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策略的訓練方法
在學習上究竟策略和方法才能有效學習!那麼,對於學習策略的訓練體現在哪些方法上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學習策略訓練的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整體學習法與部分學習法
整體學習法,就是把學習內容從頭到尾反覆學習的方法。即把學習的內容當作一個整體來學習,先求得一個概括、全面的瞭解,然後再學習具體的環節,從整體到部分,弄清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絡,也就是從綜合到分析,以大帶小的學習方法,部分學習法,就是把學習內容分成幾個部分,按順序分解來學習的方法。即把學習內容分解成幾個具體的問題,每次集中學習一個問題,搞通了一個問題再接著學習下一個問題,直到最後全部學完,全部搞通為止。這兩種方法各有其優缺點,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接受能力和具體的學習內容來決定採用何種方法。二者結合便是最佳的學習方法。即先整體學,對全部內容先有一個總的概念,有一個概括的瞭解,然後在此基礎上對於那些重要的部分要深入探究,最後,再把全部學習內容作為一個整體複習一遍,把各個部分結合起來加以考察。
2.集中學習法與分散學習法
集中學習法又稱無間隔學習法,就是不中斷學習時間,連續學習。分散學習法又稱間隔學習法,就是間隔一段時間的學習方法。
兩種學習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也應根據每一學生的主客觀條件來定。一般來講,學習比較複雜的材料,邏輯性和連貫性較強或抽象難懂的材料,應用集中方法較好。但實踐經驗表明,只要每次學習的時間不是太短,分散法效果較好。無論採用哪種方法,在學習之間都應有一個休息時間,使緊張的大腦有時間得到休息和恢復。
3.集中複習法和經常複習法
集中複習法又稱突擊複習法,通俗地說就是“臨陣磨槍”。經常複習法,就是對那些需要長期保留在記憶中的重要內容經常複習。
集中複習法只有在平時經常複習的基礎上進行,才是可行和有效的。集中時間和精力在短期內學習較大量的材料,會收到一定的預期效果。對於那些需要長期保留在記憶中的重要內容,應採用經常複習的方法。複習時間不一定長,而要學而時習之。這種複習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要深思、琢磨,這樣可以加深對複習內容的理解。
4.自我複述法
自我複述法又稱自我測驗法,就是在學習一段時間後,可以停下來檢查一下自己掌握內容的情況。自我複述也可請別人協助進行。
自我複述對記憶的保持具有重大作用。美國著名學習心理學家蓋茨早在1917年對邊複述邊記憶的時間比例和再現量的關係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複述所花費的時間越長,再現量就越多。
5.強化學習法
強化學習法,是指通過一些“強化手段”來使學習內容得到鞏固,從而增強學習效果的一種方法。學習效果的增強,是經驗和強化作用的結果,同時也可以增強聯結作用。
“強化手段”包括: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意圖和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很重要,對於自己感興趣和關心的事物很容易記住,反之則較容易遺忘。學習意圖包括應學習什麼和為什麼要學這兩個方面,因此每一位學生,都要提高對於學習目的和任務的認識,並在實踐中不斷加深對它的理解。高漲的學習熱情也會強化學習,而學習環境、學習氣氛與學習的情緒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能夠激發起高漲的學習熱情。
6.過度學習法
過度學習法又可稱為“過剩學習法”,就是在全部學會學懂以後再繼續地學習一段時間。也就是說,在達到最低限度領會後,或在達到勉強可以回憶的地步後,繼續進行學習。如同患某疾病治癒後,再繼續服用一段時間的藥劑,可以鞏固療效一樣,對於學習效果也可以產生鞏固作用。過度學習究竟學習到何種程度就是“適足”了,這要取決於學習材料的性質和學生本人的具體情況。一般講,從節省學習時間和學習精力的角度出發,50%之前的過度學習對記憶的保持呈直線上升的趨勢,超過50%,則有漸減的趨勢。當然,在學習上不存在“過猶不及”的問題。
7.遷移學習法
遷移學習,就是先前的學習或訓練的內容,可以影響到以後相繼而來的類似的學習或訓練的內容。即已獲得的知識、技能、方法、態度等分別對學習新的知識、技能、方法、態度等的影響。遷移學習人們早已有所知曉,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和運用“比喻”等,只是早先尚未對這種現象進行深入研究罷了。 實際上,一切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學習基礎上進行的,都受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的影響。因此,一切有意義的學習都包含著遷移,而決定遷移的實現及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則是學生的認知結構。所以,同學們為了能在在校期間真正把課程學好,具有擴充套件知識的根基,將來在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發展上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就必須踏踏實實地深入掌握和領會各門課的基本結構、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8.程式學習法
