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安置補償費的種類有哪些

  安置補償費 指國家在徵用土地時,為了安置以土地為主要生產資料並取得生活來源的農業人口的生活,所給予的補助費用。那麼拆遷安置補償費又是怎樣的呢?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拆遷安置補償費的相關法律知識。

  拆遷安置補償費的種類

  拆建單位依照規定標準向被拆遷房屋的所有權人或使用人支付的各種補償金,一般包括:

  1、房屋補償費,用於補償被拆遷人的損失,以被拆遷房屋的結構和折舊程度劃檔,按平方米單價計算。

  2、週轉補償費,用於補償被拆遷房屋住戶臨時居住房或自找臨時住處的不便,以臨時居住條件劃檔,按被拆遷房屋住戶的人口每月予以補貼。


  3、獎勵性補償費,用於鼓勵被拆遷房屋住戶積極協助房屋拆遷或主動放棄一些權利如自願遷往郊區或不要求拆遷單位安置住房,房屋拆遷補償費的各項標準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加以確定,拆建單位必須嚴格執行,不得任意更改。

  4、被除了應得的房屋補償費以外,還可得到搬家補償費,裝置遷移費,過度期內的臨時安置補助費。

  拆遷當事人雙方協商不成,達不成拆遷協議的,可以經當事人申請,由被拆遷房屋所在地的區***縣***房地局裁決舉報、投訴箱、監督電話由區監察委專人負責。

  相關知識連結:

  拆遷安置補償費徵收個稅嗎

  目前在城市改造中,個人取得的補償費是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對此,地稅局對該情況的操作主要是,個人因土地使用權被政府收回後原擁有不動產拆遷,被拆遷人取得的拆遷補償,無論是現金還是實物***房屋***,均免徵個人所得稅。此外,舊城改造過程中,單位因土地被徵用而取得的不動產拆遷補償費,同樣不徵收營業稅。

  相關閱讀:

  安置補償費的相關規定

  根據《 土地管理法》規定:

  ①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標準“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徵地前被徵用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

  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4-6倍。但是,每公頃被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

  其中,年產值的計算,與 土地補償費年產值的計算方法相同。被徵用單位耕地的安置補助費,因人均耕地的數量和平均年產值多少而不等,人均耕地少,平均單位年產值高,支付的安置補助費就高,反之則低。

  ②徵用其他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標準規定。對徵用有收益的非耕地的安置補助費,各地一般按該土地年產值乘以略低於鄰近耕地的安置補助費倍數計算;對徵用房屋和其他建築物的地基以及無收益的非耕地,不支付安置補助費。

  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制定安置補助費標準時,一般是在《土地管理法》規定的範圍內,結合當地的情況,對耕地和非耕地***如園地、魚塘、藕塘、林地、牧地、草原等***的安置補助費作統一規定。在確定安置補助費時,被徵地單位要有準確的應該享受安置補助費的人口數字。

  為此,《土地管理法》規定,人口數必須按農業人口計算,非農業人口不在計算之中,必須是擬議徵地前居住的人口,開始擬議徵地後遷入的戶口不包括在內。

  ③按照以上規定計算支付的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

  ④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安置補助費應該用於安排因土地被徵用而造成的多餘勞動力的就業和不能就業人員的生活補助,不得挪作他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

 

  ”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