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患者日常如何來護理

  灰指甲我們經常聽說,但是在問及灰指甲的症狀診斷的時候,很多人一問三不知,那麼灰指甲的症狀有哪些?在平時又該怎麼去護理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推薦灰指甲患者日常護理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灰指甲患者日常護理方法

  1、預防真菌感染

  專家表示,如果指甲變綠,可能有細菌或真菌感染,將使指甲鬆動,此時應該補充嗜酸菌,酸奶是不錯的選擇。

  2、勿剪繭皮

  對於灰指甲的護理,一定記住勿剪指甲兩側的繭皮,如此容易引起發炎。如果有糖尿病,若發現指甲兩側發炎,應看醫生,因為這種感染可能傳播到他處。

  3、勿用鹼性洗液

  生活中,洗手或洗碗、洗衣時,最好不要用鹼性洗液,它會對你的面板造成傷害。洗完手或東西時別忘了搽護膚霜。

  4、戴手套

  醫生建議,做家務時,應戴手套,尤其是洗碗、洗衣等接觸化學洗劑時。如果將手浸泡於過量的肥皂水中,可能引起指甲鬆弛。水使指甲膨脹,當指甲脫水乾燥後,又容易收縮,導致指甲鬆動及易碎。

  5、擦防護膜

  擦指甲油前先上一層防護膜,以預防指甲變黃。

  禁忌:浴巾、腳盆、拖鞋 ,避免與病患者接觸,一旦被傳染應儘早治療。另外 ,還要積極鍛鍊身體 ,提高機體免疫力 ,抵禦疾病的發生。

  灰指甲的症狀

  混濁

  灰指甲真菌侵入甲板或甲床後,由於大量的菌絲和孢子的迅速繁殖,使得甲床上角質物大量的堆積,肉眼檢視,甲板變得混濁,不透明,故甲真菌病俗稱為灰指***趾***甲。

  增厚

  真菌侵入甲板或甲床後,甲板中的角質物受到真菌的作用而高度增殖,角質物的堆積使甲板增厚。甲板的增厚也加深了甲床混濁程度,一般它可以比正常甲板厚出1~3倍以上。

  表面凹凸不平

  由於甲板或甲板下有角質物堆積,同時甲板又被破壞,使甲板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失去光澤。這種凹凸不平既為縱向,也可以為橫向。同時也可以理解到病甲的主要病變在甲板下。

  甲板變脆易碎

  由於真菌侵入甲板和甲床,在角質溶解酶的作用下,角質但白被溶解,形成角質細小顆粒,被破壞的甲板缺乏彈性和韌性而變脆,角質顆粒呈粉末狀易於脫落、鬆散而變得碎雜。

  甲分層

  灰指甲增厚的角質物變幹,變碎屑,變脆,它容易從甲板與甲床之間脫落下來,使得原本與指肉粘合的指甲表層,出現中空現象,即指甲分為2層,表層與指肉分離,另外分離出一層薄薄的甲質粘在指肉上。

  變色

  甲板或甲板下的真菌積聚,不同的真菌菌絲或孢子本身可以有顏色。病變、增厚的甲板也可呈現顏色。甲板下病甲處角質物脫落,可進入髒物,汙物呈現顏色。甲板破壞,碎屑脫落後也令甲板呈現顏色。它可呈汙灰色,褐色,白色,黃色,黑色等。

  甲板翹起

  真菌和增生的角質物在甲板下大量堆積,使甲板的遠端明顯高出而呈翹起狀,此時病甲變肥厚,更混濁,變色也更明顯。趾甲甲板翹起影響穿鞋,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甲板萎縮

  甲板變小,厚度變薄,長度變短,稱為甲板萎縮。甲板上可有溝、裂、嵴、不規則的斑點,無光澤或深棕色,呈蟲咬狀,甲彈性差,易破碎,有時僅留近甲母質的一半甲板,少數患者甲板完全消失。甲板萎縮分為先天性甲板萎縮和後天性甲板萎縮。

  甲板脫落

  灰指甲甲板被真菌的菌絲和孢子破壞,變脆,變碎屑,增生,堆積的角質特從甲板表面脫落,最後甲板完全脫落,只存下殘根。此時甲板功能喪失殆盡。

  最容易招惹灰指甲的人群

  1、長期穿高跟鞋或小碼的鞋的人:穿上高跟鞋或小碼的鞋後,腳部前掌受力增大,五指相互擠壓,容易造成區域性血液迴圈不佳、指甲變形及甲剝離。

  2、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老年人、孕婦及糖尿病人甲真菌病的發病率高。灰指甲病人大多數先有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這是致病菌的主要來源。

  3、經常做美甲、修甲的人:美甲過程中,使用的很多的化學物質會讓指甲愈來愈脆弱,剪、磨等動作都有可能造成甲損傷,造成真菌的間接感染,引起灰指甲。

  4、家庭主婦、廚師及某些工人:這類人群長期與水或各種化學物質接觸,導致甲板浸漬、腐蝕,改變了甲板表面的酸鹼度和防禦能力,會使真菌更容易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