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執行路線最長火車

  ,你知道是哪條線路嗎?下面就由小編我來告訴你吧。

  中國最長的國內客運線路是 廣州-拉薩 行程4980km。

  中國最長的國際客運線路是北京到莫斯科,歷史6天抵達莫斯科。

  中國最長的貨運火車線路是連雲港至阿姆斯特丹的亞歐鐵路。

  火車***Train***,人類的交通工具。 1804年,由英國的礦山技師德里維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機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車,時速為5至6公里。因為當時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們都叫它“火車”,一直沿用至今。1840年2月22日由康瓦耳的工程師查理礠裡維西克所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軌上行駛的火車。1879年,德國西門子電氣公司研製了第一臺電力機車。

  1.歷史由來

  火車***Train***,人類的交通工具。1804年,由英國的礦山技師德里維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機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車,時速為5至6公里。因為當時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們都叫它“火車”,於是一直沿用至今。1840年2月22日由康瓦耳的工程師查理礠裡維西克所設計的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軌上行。1879年,德國西門子電氣公司研製了第一臺電力機車。

  2 火車簡介

  火車

  鐵路列車,簡稱機車,俗稱 動車組火車,是指在鐵路軌道上行駛的車輛,通常由多節車廂所組成。

  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機械交通工具,早期稱為蒸汽機車,有獨立的軌道行駛。鐵路列車按載荷物,可分為運貨的貨車和載客的客車,亦有兩者一起的客貨車。

  鐵路來源

  軌道車火車和鐵路在今天是一對分不開的“兄弟”。 火車頭,即蒸汽機車是英國發明家斯蒂芬遜於1825年發明的。有了火車頭,才有火車。可是你知道嗎,說起鐵路的發明,比火車還要早半個多世紀。

  早在16世紀中葉,英國的鋼鐵工業興起,到處都搞採礦。可是,當時礦山的運輸還很落後。鐵礦石全靠馬拉、人背,勞動效率很低。有個公司的老闆,為了多運鐵礦石,想了一個法子:從山上向坡下平放兩股圓木,讓中間的距離相同,一根接一根地擺到山下。當裝滿礦石的斗車,順著兩股圓木下滑的時候,山上的人大聲喊叫著:“注意,車下來啦。”山下的人也大聲回答道:“車到啦,好!”這就是初期的木頭軌道。

  木頭軌道製作簡單,由上向下運送重物也很省力,一時受到歡迎。不過,如果在平地上使用木頭軌道效果不大,省力不多。而且,這種木頭軌道不耐用,磨損大。

  到了1767年,有人試著拿生鐵來做軌道,以取代木頭軌道。人們便稱呼為鐵路了。鐵軌比木頭軌道的體積小許多,它直接放在地面上,斗車的輪子也是鐵製的,推起來噹噹直響,運煤、送貨也省勁。但是,斗車內裝的東西不能過重。有一回,一輛車子裝貨多了,把鐵軌壓到了地面裡,結果車翻貨出,差點壓傷了人。

  怎麼辦?看來,必須解決地面的承受力問題,同時還要考慮鐵軌的長度問題。就是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後來的鐵路。 火車很重,有人說如果把這個重量分散到枕木上,再由枕木分散到“道床”上,道床所受的力再均勻地分散到路基上,這個力量就變得小了許多。經過這樣的傳遞過程,接觸面積逐漸增大,單位面積的壓力就相應降低,路基就不會被壓壞了。

  這個設計的思路是很科學的,可以說,今天的鐵路仍然是根據這個道理建成的。

  磁懸浮列車

  火車和其他車輛一樣,是利用車輪行駛的。火車的輪子不斷地在鋼軌上滾動,才推動列車飛速前進。然而,車輪也對列車的高速行駛帶來不利影響。

  隨著火車速度的提高,輪子和鋼軌便產生猛烈的衝擊和磨損,引起列車強烈的震動,發出很強的噪音,從而使乘客感到不舒服。不僅如此,由於列車在行駛中所受到的阻力***空氣阻力和摩擦阻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速度愈高,阻力愈大。所以,在利用車輪滾動行駛的條件下,當火車行駛速度超過一定值 ***每小時300公里***時,就再也快不了了。

  但是,人們總希望火車的速度越快越好。怎樣解決這個矛盾呢?有些人就提出把妨礙列車速度提高的車輪甩掉,設法使列車像飛機在空中飛行一樣,在鋼軌上騰空行駛,不就克服了輪子所帶來的各種缺點嗎!於是,沒有輪子的火車便隨之誕生了。 中國磁懸浮——新湖明珠號火車頭和車廂都很重,如何使它們騰空起來呢?科學家通過研究,提出了兩種解決方法。

