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社群基本知識

  你知道安全社群嗎?你對安全社群有多少了解呢?小編在此整理了,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1

  一、安全社群的起源和發展

  1、“安全社群”的概念被世界衛生組織於***9月20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第一屆事故與傷害預防大會上正式提出來。

  ***9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第一屆事故與傷害預防大會上,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的500餘名代表一致通過並向全球發表了《安全社群》宣言。《宣言》宣佈:人人都平等的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權力。這一原則是世界衛生組織推進全人類健康和全球預防意外及傷害控制計劃的基本原則。基本原則:人人都平等的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權力。

  2、2000年我國香港地區引入“安全社群”理念;

  2003年我國臺灣地區引入“安全社群”理念;

  2004年我國大陸地區引入“安全社群”理念。

  重慶市至2009年全面啟動“安全社群”建設以來,至2013年底全市已通過評審認證命名了309個“重慶市安全社群”,16個“全國安全社群”。2014年3月,北部新區人和街道通過了“國際安全社群”的現場認證,成為中西部地區第一個“國際安全社群”。

  二、安全社群基本術語

  1、安全社群:建立了跨部門合作的組織機構和程式,聯絡社群內相關單位和個人***志願團體***共同參與事故與傷害預防和安全促進工作,持續改進地實現安全目標的社群。

  2、“社群” 小可以指自然村、居委會轄區,大可以指區、縣乃至一個城市轄區,但根據國家安監總局《關於深入開展安全社群建設工作的意見》,我國開展安全社群建設的最小單位,城市為街道辦事處,農村為鄉鎮。

  3、安全社群特 點:①跨界合作;②全員參與;③持續改進

  4、安全社群分 類:①城市社群;②農村社群;③企業主導型社群

  5、安全社群級 別:①省***市***級;②國家級;③國際級

  6、安全促進:為了達到和保持理想的安全水平,通過策劃、組織和活動向人群提供必需的保障條件的過程。

  7、事故:造成人員死亡、傷害、疾病、財產損失或其他損失的意外事件。

  8、傷害:指突然發生的各類事故對人體所造成的損傷。包括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傷害有時不單單指身體上的傷害,也包括心理或精神上的傷害***

  9、事故隱患:可導致事故與傷害發生的人的不安全行為,作業場所等環境不佳,裝置及設施等因素的不安全狀態及管理缺陷。

  事故隱患與危險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隱患的實質是指有危險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狀態”,這種狀態可在人或物上表現出來,如人走路不穩、路面太滑都是倒是摔倒致傷的隱患;也可表現在管理的程式、內容或方式上,如檢查不到位,制度不健全,人員培訓不到位等。危險源則是指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狀態,它的實質是具有潛在危險的源點或部位,是爆發事故的源頭。危險源存在於確定的系統中,不同的系統範圍危險源區域也不盡相同。

  10、目的:是個人、部門或整個組織所期望達到的某種成果。就安全社群而言就是社群在安全績效方面要到的目的。

  11、計劃:根據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的分析,提出來一定時期內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案途徑。

  12、持續改進:為了改進社群安全的總體績效,社群持續不斷地加強事故與傷害預防工作的過程。

  13、安全領域:安全工作涉及的範圍。安全社群建設關注的領域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場所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兒童安全、學校安全、公共場所安全、體育運動安全、涉水安全、社會治安、防災減災與環境安全,共十二個領域。

  14、三重一需求:重點行業***重點人群***、重點場所、重點問題、群眾需求。

  15、兩高一脆弱:高危人群、高風險環境、弱勢群體

  ***策劃並實施安全促進專案,特別要針對“兩高一弱”群體進行有效干預,推動區域安全環境的改善***

  16、風險:風險指的是與損失有關的不確定性,包括髮生與否的不確定性,發生時間的不確定和導致結果的不確定。一般來說,風險的構成要素有三個:風險因素、風險事故、損失。

  17、風險辨識:即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風險管理的基礎。只有在正確識別出自身所面臨的風險的基礎上,人們才能夠主動選擇適當有效的方法進行干預。

  三、安全社群建設的目的及意義

  1、安全社群建設的目的:倡導“安全、健康、文化”的社群理念,改善社群安全現狀,最大限度地預防和降低各類傷害與事故,促進人人都能平等地享有健康和安全。

  2、安全社群建設的意義:

  ①有利於提高社群成員安全意識、安全技能和社群的安全保障水平,培養重視安全的社群氛圍。

  ②有利於更好地落實“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

  ③有利於深化和加強安全生產的“三基”工作***加強基層、夯實基礎、提高基本素質***。

  ④是安全工作迴應群眾關切,切實解決事關群眾利益的安全問題,落實安全工作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的抓手。

  2

  1、社群的概念

  聚居在一定地域範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有一定數量的人口;有一定的地域界限;有共同的文化、制度和經濟生活,居民按一定的方式和結構分佈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2、安全社群

  建立了跨部門合作的組織機構和程式,聯絡社群內相關單位和個人共同參與事故與傷害預防和安全促進工作,持續改進地實現安全目標的社群。

  “安全社群”具有廣泛的包容性,涉及到人們生活、工作乃至環境各個方面,涵蓋了生產安全、交通、社會治安、消防、工作場所、公共場所、學校、殘疾人、老年人、兒童、家居、體育運動等諸多領域。有必要的組織機構,有明確的目標和職責,有切合實際的預防專案,有積極的自我評估制度和自我檢查、自我糾正、自我完善、自我改進機制。

  安全社群對所有人身傷害進行干預!

  3、建設安全社群的目的

  最大限度地降低各類事故與傷害

  提高全員安全意識與安全技能

  加強安全生產“雙基”工作

  4、安全社群指導思想

  人人都平等的享有安全與健康的權利

  以人為本

  5、安全社群的特點

  1.資源整合

  有一個負責安全促進的跨部門合作的組織機構,建立起健全有力的組織體系和工作網路,聯合社區內有關單位建立跨部門合作的機制,整合社群內各類組織的資源群策群力,是安全社群的保障條件。

  “安全社群”突破了以往的“條塊分割、互不統屬”傳統社群管理執行模式,有效地整合了職能部門、商業機構、學校、醫院、社會團體等方面資源,形成了高效的工作網路。

  2.全員參與

  公眾參與是實現“安全社群”理念的根本保證。

  社群是人們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場所,是社群居民的生活基地。開展安全社群建設,必須充分調動全體成員的廣泛參與。通過各種活動和方式,建立政府和民間組織以及公眾溝通的渠道,提高公眾的參與意識,促進公眾對政府決策的理解和支援,增強社群的凝聚力和輻射力,培養居民的安全意識和文明素養,充分調動全體成員參與到安全社群的建立工作中來。

  3.持續改進

  不斷的降低傷害風險,提高安全程度,需要持續的策劃和實施安全促進計劃,以獲得持續的安全績效。

  6、安全社群最顯要特徵

  社群的居民積極參與。

  圍繞傷害預防,圍繞社群安全開展工作。

  持續改進,圍繞安全目標持續改進、不斷完善。

  7、安全社群理念

  強調針對所有類別的傷害預防,包括所有年齡、環境和條件,尤其是高危人群和弱勢群體以及高風險環境。

  強調社群內,人人蔘與預防工作,即全員、全過程、全方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