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捕獲的最大的鯨

 ?現在讓小編告訴你?

  ?

  是藍鯨。一隻重190噸、長度為27.6米的雌性藍鯨於1947年被捕獲。1909年,在南大西洋南喬治亞島的格呂特維齊一隻擱淺的藍鯨體長33.58米。藍鯨也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動物。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鬚鯨亞目。藍鯨被認為是地球上生存過的體型最大的動物,長超過33米,重達200噸以上。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 目前已知藍鯨至少有三個亞種: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m. musculus;棲息在南冰洋的B. m. intermedia與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B. m. brevicauda***也稱侏儒藍鯨***。在印度洋發現的B. m. indica則可能是另一個亞種。與其他鬚鯨一樣,藍鯨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

  1959年5月15日,藍鯨是人們知道的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科學家今天警告說,如果不對世界性的捕鯨業實行限制,藍鯨就會滅絕。

  形態特徵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藍鯨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鬚鯨亞目。藍鯨被認為是地球上現存體型最大、最重的動物,最大可達33米,重達200噸以上。

  20世紀初,在世界上幾乎每一個海域中,藍鯨的數量是非常多的。但是過了40年後,捕鯨者的獵殺使它們幾乎要滅絕了。直到國際社會在1966年開始宣佈保護藍鯨後,藍鯨的數量得以增加。有一份2002年的報告估計目前世界上藍鯨的數量在5,000至12,000只之間,並分佈在至少5個族群中。最近對於侏儒藍鯨的研究顯示這個數字可能是低估了實際的數量。在捕鯨活動開始前,藍鯨最大的族群是在南極海域,估計大約有239,000只***範圍介於202,000與311,000之間***。目前在東北太平洋、南極海與印度洋的數量已經比以前要減少得多***大約各只有2,000只***。在北大西洋則有2個更大的集團,在南半球至少也有2個集團。

  一頭成年藍鯨能長到非洲象體重的30倍左右。藍鯨的平均長度約25米,最高紀錄為33.5米左右。雌鯨大於雄鯨,南藍鯨大於北藍鯨。上面觀,吻寬而平。藍鯨背鰭小,高約0.4m,位體後1/4處。鰭肢較小,其長佔體長的15%。尾鰭寬為體長的1/3至1/4,後緣直線形。蜇溝55~88條,最長者達於臍。每側須板270~395枚。體背深蒼灰藍,腹面稍淡,口部和須黑色。

  藍鯨和其他種類的鯨不同,其他種類顯得矮壯,而藍鯨則身體長椎狀,看起來像被拉長。頭平呈U型,從上嘴脣到背部氣孔有明顯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鯨鬚板密集,大約300個鯨鬚板***大概1米長***懸於上顎,深***中約半米。60-90個凹槽***稱為腹褶***沿喉部平行於身體。這些皺褶用於大量吞食後排出海水。

  藍鯨背鰭小,只有在下潛過程中短暫可見。背鰭的形狀因個體而不同;有些僅有一個剛好可見的隆起,而其他的鰭則非常醒目,為鐮型。背鰭大概位於身體長度的四分之三處。當要浮出水面呼吸時,藍鯨將肩部和氣孔區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鯨類***如鰭鯨和鯧鯨***要大得多。這經常可作為識別海洋物種的有用線索。 當呼吸時,如果風平浪靜,藍鯨噴出的一道壯觀的垂直水柱***可達12米,一般為9米***在幾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藍鯨的肺容量為5,000升。

  藍鯨的鰭肢長3-4米。上方為灰色,窄邊白色。下方全白。頭部和尾鰭一般為灰色。但是背部,有時還有鰭肢通常是雜色的。雜色的程度因個體而有明顯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則是深藍,灰色和深藍色相當程度的混合在一***greyblue***。

  藍鯨和其他鯨互動時衝刺速度可達50km/h***30mph***,但通常的遊速為20km/h***12mph***。當進食時,速度降到5km/h***3 mph***。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藍鯨當下潛時會抬起他們的尾鰭,其他的大部分藍鯨則不會。

  藍鯨是地球上目前的最大的動物,最大的藍鯨有多重藍鯨還不確定。大部分的資料取自20世紀上半葉南極海域捕殺的藍鯨,資料由並不精通標準動物測量方法的捕鯨人測得。有記載的最長的鯨為兩頭雌性,分別為33.6米***110英尺3英寸***和33.3米***109英尺3英寸***。但是這些測量的可靠性存在爭議。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NMML***的科學家測量到的最長的鯨長度為29.9米***98英尺***,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輛雙層公共汽車一樣長。