程式學習法,是指把學習內容編排成符合自己的學習速度,從而較容易地達到學習目的的一種學習方法。程式學習法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學生要有一定的積極反應;二是在積極反應之後應立即予以強化。否則,效果將明顯減弱。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特別是對於培養習慣和矯正行為更為有效。
9.映象化學習法 映象化學習法,是指要儘量把自己想記住的內容映象化,將需回記的物件擺放在你熟知的事物的映象中,使它佔據一定的位置。映象化又稱為“頭腦中的電視”,也就是說,要根據自己的經歷、見聞及故事、情節,自己編導成“電視片”,當它重新“播放”時,回首往事,歷歷在目。
10.背景化學習法
背景化學習法,就是指在學習時要考慮前後背景的關係。因為,再現我們所學的知識時,往往不是單一的觀念所決定的,而是由整個背景所決定的。所以,我們在學習時,要融會貫通,理解全文,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去理解。
學習策略的訓練原則
1.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既是學習策略訓練的目的,又是必要的方法和途徑,任何學習策略的使用都倚賴於孩子主動性和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如果孩子處於一種被動狀態,學習目標、過程、方法都由他人包辦代替,學習的效果也由他人評價,那麼也就無從談起學會學習了。因此,在培訓中,要向孩子闡明策略教學的目的和原理,使其領會,同時,要給孩子以充分的運用學習策略的機會,並指導其分析和反思策略使用的過程與效果,以幫助其進行有效的監控。
2. 特定性原則
學習策略一定要適於學習目標和孩子的型別。同樣一個策略,年長和年幼的,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用起來的效果就不一樣。向別人寫出閱讀提要可能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但對幼兒則可能相當困難。一年級的孩子知道某些學習任務比其他學習任務難,三年級的孩子通常知道什麼時候他們已經不能理解某些事物。儘管如此,這些年幼的孩子在這些方面畢竟能力有限。直到兒童晚期和青少年時期,孩子才有能力評價某個學習問題、選擇一個策略去解決這一問題、並且評價他們的成功。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學習策略對這些年幼的兒童並不重要,這僅僅意味著家長要針對孩子的發展水平,確定哪些策略是最有用的。同時,家長還要考慮學習策略的層次,必須給孩子各種各樣的策略,不僅有一般的策略,而且還要有非常具體的策略。
3. 有效的監控
教孩子何時、何地與為何使用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但家長或教師卻常常忽視這一點,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樣做的重要性,也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孩子自己能行。如果交待清楚何時何地與為何使用一個策略,孩子就更有可能記住和應用它。孩子應當知道何時、如何應用他們的學習策略以及當這些策略正在運作時能將它描述出來。
4. 生成性原則
家長所教的學習策略是否有效,其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孩子要利用學習策略對學習材料進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種新的東西,這需要高度的心理加工。要想使一種學習策略有效,讓孩子做這種心理加工是必不可少的。生成性程度高的策略有:讓孩子給別人寫內容提要、向別人提問、將筆記列成提綱、圖解要點之間的關係、向同伴或家長講授課的內容要求。生成性程度低的策略有:不加區分的劃線,不抓要點的記錄,不抓重要資訊的膚淺的提要等,這對孩子的學習都是無益的。
5.內化性原則
內化性原則是指訓練孩子不斷實踐各種學習策略,逐步將其內化成自己的學習能力,並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靈活應用。內化過程是需要孩子將所學的新策略與頭腦中已有的有關策略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認識和能力。
6. 個人效能感
即使孩子可能知道何時與如何使用策略,但是,如果他們不願意使用這些策略,他們的學習能力是不會得到提高的。那些能有效使用策略的孩子相信使用策略會影響他們的成績。家長或教師一定要給孩子一些機會使他們感覺到策略的效力。學習策略訓練課程必須包括動機訓練,孩子應當清楚地意識到一份努力一份收穫。家長或教師要樹立這樣一種意識:孩子學習某材料時,要不斷向孩子提問和測查,並且根據這些評價給孩子定成績,如此促進孩子使用學習策略,並感到使用學習策略,學習就會有所收穫。
