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的功效與作用

  我們都知道黃連味苦,可是關於卻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下面由小編跟你詳細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黃連的簡介:

  黃連,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涼、溼潤之處,屬毛莨科黃連屬。根莖黃色,常分枝,密生多數鬚根。葉全部基生;葉柄長5-12***-16***cm;葉片堅紙質,卵狀三角形,寬達10cm,3全裂;中央裂片有細柄,卵狀菱形,長3-8cm,寬2-4cm,頂端急尖,羽狀深裂,邊緣有銳鋸齒,黃連也是一種常用中藥,最早在《神農本草經》中便有記載,因其根莖呈連珠狀而色黃,所以稱之為“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和雲連的乾燥根莖,分別習稱“味連”、“雅連”、“雲連”。其味***極苦,有俗語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是什麼?

  黃連的功效:

  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用於溼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溼疹,溼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於目赤,口瘡。薑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於寒熱互結,溼熱中陰,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於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黃連的作用:

  1、溼熱痞滿,嘔吐吞酸 尤長於清中焦之熱,治療由於溼熱阻滯中焦,氣機不暢所致的脘腹痞滿、 噁心嘔吐常配蘇葉用,如蘇葉黃連湯。或配黃芩 乾薑 半夏 如半夏瀉心湯。配石膏,可治胃熱嘔吐,如石連散。

  2、溼熱瀉痢 本品為治療瀉痢的要藥,單用有效。

  3、高熱神昏,心煩不寐,血熱吐衄 尤善清瀉心經實火,可用於治療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煩躁之證。

  4、癰腫癤瘡,目赤牙痛

  5、消渴 善清胃火可用於治療胃火熾盛,消谷善飢之消渴證常配麥冬用如消渴丸。

  6、外治溼疹、溼瘡、耳道流膿 製為軟膏外敷可治面板溼疹,溼瘡。取之浸汁塗患處,可治耳道流膿。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紅腫。

  黃連的真偽辨別

  黃連與黃芩皆味苦,性寒,色黃,同歸於膽、胃、大腸經,皆能清熱燥溼,瀉火解毒,可治腸闢、下痢等溼熱為患之疾,功能有些相似,為臨床上所常用。然而,二藥無論從藥性及其治療病症來說,又確有所差異。

  黃連與黃芩的異同點在於:黃連偏於入心,長於清火解毒,性燥,為心胃之劑,主治心中煩,兼治心下痞,下利,能調胃厚腸,治溼阻生熱,止消渴,解巴豆毒,擅除水火相亂之病及蔓延淹久之證。黃芩則長於清肺熱,其性雖寒而不燥、能治熱陰生溼,主治煩熱而出血者,治氣熱攻血之出血證及小腹絞痛或小兒腹痛,能安胎及治燙傷火瘍等。黃連與黃芩,性相近而又各有專長,故二藥配伍則更能發揮協同作用,而清化溼熱之效益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