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急救方法

  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的,那麼我們有必要學習一些發生地震時如何逃生自救的方法。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地震後的個人自救方法

  一次大震發生後,到處是斷坦殘壁,危樓及倒房構成的瓦礫堆。在沒有外來人員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項與死神爭分奪秒的鬥爭。時間就是生命,從歷次大地震的經驗得知,地震發生後,一天內扒出的人,救活率可達80%,第二吞們有30-40%,時間越長,存活率越低。地震對人身的傷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壓後,要做到:

  1、被埋壓在廢墟下時,至關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發生崩潰,要有勇氣和毅力。強烈的求生慾望和充滿信心的樂觀精神,是自救過程中創造奇蹟的強大動力。

  2、被壓埋後,注意用溼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頭部,避免灰塵嗆悶發生窒息及意外事故,儘量活動手和腳,消除壓在身上的各種物體,用周圍可搬動的物品支撐身體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擴大安全活動空間,保障有足夠的空氣。條件允許時,應儘量設法逃避險境,朝更安全寬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動。

  3、被埋壓後,要注意觀察周圍環境,尋找通道,設法爬出去,無法爬出去時,不要大聲呼喊,當聽到外面有人時,再呼叫,或敲擊出聲,向外界傳資訊求救。

  4、無力脫險時,儘量減少體力消耗,尋找食物和水,並計劃使用,樂觀等待時機,想辦法與外面援救人員取得聯絡。

  地震後的群眾互救方法

  地震後救人,時間就是生命。因此,救人應當先從最近處救起,不論是家人、鄰居、工作崗位上的同事,或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是近處有人被埋壓,就要先救他們,這樣可以爭取時間,減少傷亡。震後救人的原則是:

  1、在互救過程中,要有組織,講究方法,避免盲目圖快而增加不應有的傷亡。首先通過偵聽、呼叫、詢問及根據建築物結構特點,判斷被埋人員的位置,特別是頭部方位,在開挖施救中,最好用手一點點撥,不可用利器刨挖。

  2、如傷勢嚴重,不能自行出來的,不得強拉硬拖,應設法暴露全身,查明傷情,施行包紮固定或急救。

  3、在互救中,應利用鏟、鐵桿等輕便工具和毛巾、被單、襯衣、木板等方便器材。

  4、挖掘時要分清哪些是支撐物,哪些是壓埋阻擋物,應保護支撐物,清除埋壓物,才能保護被壓埋者賴以生存的空間不遭覆壓。

  5、清除壓埋物及鑽鑿、分割時,有條件的要潑水,以防傷員嗆悶而死。

  6、對暫時無力救出的傷員,要使廢墟下面的空間保護通風,遞送食品,靜等時機再進行營救。

  地震逃生訣竅

  1、如果住在樓房,應迅速遠離外牆及門窗的位置,可選擇廚房、浴室等開間小,有支撐力的空間,千萬不要跑上陽臺,不要跳樓,也不要使用電梯。

  2、如果住在平房,來不及跑到戶外時,可迅速躲在桌子、床等堅固的傢俱下面,如果來不及也可以緊挨牆根,同時注意用隨手物件保護住頭部。

  3、如果在戶外,要避開高大建築物,趕往沒有電線杆和大樹的空曠地區。

  4、如在教室、車站、商店等公共場所,你應保持鎮靜,就地在桌椅、框架等牢固的物體旁躲藏,同時聽從指揮,有序撤離,切忌混亂奔逃,以免造成人為的擁擠踏傷。

  5、尋找“救命三角”

  建築物倒塌落在物體或傢俱上後,靠近它們的地方會留下一個空間。這個空間被稱作“救命三角”。物體越大、越堅固,被擠壓的餘地就越小。而物體被擠壓得越小,這個空間就越大,於是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免於受傷的可能性就越大。

  6、千萬不要走樓梯

  大樓倒塌時,如你站在門框下,當門框向前或向後倒下時,你會被砸傷,如門框向側面倒,你會被壓在當中。

  因樓梯與建築物搖晃頻率不同,樓梯和大樓的結構部會不斷髮生碰撞。人在樓梯上時,會被臺階割斷。就算樓梯沒有倒塌,也要遠離樓梯,哪怕不是因為地震而斷裂,還會因為承受過多的人群而坍塌。

  7、千萬不要跳樓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震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那麼你可以迅速跑到門外。如果住的是樓房,千萬不要跳樓,應立即切斷電閘,關掉煤氣,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