  藍鯨的頭非常大,舌頭上能站50個人。它的心臟和小汽車一樣大。嬰兒可以爬過它的動脈,剛生下的藍鯨幼崽比一頭成年象還要重。在其生命的頭七個月,幼鯨每天要喝400升***100升美國加侖***母乳。幼鯨的生長速度很快,體重每24小時增加90公斤***200磅***。

  由於藍鯨巨大的體積,我們不能直接稱它的體重。大部分被捕殺的藍鯨都不是整頭上稱的,捕鯨人在稱重之前將其切成合適的大小。因為血液和其它體液喪失,這種方式低估了藍鯨的體重。即使這樣,有記載27米***88英尺6英寸***長的鯨重達150-170噸***160-190短噸***。NMML的科學家相信30米***98英尺***長的鯨估計會超過180噸***200短噸***。目前NMML科學家精確測量過的最大的藍鯨重達177噸 ***197短噸***。

  分佈範圍

  世界性分佈,以南極海域數量為最多,主要是水溫5~20℃的溫帶和寒帶冷水域,有少數鯨曾來遊於黃海和臺灣海域。藍鯨是最重要經濟種之一,脂肪量多。國際上規定用藍鯨產油量作換算單位,即1藍鯨=2長鬚鯨=2.5座頭鯨=6大鬚鯨。從現代捕鯨開始的年代起,就對藍鯨競相濫捕,在高峰期的1930~31年度,全世界一年就捕殺藍鯨近3萬頭。196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宣佈藍鯨為禁捕的保護物件。未開發前藍鯨至少有20多萬頭,現在估計最多有13000頭。根據國際捕鯨委員會***發表的統計報告說,藍鯨現藍鯨在只有200~453頭倖存者。這是根據在南半球經過8年的調查得出的,已經瀕臨滅絕。

  禁止捕鯨以來,全球藍鯨的數量基本保持不變,大概3000-4000頭。從受脅物種紅色列表創立開始,藍鯨就已經被列為紅色列表上的瀕危物種。位於太平洋東北部的藍鯨種群是最大的,由大約2000個體組成,集中在阿拉斯加到哥斯大黎加之間,但在夏季常見於加利福尼亞。這個種群是長期以後藍鯨數量回升的希望。有些時候他們會漂泊到太平洋西北部;曾有記載出現在堪察加半島和日本北端之間。

  南大洋藍鯨種群的數量在750-1200頭之間,該種群遷移的方式還沒良好理解。它們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區別於斯裡蘭卡東北沿海時常出現不確定數目的種群。南大洋種群的一部分藍鯨接近南太平洋的東海岸。在智利,人們發現了藍鯨聚集於智魯島沿岸覓食,因此智利鯨類保護中心,在智利海軍的支援下,對其進行廣泛的研究和保護。

  在北大西洋生活著兩個藍鯨種群。第一個位於格陵蘭,紐芬蘭,新斯科舍和聖勞倫斯灣。估計有500頭左右。第二個更靠東,春季出現在亞述爾群島,而七八月份則出現在冰島;據推測鯨群沿大西洋中脊在這兩個火山島之間活動。除了冰島,雖然極其少見,藍鯨還出現在更遠的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科學家不清楚這些藍鯨在哪裡過冬。整個北大西洋的種群數量在600-1500之間。

  人類對藍鯨種群的恢復造成威脅,多氯聯二苯化學品會在藍鯨血液內聚集,導致藍鯨中毒和夭折,同時日益增加的海洋運輸造成的噪音***the noise pollution***,掩蓋了藍鯨的聲音,導致藍鯨很難找到配偶。

  種群現狀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聲的動物。卡明斯和湯普森***1971年***及理查德森等人***1995年***表示,通過距離藍鯨1米參考壓力一毫帕的測量,估算藍鯨的聲音在源頭處可以達到155-188分貝。即使考慮到水和空氣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標準參考壓力,空氣中的等價聲音範圍仍有89-122分貝。作為比較,風鑽的聲音大約100分貝。但人類可能無法體會到藍鯨是聲音最大的動物。所有的藍鯨種群發聲的基頻在10-40赫茲,而人類能夠察覺的最低頻率是20赫茲。藍鯨的聲音持續時間為10-30秒鐘。有記錄斯里蘭卡海岸外藍鯨的聲音重複唱4個音符的“歌”,每次持續兩分鐘,使人想起駝背鯨之歌。研究者認為,因為這種現象沒在其它種群中看到,它可能為B. m. brevicauda***侏儒***亞種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