  第一種辦法是,利用功率很強的航空發動機向軌道上噴射壓縮空氣,使列車的車底和軌道之間形成一層幾毫米厚的空氣墊,從而將整個列車托起,懸浮在軌道面上。再用裝在後面的螺旋槳式發動機推動列車前進。這種火車通常叫做“氣懸浮列車”。由於它好像被氣墊托起來一樣,所以又叫做“氣墊列車”。

  法國是世界上最早修建氣墊列車的國家。上世紀60年代,在巴黎和奧爾良郊外建成了兩條氣懸浮式鐵路,一條長18公里,另一條長6.7公里,曾進行了多次執行試驗。列車的試驗速度為每小時200至422公里。1969年在奧爾良郊外使用的氣墊車,長26米,寬3.2米,高4.35米,重20噸,可乘80人。

  後來,英國也進行了氣墊列車試驗。

  1955年,易安迪製造兩款LWT-12氣墊列車,被聯合太平洋等鐵路公司購買,但沒能流行起來。

  第二種辦法是,利用磁體同性相斥的原理,使車體在軌道上懸浮起來,再用發動機推動列車前進。人們把這種列車叫做磁浮列車。

  磁浮列車是在列車的底部裝有用一般材料或超導體材料 ***在一定溫度下這種導體的電阻接近於零***繞制的線圈,而在軌道上安裝環形線圈。根據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當列車底部的線圈通入電流產生的磁力線被軌道環形線圈所切割,就在環形線圈內產生感應磁場,它與列車底部超導線圈產生的磁場同性相斥,就使列車懸浮起來。由於懸浮列車克服了輪子和軌道的摩擦阻力,因而可使列車的速度達到或超過每小時300公里。

  由於磁浮列車的速度非常快,可與一般飛機的飛行速度媲美,人們稱它為“飛行列車”和“超特快”列車。乘坐這種列車,使人感到既舒適、安全,又特別迅速。在車內聽不到單調刺耳的車輪撞擊聲,即使行駛速度很高時,乘客也會覺得像坐飛機那樣平穩。它的速度可達每小時500多公里。從北京到上海,距離約1600公里。如果乘坐這種沒有輪子的火車,只要3個小時就可駛完全程,比普通火車快了六七倍。

  磁浮火車是在本世紀60年代開始研製的。世界上第一條實用性的磁浮鐵路建在原聯邦德國漢堡市展覽館至展覽廣場之間,全長908米,軌道為高架橋式。磁浮列車長26.24米,可載客68人。它可浮離軌面10毫米執行,最高時速為75公里。

  1979年12月12日,日本研製的磁浮列車進行了一次執行試驗,時速達到504公里。試驗是在日本宮崎縣向市的鐵路試驗中心進行的。所用的試驗車長13.5米,高2.7米,寬3.8米,重10噸。試驗時,列車先經過一段短距離行駛,獲得起始速度後,列車便在導軌上 ***通常為單軌,也有雙軌的***浮升100毫米,並快速向前飛馳。磁浮列車在懸空行駛時,是不使用車輪的。但在起動或剎車時,還需要用車輪。

  世界第一條磁懸浮列車示範運營線——上海磁懸浮列車,建成後,從浦東龍陽路站到浦東國際機場,三十多公里只需8分鐘。上海磁懸浮列車是“常導磁吸型”***簡稱“常導型”***磁懸浮列車。是利用“異性相吸”原理設計,是一種吸力懸浮系統,利用安裝在列車兩側轉向架上的懸浮電磁鐵,和鋪設在軌道上的磁鐵,在磁場作用下產生的吸力使列車浮起來。上海磁懸浮列車時速430公里,一個供電區內只能允許一輛列車執行,軌道兩側25米處有隔離網,上下兩側也有防護裝置。轉彎處半徑達8000米,肉眼觀察幾乎是一條直線;最小的半徑也達1300米。乘客不會有不適感。軌道全線兩邊50米範圍內裝有國際上最先進的隔離裝置。2002年12月31日全線試執行,2003年1月4日正式開始商業運營。是世界第一條商業運營的磁懸浮專線。這列當今世界上最酷最炫的列車,帶車頭的車廂長27.196米,寬3.7米。中間的車廂長24.768米,14分鐘內能在上海市區和浦東機場之間打個來回。置身其中,您將親身體驗到這架“陸地客機”所帶來的奇異感受,好像是騎著在陸地低飛的雄鷹。

  3.迴歸綠皮

  2014年10月,中國鐵路總公司宣佈,逐步對全路時速在160公里以下的普速客車統一更換車體外漆,車體顏色都將重新刷上綠色。“綠皮車”迴歸大眾視野,這也激發了許多民眾的懷舊情懷。

  這次改造後的“綠皮車”與乘客記憶中的“綠皮車”則完全不同,此次改造粉刷的綠皮車基本上都是空調硬座、硬臥和軟臥車體,這些車體不但在乘坐舒適度上比之前的綠皮車有所改善,而且電力供應和速度上也比之前有較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