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最佳治療方法_疝氣怎麼預防最好

  疝氣,即人體內某個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後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疝氣怎麼治療最好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疝氣的治療方法吧。

  疝氣最佳治療方法:非手術治療

  較小的臍疝,如直徑小於1.5cm,多數在2歲內可隨著發育腹壁增強能自愈。

  鑑於嬰兒臍疝很少發生嵌頓,可先予非手術治療。

  1、膠布貼上法:

  取寬約5釐米、長度超過病人腰圍6-10釐米的醫用膠布,一端前約5釐米剪成舌頭樣,另一段中間開橫口以便讓對側插入。插入後,貼有膠布的腰背部可內墊 紗布,貼上時必須適度貼緊,並使疝囊空虛或呈內陷狀態。一般1-2周更換1次,可連續貼用3-6月。外圍可加彈性帶鬆緊帶,防止膠布滑脫。由於膠布粘 貼有一定的難度和合並症以上操作應由醫務人員完成。

  2、彈性腹帶法:

  此法對新生兒、小嬰兒尤為適用。可白天佩帶彈性腹帶,睡覺時松下,並經常調節鬆緊度。這方法操作較簡便,既防止臍疝過分膨出,又保證小兒飲食入量和腹部發育彈性。

  疝氣最佳治療方法:手術治療

  逾2歲但臍疝仍未自愈得患兒,應手術治療。

  手術具體方法是在臍疝下方1~2cm處作相應的弧形切口,遊離皮瓣,呈露兩側腹直肌前鞘。切開腹白線和疝囊,如果沒有完整的疝囊則切開腹膜。回納腸管, 切除疝囊,在疝環處縫合腹膜切緣。橫形縫合腹橫筋膜,再縱形縫合腹白線以縫閉臍環和修復腹壁薄弱區,最後將保留臍孔的皮瓣按原位縫合。

  疝氣最佳治療方法:中藥治療

  1、母丁香適量。

  用法:研為極細末,裝瓶密封。

  用法1:取適量藥末填滿臍窩,固定,2天換藥一次。一般4~6次見效。敷藥同時,要積消除容易引起腹壓增高的致病因素。

  用法2:取2份,分貼於兩足心及肚臍,上蓋棉花,以膠布固定,每半月換貼1次。

  2、升麻3克,黃芪15克,大棗15克。用法:水煎服。

  3、黃芪15克,升麻3克,桂圓肉10克,人蔘4克黨蔘15克,炙甘草2克。用法:水煎服。

  4、伴小茴10克。活鯽魚60~90克2尾,用法:或蒸或煎湯均可,不放鹽,每日1次,連服5~6次。

  5、荔枝核5個,桔核10克,大小茴香各3克。用法:上述藥材一起研成粉末,每用紅糖開水調服6克,每日2次。

  疝氣的常見型別

  一、小兒臍疝

  發病原理:小兒臍疝屬先天性疝,發病原因是臍部發育不全,臍環未閉;或嬰兒臍帶脫落後,臍部疤痕組織薄弱。在嬰兒用力、啼哭、咳嗽或便祕等腹壓驟增的情況下,內臟可從臍部突出而形成臍疝。

  症狀表現:臍部可見一球形或半球形可復性腫物,安靜時腫塊消失,當用力時腫物出現;以手輕壓可使疝內容物還納入腹腔,並可聽見咕嚕水聲,亦可摸到未閉的臍環

  二、小腸疝氣

  發病原理:小腸疝氣多為先天性腹膜鞘狀突未閉、腹內斜肌下緣高位和後天手術切口癒合不良、外傷、炎症、感染和慢性疾病導致腹內壓力增高造成的。

  症狀表現:腹股溝區有可復性腫塊,患者站立、行走、跑步、劇咳時出現,平臥或用手按壓時塊腫可自行回納;偶有區域性脹痛和牽涉痛,隨著病程發展,腫塊逐漸增大,引起嵌頓疝。

  三、腹股溝疝氣

  發病原理:腹股溝疝是指腹腔內臟器通過腹股溝的缺損處向體表突出所形成的疝氣。腹股溝疝又分為斜疝和直疝,斜疝多發於兒童及青壯年男性,直疝多發於老年男性。

  症狀表現:與小腸疝氣症狀類似

  四、切口疝氣

  發病原理:切口疝氣病是發生於手術切口部位的疝,一般見於腹部手術後,特別是腹部的縱行手術切口區。腹部手術切口癒合後,如果腹壁區域性組織出現缺損,腹內器官組織可突出到正常腹膜壁層平面以外,稱為腹壁切口疝。

  症狀表現:腹壁切口處出現腫塊,這種腫塊最初具有可復性,即患者站立或者運動時腫塊會出現。

  預防疝氣的方法

  1、平衡飲食

  平時應做到“三多一少”,多吃含粗纖維的新鮮蔬菜,多吃粗糧和水果,少吃油膩厚味的肉類。

  2、適量運動

  彎腰及軀體屈伸等運動可增強腹壁肌肉強度,減少小腸疝氣的發生。

  3、勿提重物

  因為提扛重物的瞬間腹內壓力亦會急劇上升,導致疝氣的發生。

  4、避免吸菸

  長期大量吸菸引起的長期慢性咳嗽會使腹內壓力明顯升高。

  5、保持小便通暢

  在60歲以上人群中,半數以上男性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建議老年男性睡前一般不喝水,同時忌憋尿、忌酗酒、忌辛辣等,因為這些都可使前列腺充血而導致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