7日爆發違約事件,是中國境內首度公司債違約。雖是個案卻引發全球關注;因為一方面太陽能產能過剩為全球共同的問題,另一方面市場則觀察中國政府是否會出手救助。

  超日太陽能的公司債違約之外,山西第二大鋼鐵企業海鑫鋼鐵公司,亦同時發生無法償還逾期銀行貸款的狀況。已有相當一段時間,中國鋼鐵廠普遍存在產能過剩現象,但隨著影子銀行的急遽擴張,鋼鐵公司的舉債卻仍大幅攀升。因此,海鑫逾期貸款問題的爆發,也是給其他類似情況一個重大的警惕。只是,即使只是一家地方性的民營鋼鐵公司出狀況***全國排名在三十名之外的***,卻因為除了貸款銀行外,也可能牽涉到包括貸款擔保公司等影子銀行層面,因此不但中國的鋼鐵價格為之震盪,甚至國際鋼鐵價格亦大幅滑落。

  長久以來,許多人相信中國的政府無論如何都會出面救助出了問題的企業;但近日公開表示,大陸須確保金融風險不會危及整個體系,即使部分違約案例可能無法避免。這也因此引起猜測,認為為了避免道德危機的發生,政府有可能會讓一些違約事件順應市場力量而自然發生。

  如果是這樣,對於企業發行公司債或銀行借貸的風險評估,當然會較之前謹慎;影子銀行及各種信託理財產品也就不太可能維持過去飛快增長的速度;而以上這些都會是較健康的發展。

  2008年9月,約倒美國雷曼違閉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借鑑。當年3月,排名第五大投行的貝爾斯登,債務到期無法償還時,美聯儲出面救助;當時雖然因此逃過一劫,但卻也失去一個警戒風險的機會。至該年9月,美聯儲放手讓雷曼投行倒閉,相形之下,讓市場更為錯愕與措手不及,全球對金融運作的信心更因此在瞬間幾乎全面崩潰;終於引爆後來的全球金融危機。為避免歷史重演,讓市場參與者自發性產生風險意識,是很重要的課題。

  相信通過上面的學習,您一定對這個知識點有所瞭解,希望您能多學習這方面的知識,這樣的話才可以在市場彙總如魚得水。

  宣告:期貨資訊來源於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