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科普手抄報

  由於災害存在著不確定性和巨大的破壞性,防震減災工作理所當然地受到科學技術界和各國政府的關注。你知道地震手抄報該怎麼做才好看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圖片和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圖片欣賞

  圖一

  圖二

  圖三

  資料1:地震諺語

  1、響聲一報告,地震就來到。

  2、大震聲發沉,小震聲發尖。

  3、響得長,在遠端;響得短,離不遠。

  4、先聽響,後地動,聽到響聲快行動。

  5、上下顛一顛,來回晃半天。

  6、離得近,上下蹦;離得遠,左右擺。

  7、上下顛,在眼前;晃來晃去在天邊。

  8、房子東西擺,地震東西來;要是南北擺,它就南北來。

  9、噴沙冒水沿條道,地下正是故河道。

  10、冒水噴沙哪最多?澇窪鹼地不用說。

  資料2:地震的前兆

  氣象異常

  人們常形容地震預報科技人員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這的確有道理。地震之前,氣象也常常出現反常。主要有震前悶熱,人焦灼煩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綿綿,黃霧四塞,日光晦暗,怪風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如: 浮雲在天空呈極長的射線狀,射線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中心地震的位置,這樣的射線雲屆很容易被人們觀察到。

  地聲異常

  地聲異常是指地震前來自地下的聲音。其聲有如炮響雷鳴,也有如重車行駛、大風鼓盪等多種多樣。當地震發生時,有縱波從震源輻射,沿地面傳播,使空氣振動發聲,由於縱波速度較大但勢弱,人們只聞其聲,而不覺地動,需橫波到後才有動的感覺。所以,震中區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內聲響,似地氣鼓盪,如鼎內沸水膨漲"的記載。如果在震中區,3級地震往往可聽到地聲。地聲是地下岩石的結構、構造及其所含的液體、氣體運動變化的結果,有相當大部分地聲是臨震徵兆。掌握地聲知識就有可能對地震起到較好的預報預防效果。

  地光異常

  地光異常指地震前來自地下的光亮,其顏色多種多樣,可見到日常生活中罕見的混合色,如銀藍色、白紫色等,但以紅色與白色為主;其形態也各異,有帶狀、球狀、柱狀、瀰漫狀等。一般地光出現的範圍較大,多在震前幾小時到幾分鐘內出現,持續幾秒鐘。我國海城、龍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時及地震前後都出現了豐富多彩的發光現象。地光多伴隨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噴沙冒水、噴氣等自然現象同時出現,常沿斷裂帶或一個區域作有規律的遷移,且與其他巨集觀微觀異常同步,其成因總是與地殼運動密切相關。且受地質條件及地表和大氣狀態控制,能對人或動、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目前我們所掌握的地光異常報告,都在震前幾秒鐘至1分鐘左右。如海城地震,瀾滄、耿馬地震等都蒐集到了類似的報告。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