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葉的主要功效是什麼

  枇杷膏雖然叫做枇杷膏,但事實上,中醫裡真正入藥的並非枇杷,而是枇杷葉,可以清肺熱、降胃氣,對煩躁、口渴也有助益。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枇杷葉的主要功效。

  枇杷葉的主要功效

  清肺和胃,降氣化痰。

  治肺熱痰嗽,咳血,衄血,胃熱嘔噦。

  ①《別錄》:主卒啘不止,下氣。

  ②《食療本草》:煮汁飲,主渴疾,治肺氣熱嗽及肺風瘡,胸、面上瘡。

  ③《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斷痰絲,化頑痰,散吼喘,止氣促。

  ④《綱目》:和胃降氣,清熱解暑毒,療腳氣。

  ⑤《本草再新》:清肺氣,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嗆血,治癰痿熱毒。

  ⑥《安徽藥材》:煎汁洗膿瘡、潰瘍、痔瘡。

  枇杷葉的作用

  1. 鎮咳、祛痰、平喘作用 本品所含苦杏仁甙在體內水解產生的氫氰酸有止咳作用.水煎劑或乙酸乙酯提取物有祛痰和平.其葉所含之揮發油有輕度祛痰作用.亦有報告指出, 枇杷葉止咳作用強, 祛痰作用較差.

  2. 抗菌作用 實驗表明:本品水煎劑或乙酸乙酯提取物對白色或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均有抗菌作用.但有人認為, 枇杷葉無抗菌作用, 並能刺激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

  3. 其他作用 有報告指出, 枇杷葉乙醇冷浸提取物對大鼠角叉菜膠所致足腫脹區域性用藥有抗炎作用, 溫浸提取物區域性用藥或灌胃給藥、冷浸提取物灌胃給藥均無抗炎作用.

  枇杷的吃法

  1.尚未成熟的枇杷切勿食用。

  2.枇杷果核中含有苦杏仁甙,有毒,千萬不要誤食,以免危害健康及生命。

  3.吃枇杷時要剝皮。除了鮮吃外,亦有以枇杷肉製成糖水罐頭,或以枇杷釀酒。

  4.枇杷不僅果肉可入藥,其核、葉、根也有藥用價值。鮮枇杷洗淨,生吃,就能治療口乾煩渴等不適。另外,將鮮枇杷50克,洗淨去皮,加冰糖5克,熬半小時後服用,對於扁桃體發炎引起的咽喉紅腫疼痛特別有效。

  枇杷採果後的管理

  中耕鬆土。枇杷採摘時因人為踐踏,果園土壤板結,不利於根系生長,遇上梅雨季節容易孳生雜草與枇杷爭肥爭水。因此,採果後及時中耕鬆土,可緩解這些矛盾。中耕深度以10~15釐米為宜,在離枇杷樹蔸80~100釐米處可適當深一些。

  重施採後肥。夏梢是枇杷的主要結果母枝,其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下年的產量。一般夏梢抽生的時間在6月上中旬,這時樹體因“產後”急需恢復樹勢,抽生夏梢和花芽分化又需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因此要重施採後肥。一般應在採果後15~20天施下,其量佔全年施肥總量的50%以上。以15年生枇杷樹為例,單株施肥量為人糞尿35~40公斤、尿素1公斤、磷肥1公斤、餅肥4~5公斤、廄肥35公斤。採用溝施法,在樹冠滴水線處挖深20~30釐米的溝,切莫把肥料施在樹盤內。

  施好葉面肥。夏梢的抽發,會使樹體出現又一次樹體虛脫,在這種生理狀況下,抓緊對樹體進行葉面追肥是很有好處的。可採用0.3%~0.5%尿素液或10%人尿液噴灑,或用0.3%磷酸二氫鉀液、0.2%硫酸鉀液、0.3%~0.5%過磷酸鈣浸出液、10%草木灰浸出液噴灑,以補充樹體營養,恢復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