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癌是怎麼形成的

  睪丸腫瘤是泌尿外科中常見的腫瘤之一。它幾乎都是惡性的,發病年齡有3個高峰:嬰兒期以卵黃囊瘤***嬰兒型胚胎性瘤***為多;20~40歲間可見各型別睪丸腫瘤,但仍以精原細胞瘤為多,70歲以後主要為精原細胞瘤。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睪丸癌的相關知識。

  :

  其病因尚不明瞭,目前認為其發病與遺傳和後天因素均有關係。其中與隱睪關係最密切,隱睪發生腫瘤的機會比正常人大10~14倍,腹腔內隱睪比腹股溝更高。

  原發於一側睪丸惡性腫瘤的病人對側睪丸同樣發生惡性腫瘤,這一現代已經得到廣泛的認識。睪丸腫瘤的發病率極低,約為1/5萬。在發生的睪丸惡性腫瘤中,對側睪丸腫瘤的發生率為1.2%-5.8%。有人認為,由於近10年來含鉑類藥物化療方案的應用使睪丸腫瘤治癒率提高,生存期延長,導致第二原發睪丸腫瘤發生率有增高的傾向。

  在同時或非同時發生的雙側睪丸腫瘤中,病理型別以精原細胞類佔多數,其他生殖細胞瘤則少見。非同時發生的雙側睪丸腫瘤發病年齡均較大,81.8%的患者發生於45歲以上,這可能與精原細胞瘤的患者容易被放射治療或化療治癒,生存期延長有關。腹腔或腹股溝隱睪是睪丸腫瘤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

  當對側睪丸增大時,必須考慮第二原發睪丸腫瘤的可能性,並做病理檢查,明確組織學型別,以利進一步治療。治療和預後主要與臨床分期及組織學型別有關,與患者是否雙原發睪丸腫瘤本身無關。在同時發生的雙側睪丸精原細胞瘤中,合併縱膈左鎖骨上淋巴結和全身轉移的患者,預後差,因此,雙側睪丸腫瘤的治療選擇和睪丸原發性惡性腫瘤的治療原則。

  睪丸癌的分類:

  睪丸腫瘤分為生殖細胞腫瘤、非生殖細胞腫瘤和睪丸繼發性腫瘤,其中以生殖細胞腫瘤最多見,佔90%~95%。生殖細胞腫瘤分為精原細胞瘤***35%***、非精原細胞瘤***胚胎癌;畸胎瘤;絨毛膜上皮癌等***及混合性生殖細胞瘤。非生殖細胞瘤分為間質細胞瘤、支援細胞瘤、性腺間質瘤、混合瘤。

  睪丸癌的臨床表現:

  最常見症狀為睪丸漸進的、無痛性的增大,並有沉重感。精原細胞瘤腫大的睪丸往往保持睪丸的輪廓,質地一致,而畸胎瘤則呈結節性腫大,軟硬不一致。約有10%的患者因睪丸內出血或梗死而感覺疼痛,10%的患者可能出現轉移症狀,如腹膜後淋巴轉移塊較大,壓迫神經根出現背痛。肺部轉移可出現咳嗽和呼吸困難,十二指腸轉移可出現厭食、噁心和嘔吐,骨轉移可引起骨痛等。兒童有睪丸腫塊,同時有早熟症狀,或成人同時有女性型乳房及性慾減退時應考慮睪丸間質細胞瘤。

  睪丸癌如何治療:

  睪丸腫瘤的治療分為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其基本手術方式為睪丸切除術和腹膜後淋巴清掃術。放射治療對精原細胞瘤極為敏感,胚胎癌和惡性畸胎瘤對放射線的敏感度較低,絨毛膜上皮癌對放射線極不敏感。睪丸腫瘤對化療效果好,一般認為化療對精原細胞瘤的治療效果較好,對胚胎癌和絨毛膜上皮癌也有效,尤其是幾種藥物聯合使用,效果更好,對畸胎瘤效果較差,對於晚期或復發病例,化療也有一定作用。

  因此,對侷限性精原細胞瘤可採用根治性睪丸切除術和腹膜後外放射治療,治癒率可達90%以上。對有轉移的精原細胞瘤則採用化療,最有效的三聯藥物是順鉑、博來黴素和依託泊甙,緩解率約90%。對侷限性非精原細胞瘤,在根治性睪丸切除術後密切隨訪或行腹膜後淋巴結清掃術。高期非精原細胞腫瘤在根治性睪丸切除術後採用化療,而後行腹膜後淋巴結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