學習策略的分類
一、認知策略
認知策略是加工資訊的一些方法和技術,有助於有效地從記憶中提取資訊。一般而言,認知策略因所學知識的型別而有所不同,複述、精加工和組織策略主要是針對陳述性知識,針對程式性知識則有模式再認識策略和動作
陳述性知識,它是關於事實的知識,是學校學習的一個主要的方面。過程性知識告訴我們如何做某件事。要知道如何做某件事,我們不僅要知道過程的每一步,而且還要知道採取每一步的條件。過程性知識因此可以被認為是由“如果……那麼……”條件陳述句組成的,其形式是:如果某個條件適合,那麼就要採取某個行動。
***一***複述策略
複述策略是在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資訊,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學習材料或刺激,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上的方法。
***二***精細加工策略
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絡起來從而增加新資訊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
例如,學習“醫生討厭律師”這一句話時,我們附加一句“律師對醫生起訴了”,如此一來,以後回憶就相對容易一些。一般的精細加工的策略有許多種,其中有好多被人們稱之為記憶術。比較流行的記憶術有位置記憶法、首字聯詞法、視覺聯想法和關鍵詞法。
***三***組織策略
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組織是學習和記憶新資訊的重要手段,其方法是將學習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單元。並把這些小的單元置於適當的類別之中,從而使每項資訊和其他資訊聯絡在一起。有人認為,記憶能力的增進,是組織的結果,因為學生可以用各類別的標題作為提取的線索,從而減少回憶時的負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對資訊進行分類,以提高他們的記憶能力。在教複雜概念時,教師不僅要有序地組織材料,而且,重要的是要使學生清楚這個組織性的框架。
***四***模式再認策略
模式再認知識涉及對刺激的模式進行再認和分類的能力。模式再認知識的一個重要的例子是識別某個概念的一個新事例。比如:再認鯨魚屬於哺乳動物。模式再認知識的第二個重要的例子就是識別符合某個行為的條件或符合應用某個規則的條件,比如,什麼時候“倒置分數後相乘”。和概念一樣,模式再認過程是通過概括和分化的過程學習來的。比如,學生已經學習了凡生命體必須完成八大生命過程:獲取食物、呼吸、排洩、分泌、生長、反應、繁殖、運動,這一知識屬於陳述性知識。現在,學生要利用這一知識注意生命的這八個過程,表示這一過程的條件陳述句是:“如果一個客體執行了所有這八個生命過程,那麼它就是活的。”教師可以用諸如魚、哺乳動物、植物等生命體作不同的例子,促進概括;還可以列舉反例,如水晶石雖然存在促進分化、進行生長的過程,但不實現運動、呼吸等生命過程。
***五***動作系列學習策略
動作系列首先是當作構成某個過程的一系列步子來學習的。學習者必須有意識地執行每一步,一次執行一步,直到過程完成。在學習某一個過程時,存在兩個主要的障礙。第一個就是工作記憶儲存量的限制。尤其在學習一個長而又複雜的過程時,困難更大,任何一個過程如果步子長達9步以上,超過短時記憶的容量***7±2***,那麼就很難被保持在工作記憶中。為了克服這一侷限,可以利用一些記憶輔助手段,如把這些步子寫下來給學生。當然,重要的是成功地完成這一過程,而不是記住這些步子。第二個潛存的問題就是學生缺少必備的知識,在學習某一過程時,要確保學生已經具備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學生還未學會一定的原理、定理,而要求他們解決幾何證明題將是十分困難的。在教學某一過程時,教師不妨先進行一下任務分析***taskanalysis***,也就是要識別為了達到某一教學目標學生必須學會的次一級的知識和技能。通過任務分析,教師能瞭解學生在次級技能上的能力,如果有必要,可進行一定的補習。
二、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是學生對自己認知過程的策略,包括對自己認知過程的瞭解和控制策略,有助於學生有效地安排和調節學習過程。計劃策略、控制策略和自我調節策略都屬於元認知策略。
三、資源管理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是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環境和資源的策略,有助於學生適應環境並調節環境以適應自己的需要,對學生的動機有重要的作用。它包括時間管理策略、學習環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學業求助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包括:學習時間的管理、學習環境的管理、學習努力和心境的管理、學習工具的利用、社會性人力資源的利用。