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型管理者如何領導部下

  摘要:關於如何分享情緒,我可以談很多。現在談到的這些都是我目前在操作中最有用的一些技巧。我們可以參考一些在公眾場合發生的更尷尬的狀況,給內向的人提個醒。

  人群、演講、拍照、晚宴、會議、採訪……聽起來令人興奮,不是嗎?它們證明你很重要,人們想聽你要說什麼。這就是人們常常夢寐以求的“成功”,但對於我們中的一些人來說,這是我們最掙扎的部分。

  我是一個內向的人。我承認這一點,並且並不為此感到羞愧。但我說這些並非想給大家介紹所謂“外向表現12條法則”之類東西。相反,我真誠地邀請那些寧願待在幕後的夥伴們走上領導之路。也許我應該對那些感興趣的人先講講自己的經歷。

  我曾在20多歲到30出頭的年紀裡試圖成為一個性格外向的人,但都非常不成功。最後,我才找到了一些方法來幫我平衡自己的天性和事業上升所帶來的責任。當我最開始管理人事時,一切並不順利。我太專注於決策和指揮,但卻忽略了社交。我可以告訴你,對於不喜歡曝光的人來說,很難找到相關文章、課程或領導力培訓,指導你如何與不同的人打交道。

  但我也可以告訴你一些簡單的準則,能讓內向的人可以更為輕鬆地領導一家大型組織。以下是最重要的3條準則:

  1、做到“陰陽調和”;

  2、高處不勝寒,但不要因此變得孤立;

  3、做真實的自己。

  這些到底是什麼意思?讓我們先從“陰陽調和”說起。作為一個內向的人,當我訪問學校、發表演講、主持午宴或晚宴,我總是讓至少一個我信得過的外向同事和我在一起。他們的外向可以平衡我的內向。大家知道他們與我熟識,所以如果有人沒機會和我交流,或者我感到疲倦,我的外向同伴往往會成為我的“替身”,而他/她也通常因為獲得關注而精神振奮,所以這是一個“三贏”策略。對於內向的領導者來說,這是在社交場合最重要的一個策略。

  第二,如果你職位較高,你可能會感到孤獨。許多責任壓在肩頭,時常讓人感到壓力沉重。無論是挑戰還是機會,孤立自己或者嘗試獨自應對都是行不通的。所有偉大的領導者都有默契的幫手,這些備受信任的人不會評判我們,但會質疑,以此幫助我們解決業務問題、人事問題和私人問題等。我還從未聽說過隱士能成為偉大的領導者,這從某種程度上證明了這一點。

  最後一條在某種程度上似乎是顯而易見的,有時也確實容易。但以我之見,“做真實的自己”意味著要發表值得聆聽的發言,這通常集內容、表達和真實性於一體。內容不是本文的重點,但毫無疑問是我們傳達的價值核心。表達方式能吸引並保持人們的注意力。只有經過磨練和各種尷尬的狀況,你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說話風格、說話腔調和表達方式。

  對我來說,寫作比說話更重要——這篇文章無疑比我口述能更好地傳達我的想法。在那些需要說話的場合,我會新增一些笑料,雖然有時只有我一個人被逗樂。至於真實性,人們希望聽到你與眾不同的思想。即使你是在幕後的鍵盤上敲出這些,如果你瞭解自己、瞭解自己所堅持的,並且勇於分享,人們就會聆聽和迴應。

  關於如何分享情緒,我可以談很多。現在談到的這些都是我目前在操作中最有用的一些技巧。我們可以參考一些在公眾場合發生的更尷尬的狀況,給內向的人提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