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山脈是什麼

  “除卻巫山不是雲”山脈是相連的山體的統稱,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條山嶺和山谷組成的山體。而作為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可是有著迷人的風采。

  安第斯山脈是陸地上最長的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範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屬於科迪勒拉山系,從北到南全長8900餘千米,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樑”之稱,山脈有許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的高峰,且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山脈從智利的最南端合恩角,穿越阿根廷、玻利維亞、祕魯、厄瓜多和哥倫比亞。 在委內瑞拉,安第斯山脈分成三個不同的山脈,其中一條山脈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海岸。

  基本簡介

  世界上陸上最長的山脈,南美洲西部山脈大多相互平行 ,全長約8900千米。一般寬約300千米,最寬處在阿里卡***Arica***至聖他克盧斯***Santa Cruz***之間,寬約750千米。安第斯山脈安地斯山系從南到北分為3大部分∶即南安地斯,包括火地島和巴塔哥尼亞科迪勒拉;中安地斯,包括智利和祕魯科迪勒拉;北安地斯,包括厄瓜多、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加勒比***科迪勒拉!

  北段

  ***南緯4.01°以北***:山脈成條狀分支 、隔以廣谷和低地 ,各條山脈多代表背斜構造,通過侵蝕,軸部出露花崗岩、片麻岩等古結晶岩,兩翼則殘留著白堊紀、第三紀砂岩和石灰岩。位於哥倫比亞,朝北向東延伸,最後加勒比島的島弧相連!

  中段

  ***南緯4.58°~27.93°***:寬度和高度顯著加大,東、西科迪勒拉山脈之間楔入寬闊的山原--玻利維亞高原。從祕魯到智利,在此山脈由西北轉為東北走向。此地安第斯山的寬度最大,也有最多的火山活動遺蹟,據知有超過900個的火山,高度由5000到7000米南段安第斯山,從智利一直到巴塔哥尼亞海岸,這一段有相當多的活火山!

  南段

  ***南緯27.65°以南***:高度和寬度逐漸減縮,東、西科迪勒拉合二為一。由於縱橫斷層交錯,加以第四紀冰川和流水的侵蝕作用,山地顯示分割破碎的形態,普遍具有阿爾卑斯型地貌特徵!

  地形地勢

  安第斯山脈其中阿空加瓜山***Aconcagua***,海拔6962米左右,為西半球的最高峰。

  此外安第斯山脈中的哥多伯西峰***Cotopaxi***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海拔約5897米。南美洲諸重要河流的發源地。

  安第斯山脈不是由眾多高大的山峰沿一條單線組成,而是由許多連續不斷的平行山脈和橫斷山脈***或科迪勒拉***組成的,其間有許多高原和窪地。分別稱為東科迪勒拉和西科迪勒拉的東、西山脈界線分明,勾勒出了該山系的主體特徵。東、西科迪勒拉總的方向是南北走向,但東科迪勒拉有幾處向東凸出,形成形似半島的孤立山脈,或像位於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和祕魯毗連地區的阿爾蒂普拉諾那樣的山間高原。

  地質歷史

  安地斯山系是基於早期地質活動的新生代***最後的6,640萬年***期間地球板塊運動的結果。地質上屬年輕的褶皺山系,形成於白堊紀末至第三紀阿爾卑斯運動,歷經多次褶皺、抬升以及斷裂、岩漿侵入和火山活動,地殼活動仍在繼續,為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

  安第斯山脈其中阿空加瓜山為安第斯山最高峰,海拔6959米。奧霍斯-德爾薩拉多山為世界最高火山,海拔6893米,南美洲多火山,它們主要分佈在安第斯山,這裡共有40多座活火山。

