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的原因及治療

  頭暈很多人都經歷過,那麼,頭暈的原因有哪些你們知道嗎?頭暈的治療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頭暈的原因

  1、先排除普通情況下出現的頭暈。比如中暑***熱射病***、飢餓、經期前後、蹲久了站起來頭暈等。中暑後出現頭暈,往往有高溫史,伴有有頭痛、乏力等症狀,應及時掛急診科;後面3種情況屬於正常現象,進食、休息過後可以緩解。

  2、腦供血不足導致頭暈,掛神經內科。心臟停搏、陣發性心動過速、心室纖顫等引起的急性腦缺血,會引起頭暈、眼花、胃部不適、暈厥等症狀。腦動脈硬化,腦瘤等引起的頭暈,可能會同時出現頭痛、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等情況。

  3、貧血老人如有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的表現,應去醫院檢查一下,看是否貧血。老年人如果不注意營養保健,很容易患貧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繼發貧血。如有頭暈伴有乏力、面色蒼白的表現,應考慮貧血的可能性。健康狀態下,老年人體內造血組織的存在量以及造血質和量已經有所下降,紅細胞本身的老化,使其對鐵的利用率大不如前。因此,老年人如果不注重營養保健,很容易患貧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均可繼發貧血。

  4、血粘度高: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粘度增高,血流緩慢,造成腦部供血不足,容易發生疲倦、頭暈、乏力等症狀。其中造成高血脂的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素飲食結構的不合理,患者大量吃高脂肪、膽固醇的食物,而又不愛運動。目前該類疾病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

  5、忽然一下頭暈,且頭重腳輕、臉紅髮熱,最好先測血壓,再到心內科查查。高血壓引起頭暈時,還常伴有頭脹、心慌、煩躁、耳鳴、失眠等不適,這時應趕緊測量血壓,發現血壓較高,可以先服用降壓藥再就診。

  6、頸性頭暈要看骨科。頸椎病患者如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等,常出現頸部發緊、靈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發麻、發涼。如果頸椎增生擠壓頸部椎動脈,造成腦供血不足,會引起頭暈,這時應該到骨科就診,及時治療原發病才能緩解頭暈的症狀。

  7、耳部、鼻咽部疾病會引起頭暈,及時看耳鼻喉科。人的內耳不但負責聽力,還有平衡的功能。耳石症、美尼爾氏綜合徵等耳內疾病會影響平衡功能,患者會出現傾倒感、感到自身晃動、景物旋轉等眩暈的典型症狀,常伴有噁心嘔吐、冒冷汗等情況。

  頭暈的治療

  一、食療方法

  保證安靜的環境和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用腦和精神緊張。

  方法一:

  枯草湯治頭暈

  夏枯草25克,生白芍15克,生杜仲25克,黃芩10克。

  用法:先煎前3味藥,放入3茶盅水,熬30分鐘,從火上拿下來,稍停再加入黃芩,煎5分鐘即成,每天早晚各服1次。服後即能感覺頭輕眼亮,沒有其他副作用。

  方法二:

  菊花治頭暈

  菊花功能降血壓、明目解毒、治頭暈、頭痛、耳鳴目眩,能使小便清長。高血壓的人可用菊花枕頭,對婦女肝陽火盛引致頭暈、晚間煩躁不能成眠者有幫助。可將野菊花加入油柑子葉、綠豆殼或通草絲,晒乾待冷裝入枕袋內再縫密即可。

  二、 足療方法

  頭暈自療保健法要按反射區——大腦、小腦、三叉神經、額竇、耳朵、內耳迷路、泌尿系統。

  頭暈保健自療加強按摩部位:小腦、耳朵、內耳迷路。

  1.小腦***反射區有交叉***:位雙腳大拇指指腹有兩條橫紋線的中間都是小腦反射區,剛好與頸項相鄰。按摩時方向要從外往內方向扣按後再由內往外扣按。

  2.大腦***反射區有交叉***:位雙腳大拇指整個趾腹都是。按摩方向是從上面往下按摩。

  3.三叉神經***反射區有交叉***:位雙腳大拇指外側骨緣下方的肌肉。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按摩。

  4.額竇***反射區有交叉***:在雙腳五個腳拇趾末端處,剛好在腳趾甲下方。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按摩。

  5.耳朵***反射區有交叉***:在雙腳腳底的四、五趾與腳掌相交處下方的肌肉。按摩時要由上往下扣住後,往內側按摩。

  6.內耳迷路:位於雙腳腳背的腳小趾下方,腳掌第一骨頭邊緣處,觸控時有顆粒微凸感覺。找到微凸的小顆粒,用手按住後定點揉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