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許可權的設定許可權和形式是什麼

  行政許可設定權是國家機關依據法定許可權和法定程式創設行政許可的一種立法行為。行政許可權的設定權具有兩種含義,即行政許可的創設權與規定權。下面由小編為你介紹行政許可設定權相關法律知識。

  行政許可權的設定許可權

  行政許可的創設權是指享有國家立法權的機關制定、認可、修改、廢止行政許可事項的權利。

  行政許可的規定權是指對法律、法規已經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為結合實施的需要,就行政許可的條件、標準、程式等進行具體的解釋和適用的權利,即對已有的行政許可事項加以具體化的權力,以便使行政許可更具有可操作性。

  一、法律的行政許可設定權

  法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事項是由我國的政體決定的。法律不僅可以對《行政許可法》第十二條規定的可以設定行政許可的五類事項設定行政許可,法律也可以對第十二條規定以外的事項設定行政許可。

  二、行政法規的行政許可設定權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法律規範,根據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行政法規的效力等級是僅次於法律的一種法律規範。

  行政許可法對行政法規在設定行政許可方面的規定體現了憲法和立法法的精神,一方面,行政法規設定行政許可的許可權比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規範大;另一方面它又受一定的限制,即法律已經設定行政許可的,行政法規只能作出具體規定,不能增設行政許可。總之,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法規定的可以設定行政許可的各類事項,但是,法律已經設定行政許可的,行政法規不得超越法律規定,而只能作具體化的規定。

  三、國務院決定的行政許可設定權

  必要時,國務院可以採用釋出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主要考慮有五點,

  一是一些臨時性、緊急的和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事項,國務院還需要以行政許可方式進行管理;

  二是根據WTO規則,國外採取臨時性許可措施時,我國可以採取相應措施,如臨時配額、臨時許可證管理等;

  三是有些比較敏感的問題,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條件一時還不成熟,需要國務院決定設定行政許可進行管理;

  四是國務院決定已經設定了不少行政許可,其中有不少在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也認為需要保留;

  五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在國有企業改革、促進就業與再就業、社會保險等方面,有一些試點、試驗的事項,先是用政策作指導,在區域性地區、特定領域實施,積累經驗,在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前,也需要採取行政許可的方式實施管理,防止出現混亂。

  基於以上考慮,行政許可法賦予了國務院以採用釋出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的權力,但作了限制。所謂必要時,包括臨時、緊急情況,為試點、試驗需要,一時難以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等情況。實施後,除臨時性行政許可因條件、情況發生變化廢止以外,國務院決定設定的其他行政許可在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適時提請全國人大及其會制定法律加以設定,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規加以設定。

  四、地方性法規的行政許可設定權

  地方性法規是省級人大及其會制定或者批准的法律規範。行政許可法規定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已經對有關事項設定行政許可的,地方性法規只能作出具體規定,不得增設行政許可。

  五、省級政府規章的行政許可設定權

  行政許可法對省級地方政府規章的行政許可權作出了必要限制。首先是許可設定主體範圍的限制。

  只有省級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才能設定行政許可事項,其他具有地方政府規章制定權的人民政府無權設定行政許可事項;

  其次是許可性質的限制。省級地方政府規章設定的許可制具有臨時性質,不是一種長期有效的行政許可。

  第三,省級地方政府規章設定的臨時性行政許可受到特定時限的限制。臨時性許可設定權以一年為限,在實施滿一年後,該種臨時性許可應自動失效,如果省級人民政府認為需要繼續執行該種許可,就必須提請本級人大及其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六、地方性法規和省級政府規章不得設定行政許可的事項

  在現實生活中,出於保護本地生產經營者利益的狹隘考慮,很多地方政府常常利用設定行政許可事項限制外地競爭者的產品或者服務進入本地市場。實踐證明,以許可的方式設定貿易壁壘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規定地方性法規和省級政府規章設定的行政許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個人或者企業到本地區從事生產經營和提供服務,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商品進入本地市場。

  根據行政許可不同種類的性質,行政許可法規定:資格、資質的行政許可,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登記及其前置性行政許可,地方性法規和省級政府規章不得設立,只能由法律、行政法規和必要時國務院制定的決定設立。

  行政許可法取消了國務院部門規章的行政許可設定權。至於各部門已經設立的確需繼續實施的行政許可,在本法實施後,可以由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予以確認,有的可以上升為法律加以規定。

  七、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的行政許可規定權

  按照法制統一原則,根據我國法律體系中下位法不得與上位法相牴觸的精神,行政許可法規定下位法可以在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範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但不得增設行政許可,不得增設上位法沒有規定的行政許可條件。

  八、其他規範性檔案一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

  其他規範性檔案的一般定義是指各級各類國家行政機關,為實施法律,執行政策,在法定許可權內製定的除行政法規和規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及行政措施等。

  其他規範性檔案無權設定行政許可。該種無許可權既包括創設的無許可權也包括規定的無許可權。行政許可法的這一規定對糾正濫設、亂設許可,具有重要作用。

  雖然其他規範性檔案不能設定行政許可,但為了便於執行,可以在上位法賦予的自由裁量權內,對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但不得增設行政許可,不得增設上位法規定的行政許可條件。

  行政許可的設定許可權和形式

  ***一***經常性行政許可的設定經常性行政許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以法律、國務院以行政法規、有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以地方性法規來設定。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效力等級來確定,即上一個等級沒有設定的,下一個等級才可以設定。

  對於國務院行政法規設定的有關經濟事務的行政許可,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認為可以通過前述設定的優先原則所列方式解決的,經過報國務院批准的程式後,可以在本行政區域內停止實施該行政許可。

  ***二***非經常性行政許可的設定國務院可以以決定形式,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以規章形式設定非經常性行政許可。國務院設定非經常性行政許可的條件是:第一,尚未制定法律;第二,在有必要的時候;第三,實施後,除了臨時行政許可事項以外,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規。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設定非經常性行政許可***臨時性的行政許可***條件是:第一,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第二,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須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第三,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三***實施行政許可具體規定的制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可以在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範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制定具體規定的規則有二:不得增設行政許可;對行政許可條件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的其他條件。

  行政許可的特徵

  1.行政許可是依法申請的行政行為。行政相對方針對特定的事項向行政主體提出申請,是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許可行為的前提條件。無申請則無許可。

  2.行政許可的內容是國家一般禁止的活動。行政許可可以一般禁止為前提,以個別解禁為內容。即在國家一般禁止的前提下,對符合特定條件的行政相對方解除禁止使其享有特定的資格或權利,能夠實施某項特定的行為。

  3.行政許可是行政主體賦予行政相對方某種法律資格或法律權利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許可是針對特定的人、特定的事作出的具有授益性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

  4.行政許可是一種外部行政行為。行政許可是行政機關針對行政相對方的一種管理行為,是行政機關依法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一種外部行為。行政機關審批其他行政機關或者其直接管理的事業單位的人事、財務、外事等事項的內部管理行為不屬於行政許可。

  5.行政許可是一種要式行政行為。行政許可必須遵循一定的法定形式,即應當是明示的書面許可,應當有正規的文書、印章等予以認可和證明。實踐中最常見的行政許可的形式就是許可證和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