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育兒知識

  家,是我們心中的避風港,對孩子來說尤其重要。以下是由小編整理家庭育兒知識關於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早教誤區

  誤區之一:目標定得太高。

  在家長們的心中,都給孩子設計了美好的未來,許多家長們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要是晚認了幾天字,少學了幾個單詞是天大的失誤。更有一些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現在並不出色,以後也不會有“大出息”。其實人生的起跑線不止一條,人生隨時都有不同的起跑點。

  誤區之二:盼孩子是“神童”。

  調查發現,希望孩子“正常發展”的只有三成,大多數家長希望孩子是“超常”的,最好是位神童。其實,超常和低智力的兒童所佔的比例都非常少,90%以上的兒童都是正常孩子。如果家長非要給正常的孩子定一個超常的標準,那結果只能等於拔苗助長。

  誤區之三:過分地強調知識灌輸。

  有些家長把教育片面地理解為傳授書本知識,他們

  不顧嬰幼兒心理髮展的特點,硬性地給孩子規定學習任務,讓嬰幼兒像學生那樣坐下來學習,剝奪了他們玩耍的時間,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誤區之四: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孩子畢竟是孩子,具有孩子的天性,辦事不可能像大人那樣考慮周全,犯錯誤時有發生。如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孩子就會覺得事事辦不好,事事都難辦,從而失去前進的信心,長期這樣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四大誤區

  一是忽略家庭教育。

  孩子的價值觀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地位,旁人不可替代,父母的身教對於孩子性格、習慣、價值觀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早教等同於學習。

  不少家長把早期教育視同於早期學科教育,孩子1歲以內學認字,3歲以內學外語。夏先生認為,會識字、會背詩只是簡單的記憶模仿,並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0至3歲的孩子正處於情緒情感和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早教的重點是把握好語言、智慧、體能、感官等七個幼兒身心發展的順序和規律,採取鼓勵性學習,創造快樂環境,開發其本身已有的潛能。

  三是幼兒只適於學習單一母語。

  每個幼兒都具有多語言功能。為給幼兒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目前金寶貝全部採取全英文授課。教師來自於11個不同國籍,而其在國內招聘的教師則要求專業外語八級以上、有愛心,而且要經過4至7個月的培訓才能上崗。

  四是早教機構大同小異。

  早教機構形似,但在理念、課程、環境、師資等方面都不盡相同。作為家長,選擇時應注意兩點,一是課程不能是單向吸收,要給孩子足夠的表示時間和機會;二是所有學習都應是多感官學習,調動的感官越多,吸收力度越大,學習效果越好。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