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遠視是咋形成的

  兒童,在幼小時多為遠視,以後在發育的過程中由於生理性遠視的減少,以至最終變為輕度遠視和正視,這種遠視為生理性的,不必矯正。很多父母都對小兒遠視的瞭解不夠深。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小兒遠視的相關知識。

  形成小兒遠視的原因

  遠視眼中最常見的是軸性遠視,即眼的前後軸化正視眼短些。這是屈光異常中比較多見的一種,在出生時,人的眼軸平均約為17.3mm,從眼軸的長短來看幾乎都是遠視。可以說嬰兒的遠視眼是生理性的,之後隨著嬰兒身體的發育,眼的前後軸也慢慢增長。

  待到成年,人眼應當是正視或者接近於正視。有些人在眼的發育過程中,由於內在***遺傳***和外界環境的影響,使眼球停止發育,眼軸不能達到正常眼的長度,因而到成年時仍保持嬰兒或幼兒的眼球軸長,稱為軸性遠視眼,反之發育過程即成近視眼,真正屈光度為零的正視眼是少數。

  一般來說,人類遠視眼眼軸較短的程度並不很大,很少超過2mm。按照眼屈光學計算,每縮短1mm約代表3D的改變,因而超過6D的遠視是少見的,但也有高度遠視眼,並且有的眼睛雖不合並其他任何病理性變化,也會高達24D。在病理性發育不正常中,例如小眼球,其遠視程度甚至還會超過24D。

  眼的前後軸變短,亦可見於病理情況眼腫瘤或眼眶的炎性腫塊,可使眼球后極部內陷並使之變平;再者球后新生物或球壁組織水腫均可使視網膜的黃斑區向前移;一種更為嚴重的情況可以由視網膜剝離所引起,這種剝離所引起的移位甚至可使之觸及晶體的後面其屈光度的改變更為明顯。

  遠視眼的另一原因為曲率性遠視。它是由於眼球屈光系統中任何屈光體的表面彎曲度較小所形成,稱為曲率性遠視。角膜是易於發生這種變化的部位,如先天性平角膜或由外傷或由角膜疾病所致。從光學的理論計算,角膜的彎曲半徑每增加1mm可增加6D的遠視。在這種曲率性遠視眼中,只有很少的角膜能保持完全球形幾乎都合併有散光。

  第三種遠視稱屈光率性遠視。這是由於晶體的屈光效力減弱所致,系因老年時所發生的生理性變化以及糖尿病者在治療中引起的病理變化所造成;晶體向後脫位時也可產生遠視,它可能是先天性的不正常或眼外傷和眼病所引起;另外在晶體缺乏時可致高度遠視。

  小兒遠視的臨床表現

  症狀

  正常眼球在調節鬆弛的狀態下,光線經過眼的屈光系統屈折以後,焦點恰好落在視網膜上,從而看清不同距離的近處目標。由於小兒眼前後徑較短,在視網膜後形成虛焦點,便形成遠視。生理性遠視不會引起視力下降,中高度遠視患兒不僅近視力差,而且遠視力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即遠近都看不清楚,可有視物眯眼等表現。但不象大人遠視那樣會伴有視力疲勞,眼球、眼眶和眉弓部脹痛等的表現。

  危害

  小兒遠視可引起斜視。據統計,兒童內斜視中約75%是由遠視眼引起。正常眼睛注視近處目標時,除需要動用眼球屈光系統的調節以增強眼的屈光力,為保證雙眼對準注視目標,雙眼還需要內轉,稱為集合。而遠視患者為了獲得清晰物像,無論看遠看近,都需要使用調節。

  過多的調節必然伴隨過多的集合而誘發眼球內斜視,即俗稱的“鬥雞眼”。內斜視不僅進一步影響視力,而且由於會破壞雙眼單視功能及影響外觀等,繼而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

  小兒遠視又是弱視的病因之一。屈光不正性弱視是由於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進入眼內的光線在黃斑形成的物像模糊不清,影響視覺發育。正常眼科檢查無器質性病變,矯正視力低於0.8。

  而未經矯正的遠視患者看近或看遠時,視網膜黃斑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因而易導致弱視的形成。如果在兒童視力發育期內出現遠視,就會引發不同程度的弱視。這時不僅會出現視力下降,還會出現眼位或一些視功能的異常。