  組成科迪勒拉的岩石年齡古老,開始是亞馬遜堅穩地塊***或巴西地盾***受侵蝕的沉積物約於4.5億至2.5億年前淤積在堅穩地塊的西側。這些淤積物的重力使地殼下陷,產生的壓力和熱量又使淤積物成為更耐久的岩石。因此,砂岩、粉砂岩和石灰岩分別變成石英岩、頁岩和大理石。約2.5億年前,組成地球大陸塊的地殼板塊結合成超級大陸──盤古大陸。後來盤古大陸及其南部貢德瓦納古陸***Gondwanaland***發生分裂,板塊向外分散,南美洲大陸板塊與納斯卡***Nazca***大洋板塊互相碰撞***或會合***,產生造山運動,因而形成安地斯山脈。

  屏障作用

  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從南美洲的南端到最北面的加勒比海岸綿亙約形成一道連續不斷的屏障。安地斯山脈將狹窄的西海岸地區同大陸的其餘部分分開,是地球重要的地形特徵之一,它對山脈本身及其周圍地區的生存條件產生深刻的影響。位於阿根廷境內的阿空加瓜山***Aconcagua***,海拔6962米,為西半球最高峰。

  生態分佈

  安第斯山脈發現的侏儒蛙氣候和植被型別複雜多樣,垂直分帶明顯,隨緯度、高度和坡向而異。北段地處低緯,綜合反映熱帶溼潤的基本特徵。低地和低坡地帶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7℃以上,年降水量多超過2000毫米,熱帶山地常綠林所佔比重很大。由下向上,氣候和植被型別依次更替,直至高山冰雪帶,垂直帶圖譜完整。中段自北向南氣溫年較差增大,降水量減少,主要反映乾旱特徵。南段地處中、高緯,體現溫涼溼潤特徵。最冷月平均氣溫在低於10℃,最熱月平均氣溫以上0℃。

  動植物。在安第斯山脈,動植物的生存能力大部分取決於海拔高度,植物群落的生存也由氣候、溼潤的程度和土壤等條件決定,而動物則賴有豐足的食物來源才能生存;永久雪線是動植物生存的上限。有些植物和動物可以在任何海拔高度上生存,其他的則只能生活在某一高度。貓類很少生活在13,000尺以上,白尾小鼠通常不低於13,000尺,最高可達17,000尺。無峰駝***美洲駝、栗色羊駝、羊駝和駱馬***主要為高原動物,生活在11,200尺~12,800尺之間高度,但也可在海拔較低的地方生活得很好。據認為,神鷹可以高飛至26,000尺。

  考察勘探

  安第斯山脈如上所述,安地斯山脈已有數千年人類居住史,到1530年代西班牙人征服南美洲時,高地的原住民已對安地斯山脈有了全面的瞭解,並在其中建成了廣大的城市和道路網。西班牙的早期勘探伴隨著掠奪和搶劫,雖然他們在統治過程中也在安地斯地區建設了許多現代化城市。

  歐洲人對安地斯山脈的首次系統考察,以題為《地理錄》***Relaciones geograficas,1579~1585***的一系列調查報告的形式出現,該書在逐步深入詳盡的問答中記載了有關西班牙海外殖民地的大量地理的和經濟的資料。1735年,由法國博物學家拉孔達明***Charles-Marie de La Condamine***率領的探險隊開始測量安地斯山赤道子午線的弧度,且對厄瓜多山脈進行了長達數年的考察。德國博物學家兼探險家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進行了一系列更為重要的考察,他於1799年抵達委內瑞拉的海岸,在5年內對安地斯山脈的地質、氣候、生物***特別是以高度為基礎的生態區***進行了無數次的調查研究。

  到19世紀中期,現已獨立的安地斯各國曾發起並資助對山區進行科學的勘探。當時參加這項活動的在厄瓜多有英國登山家溫伯爾***Edward Whymper***,在祕魯有祕魯人索爾丹***Mariano Paz Soldan***,以及繪製了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詳細地圖的義大利地理學家科達齊***Agostino Codazzi***。自19世紀後期以來,對安地斯山脈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經濟發展,特別是採礦和鐵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