  小兒遠視的治療方法

  確定孩子有遠視後,家長一定不可掉以輕心。兒童遠視一旦發現,及早治療。嬰幼兒處於視力發育的敏感期,這個階段也是治療遠視和弱視的最佳時機,過了這個時期則療效欠佳,尤其是弱視,成年後治療則基本無效。因此,家長一定要定期給孩子做視力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病情。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太小,還不會讀解視力表,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一般兒童在3歲以後即可學會正確讀解視力表,若此時出現遠視、弱視,是可以檢查出來的。

  小兒遠視引起弱視的屈光矯正

  屈光不正性弱視多見於高度遠視,此類弱視發病於幼兒,由於在視覺發育期間,視網膜上的物象始終是模糊不清的,大腦視覺中樞長期接受這種模糊的刺激,久而久之,形成弱視。因此,屈光不正性弱視的治療前提是矯正屈光不正,使視網膜上的物象清晰明確,以利於視覺的恢復,在配鏡是應以獲得清晰的最佳視力為準。戴鏡以後每半年到一年重新驗光一次,一直戴用最佳視力的遠視矯正眼鏡。

  小兒遠視合併共同性內斜視的屈光矯正

  眼鏡處方的確定應根據兩個指標,一是眼位,二是視力。如果較低矯正屈光度既能保持眼球為正位,又能獲得較好視力、則可處方選用此種屈光度的眼鏡***一般是患者的顯遠視加上一部分隱遠視的屈光度***。

  如果獲得較好視力的屈光度不能使眼球成為正位,則應繼續增加遠視屈光度以期使眼球正位。處方的原則應以保證眼球不出現斜位為主,視力可暫不考慮。戴鏡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調節力漸漸遲緩,視力將逐漸提高達到正常。為了患者開始戴鏡時容易接受,應在睫狀肌麻痺情況下戴用。

  共同性內斜視的遠視患者戴鏡時常需全部矯正甚至過度矯正。為了維持患者的調節的緊張力。共同性內斜視患者戴用遠視矯正眼鏡後,如果戴鏡遠,近斜視度完全消失,摘掉眼鏡後斜視度數又出現,為完全控制,此類斜視為全部調節性的內斜視。

  另一部分不能以戴鏡矯正,應積極採用其他治療如手術治療等。如果戴鏡經過三個月完全不能控制眼位,證明斜視為非調節性,亦應採用其他治療。

  患有共同性內斜的遠視眼在兒童期遠視同樣逐漸減小,如長期戴用全部矯正遠視眼鏡會妨礙其生理性遠視的自然減退,使之停下來,同時還可引起輻輳近點後退或調節力的發育不足,可使眼位由內斜變為外斜或引起近距離視力疲勞。

  因此,共同性內斜視戴遠視矯正眼鏡後如斜位已被控制,眼鏡度數應逐漸減少下來,一般半年到一年調整一次,最後可減少至正常矯正度水平。

  小兒遠視的配鏡方法

  1、低度遠視

  即300度以下學齡前兒童,視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無視力疲勞症狀者可暫不配鏡。因為許多小兒都有300度的生理性遠視。有視力疲勞症狀者,若戴鏡後能夠提高視力,則應配戴。但不一定配足,可保留50~100度。

  2、中高度遠視

  即大於300度以上者,此類兒童,遠近視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大部分有視力疲勞症狀。可分階段配鏡。先戴上稍低於驗光所得度數的遠視眼鏡,待適應後再按驗光結果將全部遠視度數比例給予處方,配戴第二付眼鏡。

  3、有眼球內斜者,原則上要配足遠視度數

  尤其是戴鏡後內斜完全矯正或基本矯正且獲得雙眼單視功能者,即使戴鏡後視力反而降低,亦要按醫囑配足度數。若戴鏡後眼位暫無改觀,且視力下降明顯,上課時黑板也看不清,走路亦有困難,則開始時可適當戴淺一些度數的眼鏡,待適應後,再重新配鏡給足度數。通常情況下,兒童遠視患者初戴眼鏡總會有些不舒服,一般戴2個月以上便會適應。戴鏡適應後要堅持常戴忽摘,並經常檢查視力,對伴有弱視者要常遮蓋健眼並訓練患眼,以使患者視力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